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观星者之忘乡人 » 第三十六章 炼术

第三十六章 炼术

    女孩悄然离去的时候,林宇非正静静地坐在演武场顶层的中央,一个人思考着。对于刚刚曾经有个陌生的女孩远远地观望他这件事,全无所觉。

    此刻的他,正在回想着几天前,张仲坚为他讲解的一些事情。

    “修者的道路,并不只是用九境来区分高下。”张仲坚向林宇非说道,“九境道法的修炼,都可以归纳为‘炼术’,在这之上,尚有‘立势’、‘筑道’两个阶段。你现在虽然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大阶段上,还没有进入‘炼术’的阶段。”

    “这三个阶段,是指九境道法都包含在‘炼术’中,还是说是和九境道法完全并列的另一种区分?”林宇非一边思索一边问道。

    “你的反应很快。”张仲坚点点头,“这三个阶段和九境道法的划分,是相辅相成的,并不存在固定的区分。但是从炼术,到立势再到筑道,每前进一个阶段,同境界下的优势也就越大。尤其是筑道阶段,完成的和未完成的,两者的水平天差地别。历史上有些人在元婴境就能够完成立势和筑道;也有些人,即使到了大乘境,甚至都不见得能够立势,更不要说筑道了。

    “你现在修为尚浅,贸然去立势或者筑道非但不会有什么大的效果,甚至会干扰到你炼术,所以现在我先和你讲解一下‘炼术’的要领。

    “所谓炼术,并非只是字面上的意思。单纯的法术修炼,只是最基本的对‘炁’的应用。所谓炼术,是要彻底理解自己的所有术,并将这些术整合成一个系统。或者可以这样说,就像一个武术家一样,你创造了不少散手,但是要真正的将这些散手更有效地利用起来,你就得对这些散手进行统合与整理,将这些东西根据特性设定成固定的体系,用武者的话说,要将零碎的散手融合成一门完整的‘武学’。将这个过程套入我们修者身上,就是将你创造的那些‘术法’,融合成一门完整的术的体系,才能称之为‘炼术’。”

    当时林宇非没有思索太久,因为讲得实在是太直白了。

    所谓“炼术”,就是将自己的所有“术”进行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有的道法体系。

    就像张三丰创立太极拳一样。

    喜欢看武侠小说的林宇非,脑海里第一时间就冒出了这个念头。

    创造一门道法,才能称之为“炼术”。

    自己,有那样的能力吗?

    这个问题,林宇非没有过度地思考。决心已下,自己要做的,不是去想能不能做到,而是尽力去做。

    一个一个来吧。

    林宇非站起身来,来到了一个标靶面前。

    是的,是标靶。作为以个研究者,而且是热衷于武器研究的研究者,叶枫在这一层设置了很多标靶,有的是直接用生长能力催生铁桦木做成的,有的刚才制作的,甚至有些事叶枫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一看就是工地上废弃的预制梁或者柱子之类的,直接栽在了这一层的地上。

    林宇非甚至不用担心试招会影响到别人,叶枫在这一层和休息层间加了一个足足三米多的夹层,里面塞满了用生长能力催生的藤蔓,以作隔音之用。

    先试哪个呢?

    略作思考,林宇非就有了决定。他将右手伸出,掌心向上呈虎爪状,然后低声道:“萤海。”

    是的,在发现用嘴生成风弹效率太差后,他就萌生了像风刃一样在掌心生成风弹的想法。用能力直接创造这样的办法对于他来说是再方便不过的,短短一个多小时的练习,他已经完全掌握了方法。

    剧烈的风旋在掌心出现,林宇非没有任由它演化成风卷,而是强制它在保持旋转的情况下从上方和下放同时向中间的部分收缩。几秒钟后,掌心出现的,不是风卷,而是一个圆盘状的,围绕着中心在一个平面上旋转的形象。

    这个圆盘的旋转是不太稳定的,以至于那个平面上不时地出现波动,仿佛其中有一些东西在试图冲出这个平面。

    “流萤,连发!”

    随着林宇非低喝,那些波动中真的有东西跳跃着挣出了那个平面。那是一个个表面裹着些微弱的蓝光的青白色的小球。出现时只有黄豆大小,借着那个小圆盘的离心力甩出去,在空气中翻滚着飞速变大,到击中三十多米外的那个铁桦木的标靶时,已经膨胀到了核桃大小,赫然和之前的风弹如出一辙。

    第一批从被林宇非称之为“萤海”的那个圆盘中发射出的小风弹足有十几发,连续不断地击中那个标靶。连续十几声沉闷的响声后,那个标靶的上半部分赫然出现了十几个足有拳头大小的圆洞,有好几个圆洞甚至连在了一起,几乎将那块厚度接近半尺的标靶打成两段。

    林宇非心里狂喜。这个以风弹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流萤”,几乎完全继承了风弹的强大杀伤力,而且借着萤海作为发射媒介,他甚至能够做到连发。

    “第一个成功!”林宇非欢欣鼓舞,“这个完全可以取代风刃了!”

    “接下来……”林宇非沉吟着。确定了创造的路线后,他这几天完全是想出来就尝试,乱七八糟的各种术连自己都数不过来。所以在和九婴的一战后,他才决定沉静下来,将自己想出来的所有的术做个排列选择,精简一下。这样至少在临场的时候,不用在术的选择上犹豫不定,贻误战机。

    “不要贸然尝试大型的术法。”晚饭的时候,张仲坚提示道,“那样的术威力虽大,但是操控起来对你的精神负担太大;而不做控制的话,又会对周围造成巨大的破坏,所以实战中没有什么意义。通常成熟的术,都是由基本的招式演变或者组合起来的。”

    “基本的吗?”林宇非喃喃着,伸出右手,掌心一个风刃迅速成型。盯着这个风刃看了半天后,他摇摇头,将风刃散去了。

    这个倒是最基本的,可是威力也不够大。几天来连续的几场实战让他明白了,威力太小的话,堆叠再多也是没用的。还不如刚刚想出来的流萤,相比起来,那才是当前最适用于日常使用的。

    “流萤?”想到这里,林宇非忽然一愣。

    流萤的原理,就是借助萤海的旋转来加快速度,从而获得更快的动能。风弹在手里创造出来威力远不如舌尖喷发来的强力,所以林宇非才想到要用萤海的告诉旋转来加速。这样一来虽然仍达不到初始版那么惊天动地,但至少在穿透力上,是完全可以让人满意的。

    将风刃也纳入萤海来加速吗?

    林宇非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萤海不是简单的一个旋转的风盘,而是对于初始状态风卷的强行压缩和加速,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刚刚创造的萤海只有不到半尺的直径,这是林宇非可以长时间操控的大小,要想将利用萤海释放风刃,萤海的大小至少要扩大到两尺以上,才有可能有足够的空间对风刃进行加速,速度还不一定理想。两尺大的萤海,林宇非在创造萤海的时候就尝试过了,负担已经快赶上操控原始风弹了,这是绝对不可行的。

    啧,怎么办好呢?

    良久的思考后,林宇非只得先行放弃了。张仲坚和葛同山,还有云还都曾经说过,术贵精而不贵多,一个可以熟练的连续使用的术,往往在实战中更加有效。不过这样的道理,就算他们不说,林宇非自己也懂,毕竟这句话不是只有修者圈子才适用的。

    经过短时间的连续尝试,确定了萤海在实战中可以快速施展后,林宇非最终确定保留了这个术。然后,他开始转向另一个方向。

    风墙。

    这个东西,他在练习的时候并没有想过。毕竟近身战是他的短板,而以他的性格,下意识想到的总是回避,所以他努力地想要扩展自己的攻击范围和术的覆盖密度。可是和九婴的一战终于让他警醒,这样的回避,终究是没有用的。

    近身战,如张仲坚所说,这个不是一朝一夕能提升起来的,但是至少,自己得想想怎么防御。

    风墙是仓促之间做出的选择,对九婴的时候虽然也不错,但是终究缺陷明显。性格谨慎的林宇非,想要做到的,还是全方位的防御,而且要有足够的强度。

    九婴的冰火弹虽然看上去凶猛,可是按照张仲坚所说,强度其实算不得很强。可是算不得很强的攻击,却仅仅几击就能击碎单层的风墙。

    连续的叠加虽然可以让风墙加固,但林宇非也知道这并不保险,并不是每次施展风墙都有那么多机会一直叠加的。对手不用更强,威力同等的情况下,只要加快攻击频率,风墙的叠加就很有可能跟不上。

    可是怎么加强呢?

    林宇非有些无奈。风墙的薄弱并非是他不想创造得更强,那是他全力构建的结果。奈何风这种东西天生就是流动的,用来攻击正好,作为静态的防御,其实并没有多强。他的风墙已经是用无数的气旋交织而成的,消耗的精力并不算小,若真是静态的风墙,只怕不等对手来攻击就自行溃散了。

    那就让他动起来吧。

    林宇非在脑海里默默地构建出一个风墙的形状,不过这次不是直形,而是一个弧形,然后给了一个绕身流动的意念,低声唤道:“风墙。”

    身周的气流开始旋转着流动起来,几秒种后,风墙逐渐成型,但是强度显然不够,因为速度太慢了。林宇非没有放弃,努力操控着风墙加快旋转,同时努力收束着不让其扩散。这是必然的,如果继续扩散,那就不是风墙,而是一个普通的风卷了。

    成功了。

    林宇非的心情越来越亢奋。风墙的外形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显露出来,呈现出了非常凝实的青白色,厚度也越来越大。林宇非毫不怀疑,这样的风墙,其强度绝对会以倍数超越之前那个直形风墙,而且是全方位的。

    但是下一刻,另一个念头涌入脑海,林宇非的心情骤然沉静下来,甚至有一些沮丧。他散掉了风墙,背靠着那个毁掉一半的标靶坐下,抱着头,再次苦思起来。

    没错,这个风墙无论防御强度还是防御面都比之前那个仓促创造的风墙强了无数,可惜还是有一个要命的问题没有解决。

    召唤速度。

    这次是不需要叠加了。可是从静态到风卷出现再到凝聚风墙,这期间足足用去了将近十五秒,并且林宇非并不认为这个速度能再加快多少。制约着这个速度的,依旧不是自身的修为或者努力,而是风的自然特性。

    进攻的术,除了萤海需要一些时间来压缩凝聚外,几乎都可以很快地凝聚成型。原因很简单,进攻性的术,它们都是要释放出去的,所以凝聚之初就可以在姿态的控制上省去很多精力。甚至可以说,即使需要停留待机,对它们的姿态控制都是暂时的,一旦开始进攻,需要的控制几乎是零。

    可是风墙是用来防御的,而且随时需要保持凝聚的状态,对它的控制一旦放松,不用对手进攻也会自己扩散开来,失去足够的防御能力。所以这是一个需要从头控制到尾的术,以林宇非自身的状况来说,因为不懂行炁,对精神的控制需要更加精细,否则随时可能消耗过度。毕竟他的一切术都是要消耗精神的。

    “不要总是想着从头创造,那样你有多少时间都不够用。”

    一个声音在顶层的入口处响起。林宇非从沮丧中回过神来,扭头看去,正好看到葛同山的半个身子从入口那边冒了出来,双手手肘托在地面上,正朝着林宇非微笑。

    林宇非正要起身,却见葛同山的身形一个闪动,人已经出现在林宇非面前。

    “按说在你炼术的关键阶段,是不能有任何人打扰你的,”葛同山摆摆手制止了林宇非的行礼,“可是看着你这个样子,我是真怕你因为焦躁而半途而废啊。”

    “我不会半途而废的,我……”

    林宇非话说道一半,再次被葛同山打断了:“你当然不会半途而废,因为你实在是太过认真了。或者说,太过执着。”

    葛同山说道这里,轻叹一声道:“对我们这些修者来说,认真和执着当然是再理想不过的素质。可是任何事情都有个度,过度的认真,过度的执着,在炼术的阶段,很容易成为阻碍,心绪上的阻碍。轻则难做寸进,重则走火入魔。”

    “所以,放轻松,脑子转得活一些。”葛同山拍拍林宇非肩膀,“你现在在做的是统合和归纳,最多有些改进,而不应该是创新。在我看来,作为一个新手,你的创新已经很多了。多利用你已有的、成熟的东西,否则你会发现你的漏洞越来越多,你的炼术,永远也不会结束。”

    林宇非呆住了。

    葛同山说得没错,他的个性是认真的,认真到有些固执的程度。可是这样的性格,其实在很多时候是会局限自己的视野的。成功了还好,一旦失败,就会执着于失败的那个点,一心想着改正那个点,却忘了自己已有的东西里,完全有可能从另一个方向,彻底的避开那个点,找到一个更完美的方向。

    已有的东西吗?

    林宇非霍然开朗。

    葛同山其实并没有给他指出什么方法,但是他的话,却将林宇非从之前的思维定式中拉了出来。林宇非只是略作思索,便找到了另一条路。在这条路上,那个基础的点根本不需要什么方法来解决,因为它已经存在在那里了。

    “多谢前……”

    大喜过望的林宇非扭头想要向葛同山道谢,却连话都没说全便停下了。在他思索的那短暂的时间里,葛同山早已经离开了。

    问题解决,林宇非也不再迟疑。他起身来到一个空旷的位置,片刻的构建后,低声唤道:“大风刀!”

    四道大风刀转眼间出现,围绕在他的周围。

    这是除了风刃之外,第一个被他命名的术。形态上和风刃几乎没有区别,命名为大风刀,也只是因为它巨大的体型。与玄如的切磋后,他一度认为自己应该放弃大风刀这个术了。原因无他,大风刀的威力确实比风刃要强,但是从体量比例上来说也没有强出多少,反而失去了风刃的灵活性。

    但是现在,林宇非重新找到了大风刀的用处。这次召唤出的大风刀体量更大,几乎有两人的高度,而且顶部还从侧面向内弯曲,几乎覆盖到了林宇非的头顶正上方。

    “旋转!”

    林宇非心里默念一声,四道大风刀绕着身体旋转起来,速度比之前的风墙快了数倍。原因无他,作为攻击性的术法,大风刀本身就保持着前冲的惯性,林宇非只要稍微操作一下,给一个释放路线,它们就可以自主的运动起来。

    短短的两秒之后,林宇非身边出现了一个半球形的罩子形状,四道大风刀的旋转越来越快,已经有了相当的连续性,完全可以实现高强度的防御。更妙的是在林宇非的头顶,大风刀交汇的那个点,居然有一个半透明的小漩涡出现,四周的灵炁开始飞快地汇聚过来。

    这可是意外之喜。术的高速自旋能带起微型风卷自行吸收天地间的灵炁,这个林宇非在风弹上已经发现了,而被他当做鸡肋的大风刀,绕心旋转居然也有这样的效果,那是不是说明,所有的术,都有这样的可能性呢?

    林宇非很快停止了散漫的联想。炼术的时候需要专心,现在要想的不是创造,而是统合、归纳,以及改进!

    先想想眼前的这个术,还有什么能够改进的地方吧。

    新的想法很快就出现了。

    这一刻,林宇非对葛同山,真的是感激到了极致。他那一番话,可能算不上什么高明的指点,可是对于此时的林宇非,却如同指路明灯一般。

    “散!”

    林宇非心念微动,撤掉了眼前的术,开始重新创造新的大风刀。但是这次,大风刀出现的地方不是地面,而是空中。

    六道大风刀,以相同的倾斜角度围绕在林宇非的正上方,并且从出现的那一刻,就已经在以林宇非为中心旋转。而且这一次,它们旋转的半径,也有明显的缩小。

    短暂的滞空后,六道大风刀同时向下斜冲,同时依旧保持着角度和半径。将脚下的地面切割出浅浅的痕迹,带起了些微的木屑之后,它们的形态稳定下来,速度也越来越快。这一次,防御圈的形成比上一次又快出了将近一倍,唯一的区别是,这次的防御圈是一个垂直的筒形,正上方的部位,依旧能看到外面。

    “再快一点!”

    林宇非心里默念着。

    筒状的防御圈越来越快,也越来越高,短暂的时间后,居然到了五六米的高度。在这个筒的顶端,吸收灵炁的气旋终于出现,效率也不输之前。

    但这并不是林宇非的目标。大风刀的斜角下坠加速了防御圈的成型,这当然是可喜的,但是仅仅如此的话,实在是没有多少提升。

    防御圈成功地稳定了下来,林宇非集中精神,开始了新一波的构建。

    他要在这个防御圈的基础上,再加一些新的创造!

    “风刃!”

    大量的风刃紧贴着防御圈的外围出现,几乎不可察觉,瞬间便和防御圈的外壁贴合在一起。这种基础的术对于现在的林宇非来说轻而易举,短短几秒后,防御圈肉眼可见地粗了一圈,不知有多少风刃附着在上面。

    林宇非心里暗喜,这一步,再次成功!

    接下来的,就是释放了。

    林宇非微一动念,无数的风刃随着防御圈的的旋转向四周飞散而出。在防御圈超高速旋转的带动下,风刃的速度比以往高出了好几倍,带着尖锐的呼啸声。一时间,以林宇非为中心的几十米范围内,淡青色的风刃如同暴雨一般,充斥了每一寸空间。在这个范围内,所有的标靶都被切割得碎片纷飞,有几个纯钢的标靶上更是火花飞溅,被风刃切割出的痕迹清晰可见。

    林宇非只觉得心旷神怡。这一次,他的防御之术以完美的状态完成,甚至还有意外之喜。

    “命名……垂天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