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紫牡丹 » 第三十二章 面对荆棘勇敢前行

第三十二章 面对荆棘勇敢前行

    他很喜欢一个关于牡丹的纪录片,那里面从背景历史,品种介绍,种植方法一直讲到文化传承,尤其是那位老人与天下第一牡丹的故事让他常常感慨,要是自己的姥爷还健在,那该有多好啊,看着老人站在自家牡丹前高兴的样子,他时常会想起自己的姥爷来。

    这天晚上,在看完牡丹纪录片后,推荐栏里弹出一条关于兰花的纪录片信息,他顺手点了进去,原本抱着消磨时间的心态,可开头部分便已经深深吸引住了他,原来,这一株绿草还有这么多典故,配合着优雅的拍摄手法,他熬夜看完了这部纪录片,从此,又他开始迷恋上了兰花。

    广义的兰花分很多种,但他只喜欢国兰,其不染世俗的品格吸引了他,身处幽谷,但不会因为周围环境而改变自己,也不会因为有没有人来欣赏,而释放的香气就会有所不同,清淡而优雅的外形总能给人在繁华的喧嚣里带来些许平静。

    从古至今,兰花便象征着纯洁与高雅,当然,还远不远不止如此,“义结金兰”“梅兰竹菊”等等,这些文化符号也是人们最为熟知和广为传道的,虽然如此,但大多数人并不爱养兰,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不好养,二,不开花,三,心里能代替它的有很多其他花卉,要是只为了看绿叶,那还不如买盘吊兰,一年内便会长的枝繁叶茂,要是为了闻香,那不如买颗玫瑰,在北方养兰花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大多数人接受不了这东西,也难怪,南方的花卉要在北方养好都要付出很多辛劳,不仅如此,北方有些花卉,北方人自己也会敬而远之,就拿牡丹来说,很多人就不太喜欢种植,这并不是因为它不好养,只是因为花期太短,那花倒是谁也抗拒不了。

    正常情况下,一年四季都会有兰花新品种问世,而在自然界发现的新品种价格不菲,杂交的则相对差点,网上常常宣传的天价兰花,让人们闻而却步,养殖难度也让绝大多数人避而远之,但如果你真正接触它,便会时常有一种超脱的心境,种类虽不多,花型却有成百上千种,小小的花朵给人一种清淡风雅的情趣,花香虽不浓郁,却幽香持久,给人以宁静,养殖方法得当,每年都能开出花朵来,到那时,借着些许微风,花香便能四溢,奇特的是,当你集中注意想要去捕捉时,它的香味便又闻不到了,它的香不带有任何刻意为之,同时,至今为止,人类也无法将这种香提取出来。

    他第一次买兰花是在网络上选购的,线下购买水很深,一般人琢磨不透,如果知识与经验稍有欠缺,大概率会被骗的团团转,在网上他可以仔细挑选,并随时增补知识空白,这段时间,通过学习,他也学会了不少的种植经验,比如,植料要疏松透气,最好选择松树皮、蛭石、松针土等粗细搭配的植料;不能经常浇水,尽量保持盆土湿润;冬季要移进屋子里等等,在买花的过程中他又了解到下山兰以及龙蛋的相关知识。

    就这样,第一株下山兰被他栽种到了陶土花盆里,经过细心照料,已经发出两株新芽来,虽然还未见开花,不过,他相信这是迟早的事。

    六月,他又要毕业了,硕士毕业论文答辩如期在三号教学楼举办,面对台下的几位评审老师,他侃侃而谈,对答如流,这些老师在三年间他已经见过无数次,因此,他没有丝毫紧张感,十分钟后,他全票通过毕业答辩,这意味着,他真正毕业了。

    这天晚上,导师为他们这些将要毕业的学生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欢送晚宴,师哥师姐,学弟学妹们如约而至,大家围坐在一起,回忆着过往的点点滴滴,这让叶子豪也不自觉的想起了过去,瞬间,那些心酸的往事让他不自觉的眼眶湿润起来,好在他即使转过身擦了擦,没有被任何人发现,避免了造成尴尬局面,这晚,他的导师也很高兴,临别时,导师对他说到“以后要是有什么困难都可以回来找我”,他又一次感到心里难受极了。

    这会的毕业,更像是一项任务,大多数男孩子不屑于在校园里到处拍照,拍完班级大合影后,基本上便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了,相比之下,女孩子们对与这三年的感情似乎更看重一些,三五结伴的在各处记录着这最后的美好。

    还没等毕业,许多人便已经签了工作,还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成了家,娃娃都已经一两岁了,随着晚上宿舍聚会的结束,他算是结束了这二十年的学生生活,从上学前班的前一夜那天开始,他从一个小不点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现在已是一个一米八的小伙子了,这些年,他经历了太多,见证了亲人的离去,见证了国家的快速发展,遇到了一个又一个和他擦肩而过的人,现在,与很多人也已经断了联系,回过头来,好像朋友并没有几个,唯独一个叫郑宇小伙子还一直和他保持着联系,这个小伙子比他小五岁,但因为也爱跳舞,所以两个很谈得来,所有他参加过的舞蹈比赛,他们都会一起去,这是一段难忘的记忆,大学宿舍的最后一晚又重现了一遍,他已经再也不想经历这种离别了,这时,他开始很怕离别了。

    从这一刻开始,他要靠自己养活自己了,往后的路还很长,充满了未知,能做的只有迎风前行。

    这年,萍姐参加了村民选举,以高票当选村支书,这时她的干劲更加十足,上任没多久,便赶上一批新农村建设项目,通过积极争取,还真让她给争取了回来,于是,十几年前修路的场景又一次重现了,文化墙、党建标语、健身广场、新村道,一次全都变了样,村里的环境取得了质的飞跃,村民又一次享受到了国家的好政策。

    在古代,读书是为吃上一口公家饭,学子们通过应试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在现代社会,也是同样如此,想要一份稳定工作,就必须同成百上千个人竞争,虽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却是这个时代里最公平的方式,换句换来说,这就是普通人家孩子达到目的正规捷径,与以往不同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口饭已经分的很清楚了,以前,他只听说过奖牌有金银铜之分,现在这口碗也分的是那般清楚了,无论招教或是招公都必须经过那万人独木桥,在没有抱上这只碗之前,逢试必考成了他们这群即将走进社会的孩子的必经之路。他们中大多数人此时还不知道,他们在电脑上经过千挑万选填的那个岗位具体是干什么的,他们为什么要考这个岗位,只知道这是一份稳定的工作,就这样,每场考试叶子豪都能见到成千上万即将毕业或已经毕业许久的竞争者,这如同大海捞针,但不是自己捞,而是等着着被捞,实力与运气各占着不小的比例。

    第一次招教考试之后他并未气馁,紧接着便开始准备本省的省考,期间,他也尝试过参加招聘来找一份工作,但不知为何这时的社会对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学生态度很是微妙,好像总给人一种错觉,他们可能会随时撂挑子走人似的,不过,在大众眼里倒是认为研究生是一个不错的身份,找工作的一年里,他总是会听到这句话“研究生应该不愁没有工作吧”,是啊,这个社会上从来不缺工作岗位,初中毕业也可以找一份月入四千的工作,看看赵虎从最初的两千块钱月工资,到现在已经月入过万,而他还在为了这月入三千的工作日夜难眠,是啊,“稳定”这两个字对普通人来说,对经历过苦难的人来说显得那般重要,他们的生活容不得半点意外,他们每天都在小心翼翼的活着,对于叶子豪来说,这段时间他内心充满了焦虑与不安,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要想吃上这口饭,他要与众多因素决斗,同考场上,他大多情况下必须要和本科生去竞争同一个岗位,甚至是要与专科生站在同一起点上,但他心里清楚这比起以前的社会状态,现在给他们这些农村孩子的机会更加公平了,是啊,对他们来说公平是多么可贵啊,他也从未嫌弃过比自己学历低的人,但有时他也会觉得他的研究生算是白读了,要是本科毕业便去上班,要是本科毕业那年就去当兵,要是……,但那也不过是也许罢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数,无论由不由天,它的轨道也不会发生太大变化,这或许就叫注定,经历了许多事之后,他渐渐明白,其实平平淡淡也挺好,人这一生不在飞的有多高。

    就这样,毕业后他参加了多次考试,屡败屡战,渐渐的变得麻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