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紫牡丹 » 第二十三章 背起行囊走向远方

第二十三章 背起行囊走向远方

    受书中人物孙少平的影响,他的内心更加坚定了,并开始大量阅读课外读物,特别是文学名著,小说传记这些类型的书籍,渐渐的,他对一些事物的看法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

    “到了大学,便能好好放松放松,到那时想怎么疯便怎么疯,一切全由你自己说了算”,这类话语总给人一种错觉,好像努力考上了大学,人生的目标便实现了似的,要是真信了这些话,那以后吃苦定是注定的,很多人误以为考上大学,便代表着成功,但这才只是往后人生的真正开始,在这里不仅要比以前更加努力,还要找准发展方向,这可比那单纯的书本知识要复杂的多了。

    就这样,三个月时间结束了,他踏上了旅程。

    老式绿皮车正在缓缓驶向那未知的远方,这是他第一次坐上这辆大家伙,身在其中,瞬间把以前他对这家伙的美好期待全部冲散了,在这个并不算太大的车厢里,就如同一个小世界般,充满了人生百态,完全没有给这位离乡远行的小伙子一点点心里安慰,此时,列车上除了送行的家长与学生外,还有一部分要去外地打工的农民工,他们出发的这个时间段很少会有旅游的乘客。

    要说在这车上最能让人记忆深刻的,可能也只有那些列车上的销售员了,这些人的口才那是相当厉害,打磨过的推销词加上小品式的表达,总会不自觉逗的全车人笑的肚子疼。

    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迄今,他走过最远的路,也不过是小学毕业的那次旅行,一路上,他像那次一样,一直盯着窗外看,可心境却是完全不同了,窗外这些景色转瞬间便消失在影子里,没有在他心里留下半点划痕,此刻,他没有任何心思去欣赏这些风景,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脑子里现在再想些什么。

    叶二见状,打开了上车前买的面包,顺手递给他一块,也没有说话,父子俩就这样一直望着窗外闪过的座座大山,他们谁也不会明白彼此脑子里现在到底在想着什么,绿皮车快速穿过一个又一个山洞,这些长短不一的山洞,多到让人已经没法集中精力去记得它们到底有多少了,就这样,四个小时的车程就在这万千思绪中流失,流失的干干净净,最终,他们到站了。

    列车停稳后,叶二扛着被褥先下了车,他则拉着萍姐精心为他挑选的大皮箱,紧跟着向站外走去。

    “同学,你是来报道的吧?”

    “嗯”他轻声答道。

    这是出站之后,第一个跟他们打招呼的一位女学长,第一次听到大家称呼眼前这个人叫“学长”时,他总觉得有些不太自然,在他十几年的认知里,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个称呼,他们常以年级来区分这些东西,比如“他是高二的”或者“他是某级的”,突然来这么一下子,他还真需要去适应些时日,同时,他那土法普通话实在也拿不出手来,干脆也就再没接话,以至于第一接触,便显得极为尴尬。

    之后,他们一起被带到一辆大巴车跟前,“某某大学校车”字样赫然出现在眼前,一起出现在眼前的是那被粘在车身的红色横幅,上面写着五个大字“欢迎新同学”。

    “您也是来送孩子的?”前排男人客气的问道。

    “是啊!离的太远,有点不放心”叶二应道。

    交谈中,才知道这一家人来自AH,这的确是有远了些。之后,在车上他们并没有再做过多交流,对于这个陌生的城市,大家心里都有种难以言表的感情,齐刷刷的将心思放在了窗外的一切。

    理想中的大学应该是个什么样,每个人都曾在脑海里幻想过无数遍,一个月前,他对于这个即将要生活四年的异乡一无所知,那些可供参考的资料也实在少的可怜,甚至,就连一张宿舍照片也很难在网上找到,所有信息都要靠他自己打听,对这个将要生活四年的地方,他恨不得挖到骨子里,一眼便能看到里面的骨髓来。

    假期里,除了考驾照,看书,他所能做的就是不停打听关于这个学校的一切信息,于是,每晚跑的最多的便是一个叫贴吧的地方,在这上面全国每所高校都有属于自己的官方账号,学生可以在上面交流各类信息咨询,它很像个情报站,今天这个学长发个帖子拉学弟、学妹们进群,明天就会有另一个学长在来干着同样的事情,新生们往往也都是在之后才知道大多数愿意帮助他们的人目的其实并不单纯,就如叶子豪一样,他所进的大多数群里,最后都会活生生变成一个个广告群,不过,也不能说这完全没有任何好处,至少在里面有一些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时,在这里面也可能找到新同学,这不,在这其间他也遇到了自己大学四年将要一起生活、学习的室友。

    面对各种选择,我们会编造各种原因,或者说是理由更为贴切,首先,我们会去选那些对自己有利的,但对叶子豪来说不会有那些烦恼,因为他没得选择,所以只能选择。

    对于大多数农村走出来的孩子,这时只要能考上大学,退而求其次也是可以接受的,按照大多数人的思维观念,这已经算很好的了,也值得摆上几桌子招呼一下亲戚朋友庆祝一番,他也曾经挣扎过,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补习,从那时起,他便已经与心中那份长久以来的军校梦彻底告别了,除了这份心底里的理想外,可能大家也都是一个样了,就这样,他来到了眼前这个让他自己今后四年充满酸甜苦辣的地方,一个人学生时代最宝贵的,最真挚,最难以忘怀的记忆都将在这个地方发生。

    某大,一个让人炸一听便觉得高大上的称呼,是当地人对这所当地唯一一所高校的尊称,而在校园里它还有一个响亮的称呼—皇家学院,这是学生们对它的尊称,作为这里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地方财政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给予扶持,尽力推着它向前发展,在之后的四年时间里,他也将切实看到这里的翻天变化,当然,同那些教育部所管的院校还是有着天壤之别,他也从未因此而沮丧过。

    这所学校共分两个校区,老校区地处老城中心,新校区地处开发区,门口的大方石显得格外气派。这一年,他们这届新生开学时间比其他高校整整晚了将近一个月,这是因为他们正好赶上新校区快要落成,这也是他们这一届学生在校遇到的第一件大事,综合考虑后,校方决定将五个系的师生陆续迁移至新校区,因此,开学时间相应做了调整。

    当那封红皮录取通知书通过快递员递到萍姐手上时,家里上上下下都为他感到高兴,至少,这一门人至今出了这个唯一的大学生,叶二与萍姐自然很是骄傲,能为父母争光也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自豪。

    早上刚从家里出发时,他们连火车都不知道该怎样坐,在一通打听后,才勉强跌跌撞撞挤进了站台,虽然从汽车站到火车站被黑心出租车司机活生生宰了一笔,但也已经顾不上多想这些事了,就这样,在来回几番折腾过后,他们终于来到了眼前这个地方。

    老校区门头显得小气了不少,完全比不上新校区那般气派威武,这时,门前已经站着一排整齐的引导队,前面的学生高高举着牌子,生怕你跑到隔壁去,简单扫视一番后,很快他在人群中找到了自己报道的接待处。注册、缴费、领军训服,就在这时他遇到了一直和他通过微信联系的新同学-小桓,他们是在那个贴吧里认识的,初次见面,这位新同学说着一口让人亲切的方言,人显得非常客气,他的新舞友,真是志同道合,他们之间聊的很投缘,记得假期那会,他们还商量过一起做点小生意,卖点日用小商品,但那都是后话了。

    办完所有手续,他便领着父子二人向宿舍方向走去,一路上穿过教学楼,经过食堂、地下通道、图书馆、体育馆、操场,这些将来会充满回忆的地方,每一处他们都会仔细端详,最终,他来到了这处接下来四年将要生活的地方,男生宿舍四号公寓楼,这是一栋六层楼高的男生公寓,很像八十年代的家属楼,此时,楼下摆满了各类摊位,床上用品、日用百货应有尽有,在移动摊位上,叶二给他办了张“动感地带”主题通讯卡,这样便能避免异地用号产生的长途漫游费,一楼正对楼门是宿管阿姨的值班室,报道,领分配条,纸条上赫然写着六楼615室,这时,小桓同学又摇身一变有成为了他的新舍友,缘分这东西,有时说来就来,谁也挡不住,怀着期待,他扛着行李急切的向六楼迈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