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汉室宗亲,开局抢二乔 » 第363章 好事成双

第363章 好事成双

    兖州如今已残破不堪,积蓄补充大量的民力人口,为后续的屯田耕作为准备。

    这二十余万的民夫,可维持两个郡的屯田。

    若连民夫都给刘烎,他曹操的兖州撑不过一年,便会成为他人板上之肉。

    眼看曹操如此坚持,甚至大有撕破脸的态度,刘烎也不可能强势到底。

    毕竟,这些民夫相当于献血,对于兖州这个贫血巨人,那就是支撑性命的稻草。

    “既如此,曹伯不肯分民夫,也不是不可以!”刘烎对着曹操言道。

    随着刘烎松了口,曹操也松了口气。

    “不过我有个条件!”刘烎补充道。

    曹操反问道:“什么条件?”

    “本侯闻夏侯渊将军,有一侄女名夏侯涓,正是豆蔻待嫁年龄,本侯愿娶之!”刘烎对着曹操言道。

    听到此处,曹操也有些诧异,随即忍不住大笑,问道:“贤侄竟为一女子,而愿分舍二十万民壮?”

    “有何不愿?”刘烎笑着反问,“本侯喜欢的女子,便是再大的代价,也愿付出!”

    “贤侄此言恐令天下哂笑。”曹操却如此言道。

    很明显,刘烎这话颇为不妥,哪有为了女人而这样的。

    但是,刘烎却反看着曹操,言道:“曹伯昔日为一邹氏,而丧大将典韦及长子昂,何故却反来劝我?”

    曹操:“……”

    此话说的曹操语塞,便也不再多说什么,只应道:“我自帮你去说妙才,为你成全一门好事。”

    对于曹操而言,他也是好几位夫人,所以刘烎求亲夏侯涓,曹操不认为什么不妥。

    甚至曹操还想到了更多方面。

    若曹操没有记错的话,刘烎家中妻室和各夫人,都没有为刘烎诞下儿子。

    既如此,若是他曹氏女能……将来吴王所属的势力,岂不也有他曹氏的一份。

    甚至,将来吴王若跟进一步,曹氏还可以成为外戚,他曹操也可效族上曹参的故事。

    于是,曹操也有了想法,对着刘烎补充道:“既如此,曹某也有个要求。”

    “是何要求?”

    “所谓好事成双!”曹操向刘烎阐明道,“曹某膝下长女,亦正是豆蔻年华,也尚未许配夫婿人家,不如贤侄一并娶之。”

    若刘烎能娶自家长女,再加上夏侯家的闺女,两人在刘烎家室之中,也好互相有个帮衬照应,将来必可掌管刘烎的内事。

    嗯?!

    听完曹操的要求,刘烎倒有些不会了,这还能娶一送一么?

    只是他刘烎可不是种马,并不是什么女子都要的。

    若曹操之女长得不错,那还能勉为其难的接收,不过是晚上多操劳而已,可若是相貌继承了曹操,那就有些万万使不得,吹灭灯也不可忍受。

    “曹伯之女长相若何?”刘烎直接问道。

    曹操听得此言,暗叹刘烎果性情中人,便笑道:“绝不令贤侄失望,来日回到鄄城之后,定让你们相亲一见。”

    ……

    ……

    且说袁绍官渡惨败,在沮授领兵殿后之后,很快便同北驻军伍会合,并在护送下前往黎阳北岸。

    大将蒋义渠出寨迎接,连忙询问官渡战事若何,袁绍没心情跟他解释,只是传谕召集离散之众,不久便在黎阳重新聚集。

    然而,虽然重新蚁聚了不少将士,但是军心士气却未重振,众多败军相聚之后,皆互相诉说丧兄失弟,弃伴亡亲之苦,各个捶胸大哭。

    这样的情况下,已不宜再继续相战,袁绍只能下令北返,回冀州重振旗鼓。

    如此,袁绍和曹刘的战事,终于算是告一段落。

    而在袁绍回冀州后,整日也是心烦意乱,几乎不能料理政事,袁绍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每日也变得越来越差。

    这是一种很不好的预兆。

    毕竟,袁绍生于本初元年(公元146年),如今已经有五十四岁,这已是一只脚入土的年纪,又遭到官渡这番惨败的打击,很难让人不心生遐想……

    于是,袁绍的后妻刘氏,也不禁有些急切,便劝袁术立后嗣,其人正是三子袁尚。

    毕竟袁尚为刘氏所出。

    并且,袁尚生得形貌俊伟,也深受袁绍的喜爱,相比于袁谭的猥琐,袁熙的怯懦之态,袁尚更像他袁绍年轻时候。

    而今官渡兵败,袁绍自感心力交瘁,也觉得该当确定后嗣,便召审配、逢纪、辛评、郭图商议。

    四人中,审配、逢纪二人,向辅三子袁尚,辛评、郭图二人,则向辅大公子袁谭,四人各为其主。

    “今外患未息,内事不可不早定,吾将议立后嗣:长子谭,为人性刚好杀;次子熙,为人柔懦难成;三子尚,有英雄之表,礼贤敬士,吾欲立之。公等之意若何?”袁绍向四人询问道。

    郭图立刻起身回道:“三子之中,谭为长,今又居外;主公若废长立幼,此乱萌也。今军威稍挫,敌兵压境,岂可复使父子兄弟自相争乱耶?主公且理会拒敌之策,立嗣之事,毋容多议。”

    郭图的话语甚有道理,从周至如今数千年时间,华夏向来主张嫡长制,就是因为这样子最稳定,如今正值多事之秋,若不立长而立幼……恐有更大的变故。

    想到此处,袁绍也变得寡断,态度更踌躇未决。

    这时候,审配忽然提议道:“袁公,何不召大公子、二公子,领兵前来冀州助战,再整人马同曹操决战,以此也可考验诸位公子,若谁战功最甚、最重,则可立为后继。”

    袁绍听完频频点头,认为审配所言也有理。

    如今正值多事之秋,若直接指定后继者,难免也会兄弟离心。

    倒不如让三人各凭本事,谁能在大败曹操的战斗中,起到最为关键作用的话,那便指认谁人为后继者。

    如此谁人敢不服?!

    当即,袁绍便向各州传令,命道:“命青州袁谭、幽州袁熙领兵来助战冀州!”

    “对了!也传令并州高干,让高干也前来助战。”袁绍补充道。

    却说青州这边,袁谭久攻徐州不下,反而自己损兵折将,还陷入三面被包状况,又听闻父亲大败于官渡,便早生出退兵的心思。

    这时候,冀州送来助战的命令,袁谭整个人也如蒙大赦,立刻收兵返回青州北海,并安排伤兵、辅兵把守郡县,只带着精锐兵士前往冀州,欲图在父亲面前好好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