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我能在短视频里提取能力 » 第五十章 钻木取火

第五十章 钻木取火

    在世界最危险的运动排名中,徒手攀岩,仅排在翼装飞行、低空跳伞之后,属于世界第三危险的运动。

    方林最初打算翻越这座山峰时,对其难度和危险性并没有准确的认识,可经历了60个小时的花样坠落,他才意识到,徒手攀岩远比他想象的还要困难,还要危险。

    眼神一晃,方林心有余悸地退出了虚拟训练场。

    太它马吓人了!

    不仅仅是坠落瞬间的绝望恐惧,还有卡在半途,上不去下不来的煎熬。

    往往你心理已经有了明悟,没有路了,死神正在背后往你脖子里吹气,可是恐慌之下,你不由自主的一遍遍尝试,直到精疲力尽,或者一不小心松脱,摔下山去。

    打开系统,方林看着提取按钮,心里打鼓。

    60点成就已经花了,总不能不要。

    可这能力提取了,就真要上了。

    半晌后,方林摸了把手腕的圆环,不再犹豫,提取了这第一项大师级能力,徒手攀岩。

    徒手攀岩的路线选定、模拟攀爬、标记支点……

    以及手法、脚法、体位、三角定位原则、力量均衡原则、休息机制、心态调整……

    世界顶级的攀岩能力一股脑灌输而来。

    刹那之后,方林睁开眼睛,看向这面石壁,在兴奋手痒的同时,又升起浓浓的审慎否定。

    拔高到世界第一人的专业素养,不断在脑海里发声:绝对不行!这是作死!

    提取了能力后,方林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徒手攀岩,不是一拍脑袋就空着手去爬石头,而是要详细研究路线,在有防护的情况下,通行多次,熟悉路线做好标记,还要带好镁粉防止手滑。

    现在这处石壁是他初次接触,不但最基础的路线没有规划好,更深一步的各处支点的材质、牢固性、承重性更是没有一丝了解。

    当初亚里克斯只用了3个小时56分钟,就徒手征服酋长岩,享誉全球。

    可是他在攀登前,足足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准备,先后在有绳索防护的情况下沿着大体路线攀爬了60余次,几乎整片酋长岩已经刻印在脑海里,最后才能一朝功成!

    而在他研究路线的一年半里,他也曾多次坠落,只不过有安全绳防护,有惊无险。

    可是方林现在的计划,是一次毫无准备的,在恶劣气候条件下,零容错率的挑战!

    “无限接近于作死!”理智在大声的批判!

    “要是没有安全气囊的话!”心里的小恶魔反驳道。

    可能追求刺激真的是人类的天性。越是危险的事,越让人着迷!越是疯狂的事,越让人向往!

    就连所谓的专业素养,也在不断的叛变,加入跃跃欲试的阵营。

    “我有安全气囊,是最大的防护,为什么不去尝试下呢,如果成功了,这将是比刚刚的翼装飞行更刺激的挑战!”

    方林靠近石壁,认真查看,这处石壁同样是花岗岩,质地很坚硬。而且他还上手攀爬了几米,发现攀爬时完全得心应手,如履平地!

    退到地面后,方林已经打定了主意!

    不过,他需要先准备镁粉的替代品。

    徒手攀岩,防滑粉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手部长久运动后会出汗,容易打滑坠落。

    所以,器械攀岩向徒手攀岩发展的过程中,省略了岩钉、手电钻、岩塞、锁扣、安全绳、冰镐、安全帽……,却唯独没法省略吸汗镁粉。

    他现在可没有这玩意,环顾四周,方林盯上了远处零星的几颗松树,他准备手工制备草木灰。

    草木灰无疑也是有一定吸水防滑性的。

    方林还记得小时候村里杀羊,拔羊毛的时候,用热水烫完之后就会先撒上一层草木灰吸水,这样羊毛就容易拔下来。

    雪山上风很大,几颗松树下的地上留存的松针寥寥无几,但这几课树生长在岩缝里,根系外漏,有许多枯死的树根暴露在岩缝外,他们是良好的木柴。

    方林把这些干枯的树根掰断,收集起来,堆在一处背风处,然后掏出手机,开始临阵磨枪——

    学习生火。

    方林自从加载了系统后,每天雷打不动的会拿出一两个小时刷视频,遇到感兴趣的或者必要的生存能力,都会保存下来,并且分门别类存储。

    野外生火就储存在户外求生类别里。

    无人机盘旋在头顶,方林坐在岩石上,一脚踩着搜集的柴火,一边观看钻木取火的视频。

    能力:钻木取火,高级199点

    提取条件:1、练习钻木取火70小时。

    2、准备合适的木材和火绒

    看完视频,方林抬脚看了眼柴火,能用,于是投入了7点成就点,提取了这项能力。

    接着,他爬到树上,折断了一个分叉树枝,然后解下一只鞋的鞋带,绑在树枝分叉上,做成一把简陋的“弓”。

    他准备生火的方式,叫做弓钻取火法,比直接双手互搓要省力很多。

    这时候,需要准备“钻”,和“板”,也就是钻木用的那根钻杆和木板,天然的也可以用,但是效率不高,所以需要加工,一般的户外达人都是用匕首削制。

    方林没有带匕首,不过锋利的石片也一样,他在附近寻找了一遍,没有合适的石块,于是干脆拿着一根风化不严重,还很坚硬,而且有巴掌长笔直一截的树根,凑到一处石棱上切削起来。

    这处石棱不是特别锋利,但有很多凹凸的锯齿,像一把天然的锯子,方林选中的那一截“钻杆”,很快就被锯了下来,而且锯的时候就灵活掌握了角度,截断后,一端平整,另一端却尖尖的,像个钻头。

    接下来,他又挑选了一块适合的长木片,找了一处尖锐纤细的石头尖,把木片的中心凑上去,不断旋转木片,然后再翻转过来凿另一面,很快,长条木片的中心就被凿穿了一个孔,开口表面大,深处小,最中心只有一个筷子粗的孔相通。

    然后,他把这块木片,凑到刚用过的“石棱锯”上,在木片中段,向着小孔的方向用力滑动切割,很快,就在木片中段横着锯进去两公分,这个豁口已经和中心的空洞相接。

    这样“板”就做好了。

    弓、钻、板,都有了,还差一个顶盖,他找了一个中心凹陷的石块代替。

    工具准备好后,他开始制作三级引火物。

    第一级的火绒,使用风化比较严重的树根,表层刮下来的风化絮状物。

    第二级的引火柴,使用搜集到的干枯松针和从树上挂下来的树皮碎屑。

    第三级木柴,就是干枯树根和折断的树枝了。

    所有的准备工作,方林都做的一丝不苟,因为钻木取火只是一道餐前甜点,而大餐是后面的攀岩,他必须一次成功,决不能在生火上浪费太多体力。

    一切就绪,开始生火。

    他把“板”放在地上,其中一端下面垫了一个石片,把板斜着抬高,然后把火绒塞到木片和地面之间,正对底板中心的圆孔和豁口。

    接着,他把钻杆在鞋带上绕了三圈,把这条“弓弦”绕紧,把钻杆尖细的一头插入木板的孔洞,然后把那块石头“顶盖”的凹陷处,扣在钻杆上端,用来固定钻杆,并且给钻杆提供向下的压力,以增大钻杆和底板之间的摩擦。

    方林左手握紧顶盖,手背靠在小腿上增强稳定,右手持弓来回拉动,在鞋带弓弦的带动下,钻杆快速转动起来。

    摩擦之下,原本制作的比较粗糙的钻头、和底板圆孔,很快摩擦的圆滑起来,转动的速度开始逐渐加大。

    圆洞和钻头的摩擦面,很快变色、发黑,慢慢冒出白眼。

    这是摩擦生热之后,温度超过木头的燃点,开始碳化,同时,由于底板上还有一道豁口通向圆洞,向摩擦面送去氧气,因而受热的木头并没有直接干馏成木炭,而是进行着微不可察的氧化燃烧过程。

    干馏的炭屑,和细小的火星,从圆洞的底端掉落,落到火绒上。

    开始火绒的温度并不高,不为所动,但是持续落下的炭屑不断把温度传递给火绒,直到火绒本身开始碳化,生出火星。

    这时方林把旁边准备好的另一小搓火绒和木屑,快速填充到正在冒烟的圆洞里,继续插上钻头,快速拉弓。

    烟越来越多,下部火绒里积累了大量碳灰,也积攒了足够的热量后,方林扔下弓和钻,小心地翻转木板,屈指轻敲,把上面带火星的灼热碳灰倒进火绒里。

    然后凑过嘴巴,轻轻吹了一口气,在“窸窣”的燃烧碳化声中,火绒被吹出了一团更加浓重的白烟,接着,在又一股氧气送至后,“砰”!一团火焰冒了出来!

    方林不敢大意,继续小口轻轻送气,火焰逐渐增大,他开始取过二级引火柴,向里面添加,然后是三级木柴。

    寒风呼啸的雪山山坡上,很快冒出横冲直撞,四处飘飞的青烟。

    无人机镜头下,方林没有使用任何工具,就地取材,在险峻绝美的雪山上,顺利地完成了生火。

    全程行云流水,赏心悦目,而他偏偏脸色淡然,仿佛随手为之。

    为了取得足够的草木灰,他用仅剩的木柴搭出一个篝火堆,同时把折断的新鲜树枝搭在最外层进行烘干脱水。

    然后,方林一边烤着火,一边指挥无人机,向着崖壁飞去。

    他要细细的查看这处石壁,快速寻找出一条最安全的路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