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爹是高俅! » 第五章:计计戳心

第五章:计计戳心

    “陛下,高坎此子这首青玉案如诗如画,如痴如醉,果是大才。”蔡京笑颜盈盈,“我观此词,元夕佳节是为添色,满城佳丽是其背景,就为引出最后那一道绝色,那一道在人群里寻找千百度的身影。”

    “美,描写的太美了。”蔡京摇头晃脑,似乎很陶醉的样子,“臣也很好奇,那一道身影是谁,如此曼妙引得高坎小友寻千百遍。若是今日能见上一面,那真是死而无憾了。”

    高俅在蔡京说第一个字的时候就开始警觉了,待他话音落下,便是一个激灵,后背发凉!话里藏刀,此计太恶毒了!

    试想一下,若是没出过之前高坎轻薄福金公主一事,那么蔡京此言,反而会促成一桩美谈。

    但现在,蔡京明显是暗示皇帝这个“众里寻他千百度寻”的女孩就是“福金帝姬”。而高坎这个癞蛤蟆不光不懂礼数尊卑,还妄想想吃天鹅肉。

    若是高坎不说是为福金公主而写,胡乱说个别的女孩,那赵佶自然就会觉得“你丫寻她千百度你去寻呗,轻薄我姑娘算什么?高坎人品绝对不行!还不如吃天鹅的癞蛤蟆呢。

    正反两面都是圈套,不管高坎说与不说,说福金还是说别人,这根刺都埋在了赵佶心里。

    蔡京不愧是官海浸淫多年之人,杀人于无形啊!

    高俅在心里干着急,却一时也想不到很好的解决方法。再看宋徽宗那脸,已经黑了下来。他被蔡京一点,果然也发现了这件事的关联。

    高坎因为刚刚拜谢过,站在皇帝跟前,所以他所在的位置反而更直观的感受到赵佶的情绪不大对了,有一丝的寒意传来。他脑子不傻,很明显,刚刚蔡京的话里有话。

    这让本想脱口而出“福金帝姬”拍拍赵佶马屁的高坎沉默了。

    看着沉默不语的高坎,高俅松下半口气,不说总比坐实好,正想上前打个哈哈把这件事糊弄过去。忽然宋徽宗发话了,还没来得及行动的他只得把话憋回心里。

    “呵呵,朕也很好奇,词中这首女子是谁。”赵佶笑了笑,可这笑没有一丝温度。赵福金乃是他最爱的明达皇后生女,自从明达皇后去世以来,这个小女儿一直是他的掌上明珠。

    他不允许任何人觊觎他的女儿。

    艺术家皇帝也是皇帝,十几年皇帝当下来,怎么可能没一点气势?

    “微臣回禀陛下。”高坎被赵佶一激,脑中甚是慌乱,咬了咬牙,只得以不死不休之惊人发言挽回局势,拱起手,大声道,“臣词中千百次回眸所寻找的,正是陛下!”

    咔嚓!

    蔡京听了都惊了,一个不留神,酒盏都掉在了地上。

    赵佶听完也一愣,没想到高坎会这么回答。

    “如…如何是我?”赵佶都有点不自信了,一向长于诗词赏析题的他竟然没读懂原作者的内在表达?不可能,一定是这个小子在胡扯,正声道,“你且仔细说说,否则朕定你个欺君之罪!”

    高坎实在是还没想好怎么解释,属于话在前面飞,脑子在后面远远还没追到的一个情况。

    就在高坎沉吟之际,蔡京给身旁一人使了个眼色,那人微一点头,在高坎准备开口之际就抢先道,“陛下,老臣有一言。”

    赵佶侧眼看去,原来是资政殿大学士裘观,“裘爱卿欲言何事?”

    “臣所言之事在于高坎此子确有欺君罔上之意,此词恐非他写。”裘观一指高坎,“臣也非攻奸之意,单就词而论,此词上阕描摹元夕景物之盛,写尽大宋繁华,美不胜收。但臣重点在于下阙,此句‘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便是描绘了游女精心打扮和笑闹过后留下的暗香浮动,令人回味。”

    赵佶也点点头,没错,他也是这么理解的,静待裘观下文。

    “元夕之盛和游女之美却只是最后一句的背景,在此美景美人之下,词者仍在寻找他意中关切之人,仿佛没有此人,再盛再美也没了意义,多么痴情,多么痴情啊,臣初闻此句,不由得涔涔而落泪!”

    原来是这样,高坎也听进去了,频频点头。虽然之前一直觉得这诗很美,但美的很抽象。但经过裘观一分析,诶,理解了词中具体的美。

    “此诗明显是词人为心上人所写,高坎此子却说这是陛下,毫无道理,也不符合文意,臣恐此词不是他写。若真是他写,也恐非写给陛下,而是——福金帝姬!前者欺君、后者罔上,此臣之所言欺君罔上之罪。”

    裘观图穷而匕见。

    咔嚓!

    这一声,是高俅的心裂开了。裘观这一下把事情挑明,更加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朝堂之争何时这般激烈了?”高俅心中长叹,之前觉得自己儿子是个纨绔子弟,如今看朝堂应对和所作之词,并非他所设想。现在也只能期盼高坎自己能应对了。

    现在大家的视线都落在了高坎身上。

    “回陛下,这位老大人之言全对,但又不对。”高坎之前还心慌,听完裘观赏析全文后,忽然就知道这么狡辩了,如今自然是信心满满,“臣上阕言元夕之盛,其实是指代咱大宋之盛,大宋之盛,美不胜收,这有何问题?”

    高坎顿了顿,看赵佶表情缓和几分,继续说道,“臣下阙游女之美则暗指为大宋呕心沥血的大臣品格之美,暗香一句实则是再讲,一些大臣虽然已经故去,但他们的精神与恩泽仍然流传于世,福泽百姓,同样令人回味!”

    众人连连点头,原来还真含有暗喻。

    “至于千百度回眸所寻之人,老大人分析的很对,若没有他,再盛再美有何意义。”高坎一稽首,“敢问老大人,大宋之盛,功在何人?”

    “自然…是陛下也。”裘观却是不敢再说他人。

    高坎顺势看向赵佶,“陛下觉得此人是谁?”

    “是…是朕?”赵佶还是有些不可置信。

    “没错,自然是陛下也。陛下,此独非臣之寻找,只要是大宋国民,都在寻找您圣明的身影!不只是元夕,更是在每一天,若无陛下,安有大宋!”

    高坎说的那叫一个慷慨激昂。

    看见赵佶投来热烈的目光,高坎这次真的是腰杆子都挺的邦邦硬,“舔到最后,应有尽有”,诚不欺我!

    “陛下,至于这位老大人所言抄袭一事,更是子虚乌有。首先,臣刚刚发呆时所烦之事乃是寻不到合适的词牌名,见桌案和头顶那盏青色花灯才想起此词牌名,也是众人所见。”

    赵佶已经被高坎夸得激动的身体微颤,心里已然偏向高坎,在一看属于高坎的桌案上面确实挂着一盏青绿色的花灯,便也点点头。

    “其次,陛下夸此词难见,若真是抄袭,何故只传到我耳?不知老大人有何证据?若是没有证据何故辱我清白?”高坎狠狠的揪了自己大腿一把,瞬间呜咽起来,趴到地上,“求陛下明鉴啊!”

    高俅更是老泪纵横,作为密切关注高坎的人,刚刚那个掐自己的动作也被他看见了,他仿佛看到了年轻的自己,不由自主的喃喃道,这就是高家血脉的天赋吗?

    不管心里作何感想,他作为高坎的爹,在高坎自证清白后赶忙站了出来,矛头直指裘观,“裘大人,若平时政务处理上有得罪的地方,那就冲着我高俅来,何必辱我儿清白!?望陛下明鉴!”

    说着,高俅也跪了下来,颇有一幅不给解释就不起来的姿态。

    旁观这一切的蔡京眼皮狂跳,没想到父子俩双贱合并有如此之功效,不好对付!高坎此子在他心中提高了分量,暗道,“此子平日纨绔之行迹恐多为矫饰,心机深厚,高俅没少教导吧!”

    看着裘观想要辩解,已然被高坎舔得找不到北的赵佶,给清咳一声打断了,“裘大人此言确实有失偏颇,蔡相,你觉得如何处置?”

    裘观是蔡京之人,赵佶清楚的很。

    对于朝争,他是支持的,他们争来争去反倒凸显了皇帝的重要性,若是群臣一心,那他皇位还坐的安稳?!

    “回陛下,裘大人虽是偏颇之言,却也是忠君之言,不如罚一月俸禄以儆效尤。”蔡京沉声道,他这次还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好,就依蔡相所言。”赵佶不在意的摆摆手,扭头热烈的看向高坎,“至于高家父子,则赏黄金千两。至于此词,梁师成,将高坎的解释记录在册,与裘观的解释并为表里,传天下!”

    听到赵佶如此安排,高俅的心这才真正放下。

    自己的仕途,算是保住了!

    高坎则是长出一口气,还好自己脑子好使,看了宫斗剧不下二十余部。也还好自己能拉的下脸来舔皇上,不然今日之事可难办了。

    为自己的聪明才智点赞!

    场上蔡京很不高兴,而另一个失意人则是二楼一直偷听的福金公主。

    一场听下来,她陷入了词中脉脉情愫,久久不能自拔。她不知道她是怎么了,在听到高坎是为父皇而写之时,没由来的鼻子一酸………心中暗想,若是高坎能说这是为她而写的,该有多好!

    一定是他不敢说!一定是的!赵福金这般想着,却是收住了眼泪,却有了一种冲到顶楼的冲动,她想亲口问问他......

    少女情怀总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