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贞观造盛世 » 第九十四章 冲远面圣

第九十四章 冲远面圣

    “孔博士且看另一种意思。”

    在孔颖达写的句子之上,桢顾安提点: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孔颖达看着一句话两个意思,下意识的摸摸胡子。

    感到有趣的同时,也皱了皱眉。

    这个时候,桢顾安就道:“若此句作为遗嘱立下,又并无断句。因家产发生了争执,官府在断案时,儿子女婿又各持一句,是否皆有道理?官家又该如何判决?”

    “一段文字,因其断句的不同,产生了两个意思。看来今后断句,必须要多加谨慎了。”孔颖达看着这一段文字,也知晓了这套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孔博士,您觉得将标点符号用到标注五经中,能否可行?”好像孔颖达还没反应过来,并未往他现在的工作上联想。

    于是桢顾安就提了这么一句。

    桢顾安弄出来标点符号,除了是为了减轻自己的惩罚,另一点就是为了让孔颖达运用到五经正义之中。

    看起来对他桢顾安没有什么意义,但却很有成就感不是吗?

    趁热打铁,桢顾安继续道:“孔博士,学生斗胆,不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应如何解释?”

    “该句源于《论语·泰伯篇》,主要表达了先圣有教无类的观点。”孔颖达作为孔子的后人,当然对《论语》的每句话都了解的透彻不以。

    所以为桢顾安解疑,也是张口就来,好似已经将论语印制在脑海中一般。

    “现在咱们好歹还有一个贤明的陛下,并未曲解此话的内涵。可若是后世呢?

    或许会变成政权的教条,被译为国家统治黎民,只需要驱使他们做事,并不需要他们明白在做什么。完全变质为愚民之策。”

    在孔颖达说完之后,桢顾安拿起笔来,蹩脚的写下两种句子的断句方式。

    “先圣直言,怎能曲解其意?”孔颖达对桢顾安的这个解释,以及纸面上的丑字,接受不能。

    神情异常的严肃,坚决听不得这种歪曲之言。

    桢顾安这么一举例,孔颖达就真正重视起来两相之间的关联。

    想一想,几人论语都有可能被人曲解,那五经呢?也绝非能够轻易逃脱。

    于是,孔颖达便郑重道:“这类言论,定然不能再次发生。但是我主导做义疏之事,也绝不是一言堂。所以我还需与陛下商量,才能做下决定。”

    “孔博士说得对!”桢顾安估计,这事没跑了。

    虽然孔颖达口中说着要先禀告李世民,但事实上,只要李世民不傻,一定会同意。

    而且就算李世民不同意,孔颖达也绝对不会答应,十有八九孔颖达会死缠烂打。

    “不行,我现在就必须去见陛下。”意识到这些问题之后,孔颖达怎么也坐不住了。然后急不可耐的就离开了。

    “……”甩袖就走了,也不管别的事了。桢顾安看着他的离去,也是一愣一愣的。

    都这样了,桢顾安继续待在这儿也没意义了,当即就告辞了。

    ……

    在桢顾安回到程府之后,孔颖达也收到了李世民的召见。

    “冲远这般急切的要见我,不知道是有什么要事?”李世民处理着政务,抬头便看见孔颖达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孔颖达并没有开门见山,而是对李世民请求:“陛下,臣有一问请教陛下!”

    啪嗒~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毛笔,饶有兴趣的看着孔颖达道:“倒是有趣了,还能有什么难题,居然连冲远都向我请教了?”

    “那你大可说来,让我听一听!”李世民手一挥,感兴趣道。

    “臣欲知晓,陛下是如何理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一句话的?”孔颖达目光期待的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听完,眉头拧了拧,没道理孔颖达那这种问题来问我啊?究竟是个什么意思,他应该最清楚不过了吧?

    当下李世民就觉得孔颖达是来捣乱的,于是就不满道:“冲远,朕可没有时间与你笑闹。该是何意,你不是最清楚吗?如果再无它事,你便先回吧!”

    虽然李世民误解了孔颖达的来意,但是孔颖达可不会善罢甘休。

    孔颖达认真的看向李世民,问道:“陛下可否借臣纸笔一用?”

    看见孔颖达真挚的眼神,李世民决定再给他一次机会。随即就点点头。

    拿起纸笔,孔颖达规整的几笔,写出刚才桢顾安举例的两种断句方式。

    待墨水干燥之后,孔颖达恭敬的呈于李世民,道:“请陛下一观!”

    李世民接过来,到想看一看孔颖达今天是作弄什么?

    “这不是胡闹吗?难道有人不安分,在民间散播不当言辞?”看见第二种断句,其中所表达的意思,李世民就平静不得。

    “陛下勿要多心,这只是一个示例。臣想要表达之意,就是断句错误的危害。”眼见着李世民想差了,孔颖达赶紧解释道。

    “既然你现在提出来,肯定已经有了解决的方法了?”这会儿,李世民已经猜到孔颖达的来意。

    “正是!”孔颖达点头道:“陛下请看这两段句子中间的符号,便是解决方法。”

    “那你说一说,它们各表什么意思?”刚才李世民就已经看见这些符号,但是并没有太过在意,只以为是以前的句读符号。

    对于刚才才学到的东西,孔颖达可谓记忆犹深,于是就原原本本的将之说给李世民听。

    “不愧是冲远,居然创新出了新式的句读符号!”待孔颖达讲完之后,李世民毫不吝啬的夸赞道。

    将这个功劳,直接安到了孔颖达的身上。

    不过孔颖达可是个一丝不苟的人,决不可能占据别人的功劳,赶忙解释道:

    “臣先谢过陛下的信任。可是臣还未能有如此活泛的头脑,这个方法是臣发现,弘文馆的一名学子所使用的断句方式。”

    “那我可得知道,是谁家的郎君,居然创新出来如此方法。”李世民听完解释,知道居然不是孔颖达的成果,就对这个学子产生兴趣了。

    李世民产生好奇,孔颖达便道:“这学子也不知是谁家的郎君,不过他的姓名称做‘桢顾安’!而且,好像咱们长安城并没有姓桢的吧?”

    “原来是他~”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李世民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