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流浪记 » 第三十章 找到罪证了

第三十章 找到罪证了

    翻过一个小山头,众人被眼前整齐排列的木屋所吸引。

    大明哪里有房子是这种布局的啊,一排排一列列整齐排列,中间用道路作为分隔。

    马善骄傲的道:“这些就是灾民的木屋生活区了,生活区是有千户大人亲自设计的,生活区这名字也是千户大人亲自取的。再往前的就是叫做矿区了,也叫做生产区,生活区和生产区的中间空地,按照千户大人的设想,以后要建成娱乐区。”

    两位阁老和两位大人,根本听不懂啊,但是身份在那里放着,不能说听不懂啊,只能是装作了然于胸,嗯啊答应着。

    戴珊心中腹诽,这个朱一凡就是花样多,建个灾民木屋也要搞什么鬼花样,其中肯定要有猫腻。

    戴珊打断马善的介绍道:“马副百户,咱们进灾民的房子里看看吧。”

    马善毫不犹豫道:“好啊,灾民知道朝廷派了国公和一品大员,亲自来看望他们,一定会和高兴的。”

    马文升看看已经是又黑又瘦的儿子道:“马善啊,你是知道的我们这趟来可不是看望灾民啊,看望灾民,我们可都是什么东西都没带啊。”

    马善向父亲道:“父亲啊,灾民现在也不需要什么慰问品,知道朝廷没有忘记他们就很满足了。”

    一行人来至生活区,戴珊专门找了最为偏远的一家进去,屋内陈设非常简单,都是用木头做的床、柜子等简单家具,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在看了几家之后,戴珊终于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家家最显眼之处,都有供奉的朱寿和朱一凡的长生牌位。

    戴珊越想越有气,自己也是募捐了一个月俸禄的,却是给朱一凡和这个叫朱寿做了嫁衣。

    戴珊又像是发现了至宝,手指朱一凡牌位道:“马善,你给我解释一下,圣上体恤灾民,不但发放赈灾粮,还募集了大量衣物,为什么不见圣上的长生牌位,只有这朱一凡的,还有这个朱寿是谁?也要有长生牌位。”

    这长生牌位都是灾民们自发所立,马善哪里知道为什么没有圣上的,这个朱寿也是听千户大人一人叫过太子殿下,至于为什么叫太子为朱寿,马善也是不知道,所以马善一时也是语塞,竟然答不上来。

    戴珊见马善答不上来,更加兴奋了,向两位国公行礼道:“两位国公,这朱一凡无视圣上,让灾民们私自给他和朱寿立长生牌位,这是藐视君王,欺君之罪。”

    成国公一摆手道:“人家灾民爱给谁立,就给谁立。这个你也要管,难不成也要给你立一个才对。”

    戴珊心想,两位国公有意偏袒朱一凡,多说无益,偷偷让人拿了两块牌位,等我回京就去参他朱一凡,参倒奸臣朱一凡,我这清流中的地位,将无人能及了。

    当下忍住兴奋,开口道:“国公说的是,我看这里都是井然有序,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两位国公也累了,不如我们就此回京复旨吧。”

    众人都是一愣,这戴珊来时喊的最凶,怎么才刚看了几家灾民家,矿上都没有去就要回去啊,八成可能是饿的不行了。

    马文升问道:“戴大人啊,这就回去是不是草率了一些,我们田里还没有去看啊。”

    戴珊道:“马大人啊,田里都是种地的农夫,有什么好看的啊,时间不早了,两位国公都累了,还是先回京吧。”

    戴珊感觉已经抓住了朱一凡的小辫子,哪还会陪着马文升去看他儿子种的地,再说自己也确实饿的眼都发花了。

    成国公巴不得,这戴珊赶紧走:“马大人,戴大人关心我老头,说的对啊。我身体刚是恢复,确实累了。”

    马文升心中不屑,成国公来时,可是比谁跑的都快啊,现在牛肉吃饱了,就累了要回去了啊,我儿子种的地还没有看啊。

    马文升道:“那就请戴大人陪同两位国公先回京,来一趟不容易,不查清楚不好交差啊,我留下去田里看看。”

    其他人心里都是清楚,马文升就要看看儿子在干什么,所以也没有人劝阻。

    戴珊道:“那就有劳马大人了,我陪同两位国公先回京了。”

    英国公和成国公本就无所谓,只要这个戴珊别使坏,怎么都成。

    马文升看着英国公和成国公在戴珊陪同下远去,只留下了自己和儿子,故作生气的道:“逆子,你身为副百户不思君恩,替朝廷分忧,做些正事,竟然跟着朱一凡瞎胡闹,跑到田里种什么地,你这样和农夫有何分别,对得起圣上和为父对你的教导吗?”

    马善早已料到,父亲这次来肯定是要兴师问罪,胸有成竹的道:“父亲,种地就不是正事吗?不种地上至圣上,下到黎民百姓吃什么?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父亲身为兵部尚书,难道不知道种地的重要性吗?”

    马文升怒道:“各司其职,农夫军户管种地,你一个锦衣卫种的哪门子地?不是不务正业是什么?”

    马善笑笑道:“请父亲,还是随我去田里看一下吧。”

    马善陪同马文升来到田头,手指田里一个一个排列整齐,四周用砖垒砌,上面盖着草席的棚子道:“父亲,没有见过这东西吧,千户大人的发明,这叫大棚,这地叫试验田,按千户大人的说法,这是试验田是有很高的科技含量的,可不是一般的农户就能种植的了的,我们培育的都是可以当主食食用的土豆和地瓜,而且亩产量我们预估是小麦的五倍。”

    马文升从来也没见过,哪里种地是要盖什么大棚,听到亩产将是小麦五倍时更是不相信:“马善啊,朱一凡是不是给你吃的了迷魂药了,你说的这土豆、地瓜能不能当主食先不提,为父作为兵部尚书管理军户,可是知道的每亩小麦或是粟米能是三到5多石就是最高产了,你说能翻五倍,这么可能?何况现在的天马上要冷了,京城附近根本不适合再种植什么作物了。”

    马善眼里闪现光芒道:“父亲啊,您说的全都对,我一开始也和您说的一样,根本不信。可是我们千户大人,就是这么一个神奇的人,他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他就是要让咱们黄河以北的寒冷地方,一年四季都可以种粮食,千户大人说了,冬天时这些大棚是可以通过烧煤保温的,这样作物在冬天也是可以生长的。”

    马善看父亲沉思不语,接着道:“千户大人,给我们还说,这试验田只有像我们这样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能护理好。等我们有了经验再向农户们推广。父亲,您想想如果到时候全国产量都是翻五倍,那您再调兵遣将的时候,还会为缺少粮草犯愁吗?大明还会有饿肚子的老百姓吗?”

    马文升看着越说越激动,越说越兴奋的儿子,知道现在自己说什么儿子也不会听了,但看到儿子高兴当父亲的还能说什么,马文升叹了一口气,拍拍儿子坚实的肩膀道:“马善啊,为父知道你喜欢摆弄花草,可是不想你为此断送你锦衣卫的大好前程啊,你知道种地有多苦吗?你会受不了的。”

    马善搀扶着父亲,走出试验田温顺的道:“父亲,我们千户大人还说过,路是我们自己选的,不管有多苦有多难,我们都要坚持下去,当我们成功的那一天,整个大明都会记住我们,历史也会记住我们,我们将是大明乃至历史的英雄。”

    马文升嗔怪道:“你瞧瞧你现在的模样,左一句千户大人说,又一句千户大人说,你就是被这朱一凡蒙骗了。不过说实话,来京西看这一遭,发现这里和其他地方都不一样,处处充满了新奇,感觉人人都是干劲十足,为父都被你们传染,年轻了不少。”

    马文升停住脚步,郑重的看着马善道:“你既然选择了跟随朱一凡,为父就不再阻拦,不过你要记住,当你累了乏了时候就回家,为父和你母亲都会一直在家等你。”

    马善眼睛湿润,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儿子不孝,让父亲母亲担心了,儿子一定谨遵父亲教诲。”

    马文升第一次理解到儿子真实的想法,看到儿子跪着的样子,心都化了,至于来京西查办朱一凡什么的都已经不重要了,只要儿子开心就可以了,虽然看着朱一凡还是那么不顺眼,但好像感觉也不是那么讨厌了。

    马善好像想到什么道:“父亲,我看到戴大人的手下,偷偷拿了两块长生牌位回京,是不是大做文章?”

    马文升苦笑:“看来朱一凡和这个朱寿的是要被参了。”

    马善哈哈大笑道:“父亲,还请随我来。”

    父子二人回到灾民生活区,在马善的带领下来到生活区最中间一块空地,中间放置着一块很高很粗的木头桩。

    马善指着木桩道:“父亲,这块空地千户大人叫广场,中间的木桩是就地取材做的,叫做纪念碑。”

    马文升听着非常新奇,上前围绕着纪念碑转了好几圈,突然道:“这下戴大人可是要撞南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