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网游竞技 » 篮坛之最好的时代 » 第三十一章 跑轰战术的前世今生

第三十一章 跑轰战术的前世今生

    场上太阳队球员以1-2-2落位,即两名内线高个球员分别站在三秒区的两个顶点位置,怀特在罚球线位置,小斯位于三秒区一侧。

    控球后卫约翰逊在三分线弧顶持球,周乐和马里昂分别在三分线外的两个底角位置附近。

    “牛角?”

    “V字?”

    馆内众多经验丰富的懂球帝不自觉地说了出来。

    没错,这种凭借一号位球员对于局势的观察和理解,来创造出多种进攻可能,球员会落成一个V形,像极了两个牛角所以此战术得名“牛角”又称“V字”。

    但太阳改变了上个月有着非常亮眼发挥的七秒进攻战术还是让众人有些惊讶。

    “开始了。”

    回到比赛,约翰逊借怀特提上前的挡拆摆脱了防守,突进内线。面对补防,当机立断传给了位于外线有空当的周乐。

    唰——

    手起刀落。

    3:0。

    加内特不甘落后,迅速发球,趁太阳队立足未稳一记贯穿全场的传球,引领着下快攻的哈塞尔上篮得手。

    3:2。

    约翰逊继续持球,同样借挡拆杀进内线,这次他做了一个传球假动作,骗过了补防,中投稳稳投进。

    打的还是比较聪明的,德安东尼心中赞扬,毕竟他之前一直对控卫这一点不太放心。

    牛角战术就是4,5号位提到罚球线以上位置掩护,控卫可以选择在一侧突破直杀篮下或者遭遇补防后传球给外线有空当的三号位,也可以在另一侧与二号位做更多的挡拆配合。

    当然,这是有前提的。

    ......

    “前提是有能够完成质量较好的挡拆的高大内线球员,2,3号位具备外线终结能力,1号位头脑清晰,灵活应对。”

    森林狼队主教练菲利浦-桑德斯对着球队经理人解释道。

    “恰好太阳队的条件大致都符合,德安东尼这家伙还是有点实力的,不过归根结底还是跑轰战术的一种。”

    离篮筐越近,离总冠军就越近,老的篮球理念一直在影响着NBA,由此中锋显得非常重要,以前的NBA是属于中锋时代。

    但随着篮球技术越来越迅速的发展,与之对应的是不断形成了各种新的适合现代篮球的发展体系。

    铁血防守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21世纪,世界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各种信息狂轰滥炸着人们。想必除了那些职业半职业的人,大多数人只是为了看自己喜欢的球星和队伍风格,进攻端的流畅、行云流水的全队配合,水银泻地般的进攻,不得不说,此前的防守方式退出历史舞台是必然的。

    总有人抱怨未来的NBA体毛哨,对抗强度低,大肆宣扬怀念以前的NBA,那种拳拳到肉的感觉,好家伙,嫩咋不去看拳击比赛呢。

    真要说让之看以前那种大尺度的对抗,想必又要说都是背打,一点进攻观赏性都没有了吧。

    而要说即使是在铁血防守时代也非常具备观赏性的一种打法,跑轰绝对位列其中。作为老球迷的周乐清晰的记得跑轰战术的前世今生。

    一个战术的诞生总是伴随着一支成功崛起的球队。

    20世纪80年代,一位执教过湖人队的教练名叫保罗-韦斯特海德,他使用跑轰战术让一支名为洛约拉马利的大学球队一路高歌猛进,掀翻了多所名校,而闻名一时。

    这所篮球不是强项的大学运用跑轰战术取得成功后,各个名校甚至NBA都纷纷效仿。这所名噪一时的大学在全美刮起了一阵“跑轰”潮流,跑轰也在此时作为一种战术被正式确定下来。

    麻雀啄了牛屁股,确实牛13。周乐感叹的同时也明白,这只是一种说法而已。

    关于跑轰战术是谁发明的一直有争议,主流的说法分成三派。

    第一种观点认为是中国篮球名宿前国家队主帅钱老爷子。不必妄自菲薄,这是有迹可查的。

    早期的国家队由于缺少大个子球员,面对的却是以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为主,身体对抗尤为吃亏。为了应付对手身材高的特点,打阵地战根本打不到内线,篮板更是不好抢,钱老便想出了个法子。

    让球员全体跑动起来,就像打游击战一样,结果出了奇效。通过脚步移动的优势连续击败对手。

    后来由于国内打球的人多了起来,大个子也变多了,而国家队又对大个子球员非常重视,现在反倒看不到这种战术了。

    总而言之,钱老最早在场上引人“全场紧逼”的概念,并最早提倡了“追身分级”概念,使其成为跑轰战术的锥形,钱老对于当今篮球技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二种认为是“疯狂科学家”老尼尔森,他曾执教小牛,勇士等队,曾在小牛以诺维斯基为核心打造出了一套跑轰体系。

    第三种也就是上述的大学球队教练保罗了。然而很多人认为是20世纪80年代掘金队主帅道格-莫。在他的指挥下球队场均得分超过120分,还创下了186的NBA单场得分记录。

    听上去确实很不可思议,但两者是有区别的。

    被称为“疯子”主帅的道格-莫痴迷于进攻,他的篮球理念就是疯狂提速,疯狂得分。那支掘金几乎没有什么战术,完全依赖于反击、传导球、空切和简单的挡拆进攻。每名球员都被要求持球不能超过两秒。

    通过这种方式,掘金队打出了高效的进攻,赢得了很多球迷的关注。但这人之所以被称为“疯”教练,更多的是因为他对防守满不在意。

    很多人都认为跑轰,小球之类的战术体系是放弃或不要求太强的防守的。

    这就陷入了一个战术误区。跑轰实际上是一种强调攻防转换的节奏的战术,跑轰的基础就是要尽可能地将球推进至前场,同时在出现了投篮机会后第一时间选择出手。大多数跑轰教练让自己的球队在7秒内就完成一次进攻,这样的目的就是为了不等对方落好防守位置,打一个落足未稳。

    使用跑轰战术的球队在防守端会尽量保持对球的压力,能够始终保持全场紧逼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就算不能,也要给予对方足够的压迫感。

    跑轰不但需要防守,而且需要做的更加好,因为没有传统中锋,就需要加强协防。利用机动性搅乱对方的部署,逼得对方失误。

    还有防守篮板,也很重要,这是发动快攻的好机会。抢篮板也是个技术活,包括最好让谁拿篮板、谁即使运动到前场都有好几种演变,令人捉摸不透。

    要说跑轰的起源大家肯定会感到一些陌生,可要说真正把跑轰战术发扬光大的就是此时及之后几个赛季的太阳队主教练德安东尼。

    作为未来的“跑轰大师”,德安东尼可谓是把跑轰玩明白了,跑轰包含了SG、SF快速落位、挡拆顺下、七秒进攻、侧翼交叉换位、底线迂回及太阳队此时发动的牛角进攻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