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见人间春色 » 第三十三章 《真噵书》

第三十三章 《真噵书》

    打开隔板,我走进柜台,看到柜台下方密密麻麻的全是书,虽如此中间却有一条泾渭分明的空隙分隔开左右两侧。右侧明显是自家文化内容:这里分成六部分,易部在儒部道部并列的上方,儒部道部在中,医部紧随在儒部道部之后,四者又与佛部经典混融,这五者以儒、释、道三部分为大头;剩余一部分是杂书,略瞥过去有法墨诸子书、史书、琴棋之类的书籍、小说杂谈等等,不一而足。右侧占了柜台后区域的四分之三。左侧明显是西方传过来的书籍,略微瞥过去,我看到康德、黑格尔、存在主义哲学,心理学、占星术、炼金术,还有什么魔鬼史(‘这是什么书?’),还有一些一看就是文学类的书籍。柜台上是一本薄薄的书籍,黑底线装白框,上下白框里只有一个“《》”。我翻开第一页一看,里面写着密密麻麻的文字,封顶是一个大大的序字。我收到衣袖中,打算回家再仔细阅读文字的具体内容。

    我和书繁费了很多功夫,将这些书一一搬到了马车之上。搬完时,衣服已经全部被汗湿透了。这些书占了马车的大部分空间,但其实并没有很多。因为光我知道的道藏、术藏、大正藏、经史子集这些内容就已足够丰富,我这辆马车肯定是装不下的。望着马车中的各种书籍,我心想:‘看来,晋先生在其中做了很多的筛选工作啊。’马车载着这些书从“逸野”茶馆运到了霍府家中。

    到家,已经未时偏正半。书繁、书简招呼了几个人准备将马车上的书运往我的书房。可是,书房中没有多余的书柜来盛放这些书;我又不想将这些书放在地上,只好先让他们将这些书放到我卧室床上,然后再派书简去木匠处买一上好书柜。书柜到时,我就可以将这些书再放到我的书房里了。

    我坐在卧室桌子前看着垒满垒高我床的所有书籍,心中凭生一种清欢欣喜的心情。而久久地呆坐,又让我感到昏昏欲睡。在这时,我丢掉了心中曾有的不安疑惑之感。

    是夜,我怀着虔敬的心情翻开了那个没有书名的薄书。

    我不是这本书的作者。怎么说呢?这本书是传统文化借着我之手希望展露出它原本的样子。我不知道为什么会选择我,或许我知道但我现在不知道。按照我目前的理解,我只是一个天地间的过客,一个孤独的行者;我游离在天地间,做完我应做的事,我想我也愿意我归于此间的虚无。我一路的经历没有人会愿意经历第二遍,我也无意让人重走我已走过的路。从无中生“定道”的开始,再经充扩而见道规模,再到修道即是的正在路上,我反复经历着长时间的折磨,如钝刀割心般始终承受着细微、绵长且清晰的苦痛。此中感觉如冬日彻骨的风遍遍掠过我的身心,有时痛苦得真是生不如死。在我生命的剩余时间,我决定写下行道的所有感悟,让人不再如处黑夜无向,让人少些弯路直面自己。

    为什么?为什么?难道我不是注定的那个人,只是一个失败的行道者?始终一道以贯之的我,在写书的开端,竟然也看到了我生命的长度。我转瞬又释然了,回顾我这一生难道不是始终在我喜欢的生活方式中度过的吗?难道非得有什么意义,我这一生才算是不虚度吗?所谓的意义不过是人生的外在骗局,它促使着你始终向外追求而从不关注自己的内心,即使你时刻痛苦。

    我又释然,连这点道理我也是在死前才恍然明白,我配得上什么呢?我什么也不是。如众生皆在时间长河中出现又消失,我不过亦是众生之一人。后来追寻我这条道路的人们啊,你们要清楚:文字是启发,也是障碍,你在阅读的时候你也就踏入了迷障之中。惟有自适之自道,才会剥落层层执障,才会成一完全根本之自我。切记,切记。这些文字就算是我这临终之人的“其言也善”吧。

    上述文字,不知是谁写成。历史漫漫淹没了多少有能之辈,使他们尽归虚无在世无记。而我偶然得此书,又承卫诚国之言论,心有惊雷欲想造作,不才而欲补充此书之内容。写录此文字在前,充扩此内容在后。我只在儒小有心得,愿补在儒部分之我得,剩余之内容更应待后世之贤能者。但愿不是历史之罪人,也但愿我这漫无虚言不会为道所摒弃。我又何配在此书上留名,只一诚敬之心惟精无杂,以此心而留造作之文字,生愿足矣。后世之能者尽可随意删减。

    承父得书如此,不敢妄作删减,只补充些自己之真得即是。“礼失而求诸野”,文化传承之丢失的过程,是天意的自然抉择,是又一番化繁去简。所以,不必为过去之所失而遗憾,不必为未来之传承而尽忧。历史自有历史的走向,包括天真与人为的同奏,何劳人伪造作妄想;正在历史中的人,不过尽自己之天真而成天地之自然与社会之大同,真实生活,享受生命即是。

    后之承此文化脉络者,为使华夏文明续扬,为使人民生活有安有向,为以人形而定时世之道名。文化总是一脉相承,没有我也必有他来继承与发扬,总是人在天地间,字成道显。没有人是必要的,也没有人是不必要的。

    序的内容到此结束。我再翻后面是本书的目录,此无名之书暂时包括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没有总的标题,有具体章节:第一章真从何起,第二章入世的真实性,第三章出世的真实性,第四章和于我。第二部分也没总标题,分三章:第一章内境界(下面有小注:结合佛道之理与法而有象征的层层表述),第二章易体用,第三章在世生存。第三部分是综述西哲与儒释道。

    很简略,我随意翻动着后面每一章节的具体内容,快速瞥过去:什么“道德的生存论是在有意识地寻找真正的自己时才开始展开的”,什么“如果要说生存的话,那么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思想就是个体存在在生存上的完整答案”,什么“道在直接性中产生而在阴阳的抽象表示中前进,而仍回归道本身,但是是更加复杂、更加多样化的道本身”,什么“道路中始终包含了对天命的把握。这意味着道中含德,天命始终是要去促成某事,这种促成就意味着最大的德性,道路始终会围绕着自己的天命、自己的性情去展开”,什么“修行很大程度上是要正念、去念”等等。

    我越翻越没有耐心,反而想对此书进行一个心血来潮地命名:“真道书”。但当我的毛笔落向白色框架与书籍几乎靠近的时候,我清楚感受到一股阻力,伴此阻力在我心中升起的是一种不愿再写的想法。于是,我停止了这个行为。

    ‘什么嘛,好无聊,写个字都不让。算了,算了,睡觉去了。’我出书房,看到天边已露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