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最美的村落 » 2

2

    江天福的老家是梅城人,也是大户人家,可在解放前他父亲手上赌博吸鸦片给败光了。为了逃赌债,躲到一个叫羊破寨的深山老林里凄惶度日。天福和天赐两个孩子几岁就开始出山放牛打柴糊口,哪有他父亲所期望的天赐福禄,没几年他父母就死于贫病交加。天福带着天赐流落到沙河村沈家岗为当时的沈家大地主卖工。幸得沈书恒的父亲沈竹笙的诸多照顾。

    沈竹笙读过三年私塾,有几亩薄田。写得一手好字,明事理。前后十里八村红白喜事都会请他去主事,写对联。平常爱看书,一到晚上就给大家说书《三国志》《隋唐演义》《岳家将》《薛仁贵》说得是神气活现。他平时种地扯挂面为生,还略通医术,义务给大家治病。附近百姓的小病症都能用偏方治好。江天福十几岁的时候突然咯血,沈竹笙每天起大早去三十里外的丈母娘家门前的坟地后面采取新鲜的扁柏枝树叶熬水给他喝,治愈后分文不取。

    一九五二年的二月,春寒料峭,还不满三十岁的何氏因为伤寒病离开了人世。丢下八岁的书恒,五岁的书南和才几个月的女儿毛伢还有他们的爸爸沈竹笙。

    沈竹笙从本家小爷那里借来一副三拼的棺木承诺归还一副三圆的棺木。收敛的老布老衣是从妻子三姨父的店里赊来的。办完后事,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还债。书恒跟着他爹爹看家,几个月大的女儿送到外婆家寄养,自己就带着江天福一起驮着五岁还不会说话的书南,去江南东至卖工。

    有一位做篾匠的堂弟沈公端在东至县的汪家村落了脚,夫妇俩不生育,收养了一个女孩引子。汪家村人少地多,山上盛产斑竹茶叶菌菇,湖里又有鱼,日子过得去。沈竹笙去了那里,把五岁的书南交给公端媳妇照顾,自己带着天福在当地揽工干活。他们俩干农活都是一把好手,不论在哪里,插秧打稻都没人超越。东家都抢着请他们做工。小书南在江南居然开口说话了。可是书南从东至回来后又有了眼疾,没钱治,后来就全瞎了。

    秋收后,有天晚上和爹爹一起躺在床上的书恒听到外面有人哭,跑出去一看是从东至卖工回来的父亲和江天福,他们挑着的箩筐一头是熟睡的书南,一头是一岁多寄养在外婆家的妹妹毛伢,只见她小手小脚浮肿着躺在箩筐里,已经饿死了。

    年底,江天福应征入伍了。暂时离开了沙河村。

    沙河村位于大别山脚下,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大别山层峦叠嶂,树木葱茏,绵延不绝。清澈的大沙河在村前川流不息,哺育着这一方的百姓。大沙河是皖江的一部分,发源于大别山南麓岳西县巍岭乡丛毛尖,海拔高1465m,流经潜山县黄柏山区至沙河埠出山口,至尖刀咀分为柏年河和人行河,至乌鱼宕又汇合,经堵其墩入菜子湖。大沙河地质条件非常特殊,河床泥沙沉淀,两岸堤坝的主要组成也是泥沙。正是因为这些泥沙为大沙河溃堤留下了隐患。

    一九五四年5-7月,长江流域梅雨期间多次出现持续性大暴雨,形成全流域的特大洪水。端午节的前一天,连天的大雨倾盆,导致大沙河河埂已经破了三处,沈竹笙这些天带领族人在河埂上抗洪,几天都不着家。这天下午,十岁的书恒和七岁的书南用石磨磨了二斤麦子,将面粉和了面放到锅里,盖上盖子醒面,准备早起发粑吃。端午节吃发粑是家乡的传统。

    家里有四间草房,东屋住着体弱多病的爹爹,中间是堂屋吃饭主事,还放农具石磨,西屋的前面是小厨房,后面是卧室,靠北一张床铺是沈竹笙的,靠南一张床铺两兄弟睡。那天晚上在河堤上的沈竹笙还是没回家,爹爹陪伴两兄弟睡。到了半夜,雨越下越大,就听轰隆一声巨响,北墙塌了,砖头砸到了书南,爹爹更是被埋在了墙下面,两个孩子赶紧趁着闪电的光亮扒拉砖块救爹爹。一边扔砖头一边哭喊,终于听到一声呻吟,他俩更是发狠地扔砖头,书恒终于看到裹在蚊帐里的爹爹,却怎么也搬不动,书恒找来剪刀,剪开了蚊帐,把爹爹连拉带拖地弄到了他们的床上。一夜大雨滂沱,捱到了天亮,书恒就跑到河埂上去找父亲,可是从破埂喷涌而出的洪水淹没了以前的道路,庄稼。水太大了,根本就过不去,半途只好又折回家。大人们都在河堤上拼命堵口子,根本顾不上家里的老小。书恒和书南守着爹爹,过了不长时间爹爹就因为伤势过重去世了。到了傍晚,又累又饿又伤心的书恒想起锅里醒着的面粉,准备做粑吃。可是因为墙倒了,一只大狗跑进来将锅盖拨开,盆里面的面粉被舔的干干净净。书恒没有了一丝力气,还是强打精神又重新磨面做了米糊和弟弟吃。直到第二天沈竹笙回家才知道父亲已经过世。

    书南虽然瞎了,可是聪敏,让他看门,谁默不作声走到他身边,他伸手摸一下就能说出名字。和哥哥去水井抬水,到水井多少步,哪里有缺有坎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书恒每天上半天的学,下午就和弟弟磨面做饭,做饭的空隙用火钳在地上写生字做算术题。就这样上到高小毕业,考试总是第一名,竹笙希望他能上师范,这样可以早一点工作养家,可是书恒才十四岁,三年师范毕业还不满十八岁,不到工作年龄。只能上高中,在高中同样名列前茅,当学习委员。老师们都非常喜爱他。

    一九五五年江天福退伍转业到甘肃玉门炼油厂,一九五八年离厂回到了家乡。沈竹笙看他都二十八了,就急着给他张罗对象,正好十七岁的强妹两个哥哥都要成亲,可是一共只有三间破草房,强妹无处存身,两个哥哥都希望强妹早点找到婆家。江天福用多年的积蓄翻盖了和弟弟住的三间草屋,在沈竹笙的主持下草草成亲了。

    农历十一月,刚刚上高一的书恒星期六回到家,发现很少在家的竹笙竟然在床上,原来他也不幸得了伤寒,一个礼拜后就撒手人寰。终年才三十六岁。

    书恒在族人和江天福的帮助下办完父亲的后事回到了高中,准备退学,老师王矿知道他的光景,偷偷拿出所有积蓄给他买了一个月的饭菜票,叮嘱书恒一定要把书读下去!过了一个多月,山穷水尽,书恒去找在源潭区当区长的舅舅帮忙,千辛万苦在修水库的临时指挥所里找到舅舅,说明情况,希望舅舅能帮他再买一个月的饭菜票就能度过难关,到年初开学后就可以申请到助学金!本来高大魁梧如今瘦骨如柴的舅舅当场就流泪了:孩子,舅舅哪来钱啊!舅舅上有老母,下有三儿两女还有一个和书恒同年未出嫁的妹妹,舅母在家主持家务,就靠舅舅的那点工资,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

    书恒只好饿着肚子回到家,竹笙去世后,政府小房改大房,他们家的房子被推倒了,他们兄弟俩被安排在大伯家,地下铺点稻草,上面盖一床薄被,每天每人的口粮是半斤稻谷。吃不饱,又冷又饿,过一天算一天。这时江天福来找书恒,大队里现在成立一个砖瓦窑烧砖,准备建供销社。窑厂的口粮是一天一斤稻谷,他邀书恒跟他一起去烧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