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仲谋 » 第34章 卑下徐盛,拜见主公

第34章 卑下徐盛,拜见主公

    徐二起个大早,洗漱干净后,便去县长府衙门前拜见。

    孙权一袭黑衣,身材高大。

    嘴角细密的胡须已然长起。

    看起来显得很有威严。

    “卑下拜见将军!”

    徐二行礼很不标准,闹出个笑话。

    索性干脆跪在地上。

    近侍头子潘璋挑了挑眉毛。

    随侍的人太少,没人专门教徐二礼节。

    但孙权并不在意。

    笑着扶起他:“可有表字?”

    “还没有。”

    徐二尴尬道:“家父……”

    “嗯,去世的早。”

    “俺娘给人做粗活,呃,没……”

    “嗯,没有学识,不曾给我起表字。”

    他说得断断续续。

    不是他磕巴。

    而是平时说粗话说惯了。

    和主君要用雅言对话,他很不擅长。

    再加上,他不知道主君是什么也的人。

    每说一句话都要谨慎再谨慎。

    他担心主君不喜欢他这样的粗人。

    “家慈含辛茹苦,卿不可负之。”

    孙权见徐二没太听懂,便轻笑一下:

    “你阿母是个伟大的人,她养出了一位优秀的将军出来。”

    徐二愣了一下。

    没想到孙权居然跟他用白话对话。

    要知道,这个时代最看重门第。

    寒门士族,都不被主流所容纳。

    何况他这样的农家子弟。

    堂堂江东主君,竟愿意为他不说雅言,而说白话。

    甚至还非常粗俗的白话。

    足见恩重。

    “谢主公夸赞,我……一定好好孝顺阿母!”

    徐二跪在地上。

    纳头便拜。

    但孙权清楚,徐二拜的不是他这个人。

    而是他的身份,他的政治地位。

    这一切,都是从大兄孙策继承来的。

    他需要足够的手段,稳住局势。

    用足够的功绩。

    慢慢消除大兄的痕迹。

    届时江东才是他说话做主的江东。

    才是完全属于他的江东。

    到时候再做一些事,就得心应手了。

    孙权扶起徐二:“可有大名?”

    “莫要拘束,你我虽是君臣。”

    “但年龄所差不多,你可以把我当成你的朋友。”

    孙权故意用“我”,拉近和徐二的关系。

    其实是在笼络这个傻小子。

    把他笼络成孙权的腹心之臣。

    “嘿嘿。”

    徐二挠着头发干笑:“我爹给我起个大名。”

    “我们从北方逃难过来时。”

    “他为防不测,便给我起好了大名,以防不测。”

    “但我不好意思提起。”

    “一直跟人说叫徐二,没有大名。”

    “其实,我爹给我起名徐盛。”

    什么?

    徐盛?

    孙权彻底惊呆。

    这个浑身土里土气。

    举止粗鲁。

    说话很二的家伙,居然是徐盛?

    “你真叫徐盛?”孙权又问一遍。

    “是啊,我爹给我起的。”

    徐二十分聪明,敏锐察觉到孙权的语气不对。

    顿时变得局促不安。

    跪在地上,惶恐道:“我真不配叫徐盛,请主公赐名!”

    他有些沮丧。

    本以为主公是不看身份门第的。

    结果还是瞧不起他的出身。

    农人不配有姓氏,自然也不配有名字。

    他徐二真蠢。

    早知道便说无名。

    什么事也不会发生。

    说不定还得到主公赐名。

    多好。

    “阿盛,吾非此意。”

    孙权面带微笑把徐盛扶起来。

    心里还忍不住吃惊。

    这家伙是未来让张辽吃瘪、名震天下的大都督?

    又意识到徐盛不太会说雅言。

    便直接说白话。

    “我不是这个意思。”

    “我看你身材雄壮,为人聪慧。”

    “就是我苦苦寻找的将才啊。”

    “阿盛可有表字?”

    “若没有,我便越俎代庖,给你起个表字?”

    “如何?”

    孙权舔着脸说。

    徐大都督的表字,是你孙十万配起的?

    哼。

    徐盛闻言大喜。

    跪在地上道:“不敢担主公大恩,请主公赐字。”

    被主公赐字,对徐盛来说,意味着跨越门第。

    也足以说明孙权对他的重视。

    上一个被孙权赐予表字的是潘璋。

    看看潘璋的地位。

    那是孙权的腹心之臣。

    “吾给你起表字文向。”

    孙权思索半晌,正色道:

    “希望你多读兵书。”

    “做个能征善战的将军。”

    “而非一员猛将。”

    “文向,徐文向……”

    徐盛反复念叨几遍。

    对这个表字极为喜欢。

    满心欢喜叩拜:“多谢主公赐字,盛必不负主公厚望!”

    孙权又和他深谈半晌。

    原来,徐盛是琅琊莒县人,跟随父母逃难过来的。

    长大后便投军孙策。

    去年还因功当上别部司马。

    又因犯了军纪,被革除官职。

    沦为普通兵士。

    “文向,你破刘磐军有功,以功晋升为别部司马,暂时随侍。”

    孙权打算把徐盛带在身边培养。

    嗯,就是培养。

    名将都是我孙十万培养出来的。

    “谢主公赐字、赐位,盛必结草衔环以报之!”

    徐盛又跪拜在地上。

    孙权请他起来,又温言道:

    “一应赏赐有军需官拨付,你不必在意。”

    “将心思放在接下来的大战上。”

    “吾不妨告诉你,击溃刘磐。”

    “不过是开胃小菜。”

    “吾军倾巢而出。”

    “就是要灭黄祖,虎踞江夏!”

    “于军将而言,前方俱是功劳!”

    孙权拉着他的手,振奋道:“文向,吾希望你再接再厉,建功立业。”

    “谨遵主公教导。”

    徐盛抓着头发傻笑。

    别部司马对他来说,虽说失而复得,却也意味着功勋与赞同。

    回家再也不怕被阿母训斥了。

    “主公,盛有一事相求。”

    徐盛又跪在地上。

    他这就有点不识抬举了。

    给你点阳光你就灿烂,给你鸡饲料还想下蛋不成。

    若换做小心眼的主君,必然记恨他。

    同时。

    徐盛也内心惴惴。

    他不是试探主公的心胸。

    而是真的有事相求,还不得不求的那种。

    “说。”

    孙权自然不是那种君主。

    “回禀主公。”

    “这几年有一些跟我并肩作战的兄弟。”

    “我允诺过他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

    “我……我能不能把他们要过来?”

    徐盛小心翼翼道。

    “允。”

    孙权并不在意。

    毕竟孤有仁义贤明的人设嘛。

    算上徐盛,他手下的帅才已经有了三位,陆议、吕蒙和徐盛。

    再加上鲁肃、周泰、潘璋、朱然等等。

    他的班底初见雏形。

    等等!

    好像混进什么玩意儿。

    是周泰……

    不想提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