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陪你一起房车行 » 104,沙坡头北区

104,沙坡头北区

    沙坡头北区

    看完沙坡头南区,转过身,向北边眺望,铁路沿线以北稍远处,却是金黄色的沙漠,沙丘高低起伏,还保留着流动的姿态,就这样一直延伸到远方,在蓝天白云之下,沙漠泛着炫目的白光,似乎可以吞噬一切生命。

    经沙关古道,电瓶车在沙漠中一游客聚汇点停下来,这才算是到了腾格里沙漠了,虽然周围一望已是满眼黄沙,但其实仍仅只是腾格里沙漠边缘而已。

    来到沙坡头北区,湛蓝天空下,大漠浩瀚、苍凉、雄浑,一望无际的金色沙山连绵起伏,视野所及全都是沙。你来或者不来,它一直就在那里,不离不去。

    沙漠无边无际,沙漠连绵,接天连地,非常广袤,真的是一望无际,连绵的沙丘如同凝固的一波一波的黄河的波浪,,柔美的线条显现出它的非凡韵致,又彷彿是微缩的黄土高原,一道道山沟,一座座山脊,一条条山壑,一层层山峦。

    一座座沙山,横贯南北,宽达数里,耸立向天,像大写意泼墨画,磅礴出大漠独有的气势,便被称之为“山”了。

    沙山的形状足固定、半固定沙丘,一般分布在流动沙丘之间,形态以新月形沙丘链、格状沙丘、梁窝状沙丘、线状沙丘、星状沙丘、复合型链状沙丘和综合型星链状沙丘为主。

    腾格里沙漠的沙波纹也非常别致,大的似浪,小的像旋涡,都很鲜活,故称沙海。。沙波纹是因风力作用而在沙丘表面形成的各种波纹形态,迎风面坡长而缓,背风坡面短而陡,并按照一定速度向下风方向迁移。受风力、风向、沙粒粗细和微地形等控制,主要有直脊波痕、弯脊波痕、蛇形波痕、新月形波痕等。波长一般2-10厘米,波高1-4米。可根据沙波形态和波纹指数判断风和风力。

    徜徉在黄沙之中,沙漫脚踝,每走一步你都会感到细细的黄沙顺着你的袜子、鞋子无遮无拦地流到你的脚上,你还能感到那沙子的温度,灼热得让你的脚挺舒服的。

    爬上眼前一座沙梁,老何坐在沙丘上,广平这儿踩踩,那儿踢踢,老樊摆弄着相机,不停的咔嚓咔嚓照相,我用手捧起一把沙子,随风飘扬,仔细观察,那沙是那样细,那样纯,沙子非常干净,干净的无垢无净,就像是水洗过一样,不含一丝尘土和杂质。沙子中掺杂着云母,泛着金光,耀人眼目。

    沙随风移,沙儿飘飘,细细的沙浪,如轻波荡漾的涟漪,自然勾勒出一幅壮阔蜿蜒的沙丘图。

    风吹形成的沙子纹路,像水流浪状的波纹格子,一浪一浪,一环一环,绵绵无限,非常规则,在顺光和逆光背景下是摄影的好题材,我拍了一个局部特写,可看到沙浪的一个漩涡,由于沙粒很细小,波纹和漩涡造型非常细腻,这种造型是人为不能完成的。

    我对他们介绍说:腾格里沙漠虽然不是最大的沙漠,但其沙峰壮阔宏大,沙粒细微软滑,颜色金黄闪亮,别具特色,被誉为国内的“撒哈拉”。

    广平问我为什么叫腾格里沙漠?这方面我了解一点知识,但不是很全面,我知道老樊在西北打交道几十年了,是这方面的专家,我对广平说让老樊说吧,他了解的比我们都多。老樊也不客气,接钩这个话题说:“腾格里”是蒙古语“天一样大”的意思,用以描述沙漠像天一样高远、辽阔。当地牧民说:“登上腾格里,离天三尺三。”他们对腾格里沙漠万分敬畏,却又十分依恋。从古至今,蒙古族牧民在腾格里沙漠的绿洲上建立家园,他们在绿洲之间来往迁徙。这里的绿洲是鸟类和走兽的栖息地,万物在这里完成了生命的繁衍。说到这里他意犹未尽,又伸展地介绍:腾格里沙漠是中国第四大沙漠,它雄踞在NMGALS盟的东南部,介于贺兰山与雅布赖山之间,面积3.87万平方千米。沙漠包括北部的南吉岭和南部的腾格里两部分,习惯统称腾格里沙漠。

    大家玩沙子,捧起来,扬出去,沙子像水一样瀑布似的流出,很好玩,很好看,我提醒大家,把手机和相机装在塑料袋里,扎紧口子,装在包里,做好防护措施,否则,细小的沙粒不空不入,进入机身很难清理。

    老樊又开始介绍沙子,他捧着一把沙子对我们说:沙源有来自古代或现代的各种沉积物中的细粒物质。如中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沙源于古河流冲积物;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漠和小腾格里沙漠的大部分沙源于古代与现代的冲积物和湖积物;塔里木河中游和库尔勒西南滑干河下游的沙漠都来自现代河流冲积物;腾格里沙漠和贺兰山、巴音乌拉山前地区的沙丘来源于洪积冲积物;EEDS中西部高地上的沙丘来源于基岩风化的残积物。

    虽然腾格里沙漠一望无际,看上去非常荒凉,但是在沙漠深处还分布着数百个存留数千万年的原生态湖泊,半数有积水,为干涸或退缩的残留湖。

    玩了一会沙子,去爬沙丘,光着脚,把鞋装在塑料袋里提在手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蹚着沙子走。一步一坑,走三步退两步,细细的沙子搔痒着你的脚心,钻进你的脚趾缝裏,贴着你的皮肤滑上滑下,你会有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我们爬上一座高高的沙丘,费了很大的劲,才爬上一座小沙丘,累得一屁股坐在沙丘上,沙子在我们屁股下面瀑布般哗哗地流下去。

    放眼望去,想起古人的诗句,一山更比一山高,这里是一座沙丘更比一座沙丘大,沙丘浑圆,沙丘表面流线光滑,沙梁蜿蜒曲折,沙脊陡峭,休息一会,接着再爬下一个沙丘,好不容易爬到顶上,放眼望去,更高的沙丘挡在眼前,爬沙丘的难度越来越大,顿时泄了气,没了精神,没有继续攀爬的勇气了。

    围场木道尽头,驼队的生意也很兴隆,号称“宁夏第一驼队”的沙坡头骆驼旅游项目,虽不是当年丝绸之路上的货运队,可是现在游客体验“沙漠之舟”的热闹项目。骆驼从沙漠深处款款走来,在我们眼前展开一个异域的世界,我们不停地寻找最佳位置,拍照留念,似乎美景稍纵即逝,只有用手机拍下来,才能留住。

    靠两条腿是走不动了,去骑骆驼吧,长长的驼队载着游人慢慢走入浩瀚如烟的沙脊。接下来一大队人马都去骑骆驼了,这只骆驼好乖有没有,是我骑的。导游告诉我们,骑骆驼最好大家都骑,形成一个驼队,拍出照片来才好看,我们大家都很听话,几乎每个人都付了80元钱,20个人形成了一支驼队。

    大家的防晒都做得很好,每一个都成了蒙面大侠,看不出谁是谁啦!

    听驼铃声声,望黄沙漫漫,黄黄的沙峰如大海中的金色波浪,气势磅礴,汹涌澎湃。

    当地民谚:驴是鬼,摔下来不是胳膊就是腿;骆驼是神,摔下来不疼。骆驼不止是沙漠之舟,更是沙漠神物。当年西北人用骆驼组成商队,走西口,闯关东,北走平津,南下广州。驼铃声声,不止是因为骆驼行走稳健,能负重载物,更是因为骆驼在茫茫戈壁滩里行走,一蹄子就能踢死一只恶狼,可以保护这些讨生活的人们,更是因为骆驼貌似笨重,跑起来寻常汽车追不上。游客骑在骆驼上,腚下平稳,不用担心安全,极目远眺,大漠浩瀚,豪气顿生。转一圈回来,再合个影。

    沙漠冲浪车、沙漠越野车、CS野战、滑草、滑沙……似乎在努力冲刷着古老大漠曾经的荒凉、寂寥、死气。

    还有不少游人,开卡丁车,坐沙滩车、沙漠冲浪车和沙滩摩托车,进行一番刺激的沙漠探险。还可以乘坐越野车沙海冲浪,沙漠里边到处是热闹的景象。

    夜晚来临又有了新的项目,踏沙听驼铃声,赏月看明亮的星星,篝火晚会把酒当歌,烤肉饮酒听瀚漠夜声,也是不同凡响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