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从全能学霸到人类之光 » 第二十一章 差点吓出心脏病

第二十一章 差点吓出心脏病

    “来来来,小陈,快坐。”

    郑振华将陈德柱引到了张舒适的软沙发上,坐下。

    一群教授围在旁边,但他们却是站着。

    陈德柱还没等说话,马上又有人端来茶水。

    陈德柱偏头一看。

    尼玛...这不是那个什么...什么机械协会的副会长吗?

    赵海东对着陈德柱笑了笑,然后看向众教授,摆了摆手:

    “大家也坐,你看看,都给陈同学弄紧张了。”

    陈德柱嘴角僵了僵。

    知道我紧张就不要说出来了好吗!

    众多教授闻言坐下,陈德柱感觉更不对劲了。

    大家都坐塑料板凳,就他坐软沙发。

    而且还是在C位!

    他一个人面对众人。

    怎么搞的跟开会一样!

    “郑老师,咱们还是先说正事吧。”

    陈德柱只好将信号转移到郑振华的身上,赶紧步入正题再说。

    被人伺候这件事,他只接受小机还有嫩模,其他人一概都不适应。

    “好好好,咱们先说正事。”

    郑振华坐下来,满面红光。

    “小陈啊,这个...我先给你汇报一下我们这几天的工作。”

    “汇...汇报工作?”

    “是,这项研究毕竟是你的嘛。”郑振华点点头,不等陈德柱再开口,已经汇报起来:

    “你的这套外骨骼装甲,我们几位老师在你所提供的机械结构的基础上已经进行了充分研究...厉害,确实是厉害!”

    “这是一种全新的微型传动技术,但又不全是微观传动。它将传统的优质机械结构与微观结构融合,达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目前呢,我们一致觉得,这是一种划时代的结构体!如果这种技术能够推广开来,这可能极大程度上改变整个世界的机械格局!这无异于是从马车到汽车的进化!”

    话音刚落,众多教授纷纷相视彼此,连连点头肯定。

    三天前,他们还是太年轻了。

    自以为自己还是‘老师’。

    但是现在,他们彻底没有这个想法了。

    机械学方面...陈德柱才是老师!

    而这项技术的出现,能让他们参与第一批的研究...这是跟历史有关的。

    每每想到自己加入了一场能载入史册的研究,所有人就兴奋地堆满了抬头纹。

    陈德柱僵硬地点了点头。

    曾经的他做梦也想不到,还能有这些老教授给自己汇报工作的那一天。

    “不过...”郑振华话锋一转,沉吟了一下:

    “我们觉得,这个技术如果想要具体应用的话,应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就算可以应用,成本也比较高。”

    “当然,我们现在也还没找到制造这套外骨骼装甲的方法...”

    说到这个,众多教授脸上都写满了尴尬。

    他们都是机械学这个领域的精英,结果却造不出来这东西。

    不过这也是正常现象。

    现在国内的机械制造业虽然有所进步,但对于外国还是存在着上层差距。

    如果这东西真有那么好造,现在华国也全都是最顶级的飞机大炮了。

    只可惜现在还不是。

    “小陈啊。”郑振华叹了口气:

    “老师说这话确实还是有点不要脸了...但是老师还是想问问,这套装甲你是怎么做的?难道是用国外的实验室进行加工制造的吗?”

    郑振华看了一眼身后的教授们,大家都是一脸愁容。

    “如果真是外国最顶级的机械制造实验室做出来的,那恐怕我们暂时无法将这种技术进行复刻...”

    说到最后,郑振华的语气有一丝忧伤。

    华国确实是在不断进步。

    但认清现实也是很重要的。

    没人家厉害,就是没人家厉害。

    陈德柱眨了眨眼。

    刚张开嘴巴,但郑振华突然抬起头来。

    “不过你放心。”

    郑振华的话语铿锵有力:

    “只要这种理论在咱们手里就可以!只要把握住这种理论的核心,咱们就有机会!”

    “呃...这个理论确实是我的,没有任何其他人知道...”

    陈德柱话音刚落,众多教授眼睛齐放精光。

    “好,太好了!”郑振华拍掌:

    “小陈,只要咱们掌握这种理论,接下来我会想办法将整个机械协会都团结起来,然后我们这些所有人都投入到机床的研究当中!”

    “有这种理论在手上,我们的机床研究也会打破瓶颈的。不出十年...不,或许五年就可以!五年时间,我们应该就能以这个理论为基础,制造出更高精尖的机床!”

    “到时候,咱们甚至就可以批量生产这种机械结构!咱们华国的机械产业,将遥遥领先其他国家!”

    一众老教授都开始有些跟着激动起来。

    五年...五年啊!

    只用五年的时间,他们就能看到下一场机械学的变革!

    世界上还有这种好事吗??

    不过一句话打破了他们的幻想。

    “呃...郑教授,我今天来就是要说这个事儿的..这个装甲不是外国实验室造的。想做的话,应该这几天就能做。”

    “什,什么?”

    郑振华瞪大了眼睛。

    一众教授们也都呆呆地,感觉自己刚才听错了一样。

    此时,陈德柱从口袋里拿出来了一沓白纸。

    放在了桌子上。

    “老师,这个就是我的一个猜想...我从物理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最终发现,如果采用我们国内目前精度最高的机床,再搭配上这个刀口的话,就可以实现对这种机械结构的加工,然后我们可以再用这种技术,就直接可以做出更高精尖的机床了。”

    陈德柱点了点纸上的图案。

    郑振华张着嘴巴,好久没有眨眼。

    他下意识地将桌子上的纸张拿起,这一举动也引来好多教授争相围过来观看。

    可当不断阅览纸上内容的时候,郑振华的手却颤抖了起来。

    “德柱...德柱...这真是你做的?”

    “呃...是我做的...实验的材料是单欣彤和江雪准备的,照片也是她们拍的,不过她们不知道这种机械结构这一码事。”

    “呃...”

    突然间,一位老教授抽了一下。

    周围的教授们吓了一跳,

    “王老有心脏病,快给他拿药!”

    但王老教授却拨开了众人,从口袋中掏出药丸吃下以后,大喘了两口气,稳住了以后又赶紧站在了那人群之后,看着郑振华手中的纸张。

    纸张上,写的都是各种物理学的分析与公式。

    机械和物理是不分家的。

    毕竟机械做出来以后,是要干一些物理意义上的事情。甚至在机械制作之前,就已经有一些物理学的指标了。

    在场的众人都是机械学的专家,但物理学也是相当不错。

    不说光学,量子力学之类的,起码他们在传统力学上相当有建树。

    这纸上的推理逻辑,他们自然能看懂。

    以机床制作零件的失败案例为例,反向推导零件在坏点时力的情况,对这个数据进行重复采样,最后取到特值,然后推导出合适的力参。

    最后,有了这个参数以后,再根据这个指标设计出一个可以满足需求的刀头!

    这过程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极难!

    就单单是第二项,由参数设计出实物,这可能就是一个博士生的课题!

    而更难的,是第一项。

    他们这些丰富经验的老教授,一时间都想不到思路,但陈德柱却已经做出来了!

    具体是怎么做的...

    当众多教授聚焦于纸上的物理学公式的时候,他们惊讶发现...

    这里面有好多公式,他们看不懂!

    华国机械工程协会的副会长,赵海龙忍不住了。

    他指出一个公式:

    “德柱啊...这个是什么东西...你能不能给老师...不,给我讲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