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不如山中做妖怪 » 第17章:姜太公,煎猪排

第17章:姜太公,煎猪排

    门外传来汽车驶来的声音,车停在了门口而发动机并没有熄火。

    房间里正在整理渔具的中年男人手上的动作停顿了下来。

    屋内昏暗且无他人,男人似乎是自言自语的长叹了口气:“还是来了啊……”还不等他放下手里的东西,房间木门上半部分十字窗格的毛玻璃上已经映出了一个男子的身影。

    这个苏凡来青萝山后也见过几次的男人苦笑着站起身来到了门边。

    他缓缓拉开了房门,看到了站在小屋门口的西装男。

    “天这么热还穿西装。”他说。

    同时。

    中年男人的视线越过眼前这个三十来岁但显得很年轻但面容有些刻薄的男子,看到了他身后那两台停在院外公路上的黑色越野车。

    不过这种显然是“恶客临门”的场面,中年男人却没有怒意或者惧怕,只是有些惆怅但似乎也有些“松了口气”般的感觉的平淡说道:“你们动用了那个?”

    西装男点头:“嗯。”

    中年男人苦笑着摸了摸胡子拉碴的下巴:“值吗?”

    听到中年人这样问,西装男那冰冷的职业化神情似乎也有微微的“松动”。但他还是保持着那副冷冰冰的样子,用尽可能公式化的冷淡语调回答了对方:“委员会经过八十年来的27次投票最终还是觉得不能让你流落在外面——毕竟,你是……那位啊。”

    年轻一些的西装男的话语似乎有些顾虑的跳过了什么。

    然而中年男人却毫无顾虑。

    他的脸上露出了一抹自嘲般的苦笑,长叹一声:“毕竟我是每一个王朝站稳脚跟后第一个就想要控制住的……姜太公啊!”

    见他这样说,西装男的脸上却也毫无意外。

    事实上在他们这一队特工出发之前,作为领队的他所看到的关于眼前这个中年男人的资料里早已经说明了一切来龙去脉。

    眼前这个四十多岁,身材较为高大,面目是典型古典汉人:方面阔鼻,双目如星,相貌堂堂的男人正是常人所知的那位在商周年间辅佐周朝灭掉商纣,建立周朝791年国祚的姜太公。

    不过和常人认知当中那个凭才学的治世能臣或者封神演义中杜撰的形象不同。

    收集天下超自然事物辛秘的特殊部门中关于这个男人的定义却是更为清晰。

    “此人可观天下气运,可改国祚,兴一朝,改天换命。”

    ‘呵呵。’西装男心中一笑:若不是历朝历代对于此人的研究逐渐透彻,知晓其并无超出凡人的武力的底细,也没有除观察改变气运之外的超自然能力的话……己方就这几个人还真是不敢上门来拿他。

    而且换句话说——若不是总部动用了“那件东西”遮盖了气运,追查到了姜子牙的跟脚,恐怕任何人也抓不住这个能看天下气运的男人。

    连天下的气运都能看清,都能改易。

    从公元前11世纪活到如今还毫发未损的男人岂能是随便什么人、什么势力就能擒拿的?

    要知道。

    在文史馆那帮专家研究出的古代辛秘中就至少有过四五个朝代的雄主想要找到或者捉拿这个长生不死且能助王朝气运的姜尚而不得!

    身为特工的西装男可不会天真的认为古代人就真的不如今人。

    而古代那些王朝哪个不是掌握了厉害的超自然事物?

    在这种情况下也仍能让那些皇帝、野心家徒劳无功的姜子牙自然不是什么好对付的角色。

    ‘可惜……你碰到了拥有那件东西的我们!’他想。

    ……

    滋啦~~~滋啦啦~~~

    肉排放入烧热的平底锅之后便发出了油滋滋的煎炙声,浸透了调味料的猪肉在锅里散发出浓烈的香味。

    因为牛肉比较贵所以买的太少的关系,苏凡将今晚的主菜拟定为煎猪排。

    当然不是什么正宗的做法。

    只不过是寻常百姓家适合自己的平淡美味罢了。

    浸透咸味料和少量料酒、葱姜来杀味的猪肉选用的是嫩嫩的里脊肉,带着点肥和筋头。遇热后此时已经开始化开出香喷喷的油脂。

    猪肉不可生吃。

    虽然听说和牛肉一样有部分地方可以,但这毕竟是专业厨师的领域了,对于苏凡来说,将猪肉煎炸烹烤的香喷喷的才是她所愿的。

    用筷子翻面。

    让肉内的汁水和浸透的调味料不要那般轻易的流失干净后苏凡放心的哼着歌,转身从冰箱里取出今天傍晚刚摘的西红柿。

    自家种的西红柿不用去上催肥,自然成长,阳光水分和土壤中的神秘营养自然会将这一颗颗红彤彤的果子赋予恰到好处的味道。

    酸甜,带着点沙口,柿子本身的味道要比超市里卖的量产品更浓郁数倍。

    顾不上做菜。

    洗净的柿子直接塞进嘴里,大口的咬下去,成熟度恰到好处,一点也不塌软的柿子入口便是那令人舒服的美味!

    这却是下班时从超市或小区门口的小菜点买来的不知几天的柿子所不能比拟的了。

    这刚从枝条上摘下,刚刚离开大地、阳光、雨露和落山风的味道。

    “一级棒!”苏凡愉快的哼着。

    手头动作不慌不忙的将剩下两个柿子分别选择了糖拌和汆汤。

    汆汤的柿子十字刀加热水烫过,剥掉柿皮,热水恰恰没过柿子本身的一碗——这样切开后放入小汤锅当中直接开炖,水量和口感都是恰恰好的。

    临出锅了,揪几片香菜叶洒在烫头,热气一催,香味便恰恰好。

    另一边始终没有忘掉的煎猪排也是大熟,所有油水、腌料、肉汁收的将将要干未干的程度。

    关火出锅,从平底锅里拨到浅底的白瓷盘中,缀上几片迷迭香——因为没有的关系,还是用香菜替代。

    擦掉低落的不好看的肉汁,妥妥的土味西餐。

    锅里的米饭是早早闷好的。

    加了椰子油,带着点香气,米是东北大米,而且是苏凡老爸托人从那边买的农家新米。

    这可不是那些库房里存了几年才放出来的普通米。

    严格来说,市面上普通批量销售的大米都是经过仓库储存后的陈米,那味道、口感和所谓“稻香气”都差了好几成。

    苏凡自己在外打拼数年,虽然因为时长借据的关系没吃过什么好东西,可恰恰就是这样的经历也给了他几道最拿手,甚至可谓是“炉火纯青”的家常菜。

    几乎每天都要闷的米饭更是拿手中的拿手。

    此时一锅饭水分、火候都是恰到好处,一开锅盖便是稻香四溢……

    “开吃!”苏凡颠颠的搬来小板凳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