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紫牡丹 » 第三十四章 致敬朴实的黄土地

第三十四章 致敬朴实的黄土地

    第一天,叶子豪选择了离家距离最近的西蒋村,“陈忠实故居,白鹿原小说创作地”,对于这个村子,第一眼看上去,他心里并无太多感触,因为,从小自己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个村子原本可能要比白杨村的生活条件更落后一些,听村口的老人们说,以前这里的交通也极为不便,这倒是那时这片土地上所有村庄的通病,只因出了位大作家,现在眼前的这条路才一直修到了家门口。

    陈忠实传记中这样描写了当年陈忠实隐居在这里写作时的场景,“从1988年开始,陈忠实一个人回到了老家,潜心专注写作,四年的创作时间里,他每天都要经受着各种人物在脑海中的较量,绞尽脑汁的思考让陈忠实额头上的皱纹如同黄土高原上的那一条条沟壑般深刻,直到1992年,近五十万字的《白鹿原》小说终于画上了句号”,现在来到这里,他不仅缩小了与陈忠实的距离感,也能够更快地走进他那如白鹿原一样开阔、浩荡的精神世界。

    安静的生活环境是叶子豪一直以来所向往的,他羡慕这样的写作环境,可以不被任何人打扰,尽情的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翱翔。

    门口的一片竹子,青翠里透露着宁静,竹丛后面的墙壁上写着这样一段文字,“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这是一段充满了希望的文字。

    因为门锁着的缘故,他没能走进去亲自看一看,想要透过门缝偷看上一眼,却是什么也看不到,不过,眼前这座建筑应该是小院改造后的样子,少了一些纯正的乡土气息,多了一点商业气,陈忠实先生当年就是坐在这个小院里吸着他的香烟,脑海里构思着这部伟大的作品,整个游览的过程他只用了不到半小时时间,虽未完全随了愿,但也算是近距离接触过一次了。

    次日一大早,他又坐了将近四个小时的火车,来到了位于延安大学文汇山的路遥墓地,这是一处静谧的灵魂安息之地,作家路遥就在这里沉睡着。

    这是一座用石块砌成的墓地,就像他的小说《平凡的世界》那样朴实而坚固,上端塑有汉白玉石路遥半身雕塑,眼前的他平静而又坚毅,目光远远地望着他的母校,望着眼前的这片黄土地。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此刻,这段开篇词在叶子豪脑海里不停地回荡,一股孤独之情从他心底里不由的迸发出来。

    “亲爱的路遥先生,也许您心里充满了孤独,但我依旧能感受到那颗炙热的心,我也同样喜欢您的这片黄土地,感谢您,给了我力量”

    这天,他没有在市里做过多停留,又赶着最后一趟班车赶往了距市区还有一段路程的延川县城,他打算到那里去看看路遥先生生活过的地方。

    郭家沟村距延川县城大约有五公里路程,是路遥七岁以后,从清涧过继给伯父后真正的家,他儿时的生活备受艰辛,相比许多名胜故居来说,眼前这个故居实在是简陋极了,不由得让叶子豪心生悲凉之情,故居只有两处房子,一处是纪念所,标准的七孔窑洞,用于陈列他的作品等;一处是由一个简易的门围成的院子,有两孔窑洞,这才是他原先居住的地方。

    从路遥故居出来后,他的心久久不能平复,望着路灯牌上那一段段文字,他想起了路遥先生最有名的一句话,好在,他写的东西是给他深爱的这片黄土地的,倒也不显得迎合世俗,他写出了自己想写的东西,只不过不是用笔,而是生命。

    往后,可能再也无法看到这样震撼心灵的作品了,这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机遇,往后,朴实无华而顽强坚固的心灵将会越来越少,就算有,还有条条框框束缚着,这样看来,两部作品的伟大其实早已经超越了作品本身,超越了它们所包含的意义,两位作家将一生献给了文学创作事业,每一部作品都讲述了一个时代、一代人的向往和心灵慰藉,他们一生和他们所著的作品一样朴实而坚固。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这是,路遥在《人生》开篇引用老作家柳青的一段话时。

    这句话和他们的作品一样,给了这个即将走上社会的年轻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

    之后,他顺路去了趟梁家河,一步一步踏着书记的脚印,真正体会了一次当年的知青岁月,作为一名党员,他应该学习梁家河精神,全心全意投入到为人民服务当中去。

    这天晚上,因为时间原因,叶子豪在延川县城住了一晚,这座小县城位于山间,地理条件虽说无法和关中地区相比,但这里的老百姓淳厚朴实,面对生活积极乐观,到了晚上,路遥广场上人山人海,大家聚在一起有说有笑,虽然他听不懂陕北话,但依旧愿意待在他们中间,再往前走一段路,便是路遥当年上学的地方,那朗朗的读书声仿佛在他耳旁回响。

    经过这几次的心灵洗礼,他已经调整好了心态,无论前方有何坎坷,他都能坚持走下去。

    这个恋家的娃,始终不想走的太远,因此,一直将就业范围缩小在离家不远的地方,他喜欢安静的生活,大城市不太适合自己,最初,他打算先去闯一闯,毕竟,人生路还很长,不能一直在某个地方不挪窝,但现在的就业压力,已经彻底颠倒了他的就业观,他渐渐看清了现实,理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几番回合下来,他退缩了。

    有时候,换一种思路,或许人也不会觉得太累,在附近求职未果后,他渐渐将那视线往外移了些,十月,他偶然看到一条关于某市高层次人才公开招聘的公告,不过很遗憾,他自己只能填报县级单位,在内心几番挣扎下,他投出了自己为数不多的简历,后来的结果是,他顺利的通过了各个招考环节。

    这是一个机构改革后的下属二级单位,从事公益服务,主要工作是满足群众日常文化、娱乐、健身需求,地处十八线城市行列,经济紧缺连年得不到改观,最后只能把所有精力放在保稳定上,在这样的地方,经济效益就是一切。

    人们常说成家立业,但对于眼下的社会实际情况来说,应该是先立业后成家才更为切贴。

    解决了工作问题,他是该认真考虑一下自己的婚事了,身边的朋友与大多数同学这几年已经相继成了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不得不去考虑这个现实问题,最近这几年,每到节假日,他都会去女友家中拜访,一回生,二回熟,渐渐的和女方父母也比较熟了,年初,双方已经认真在一起讨论过婚事,但考虑到房子问题,没有一次性谈妥,年中,双方终于达成共识,只等着选个好日子,将他们的婚事给办了。

    他们挑选了一个百年难遇的好日子,下一年的二月二号正好合适,光在这一天预约登记的新人年前就已经突破了一百对,其实,这天也并没有什么特殊性,只是被大家传着传着就赋予了它浪漫的特殊含义,女生似乎比较重视这个特殊的日子,一路走来的坎坎坷坷从决定领证那天已不再重要,毕竟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那一刻,为了以后,他们这代人,在三十岁前正赶上一个充满挑战的年代,一切都在发展中,正是因为如此,他们这一生中多了很多宝贵的东西,他们不会像父辈小时候那般苦,当然永远也不会享受到下一代那样优越的生活,生活就应该有甜有苦才更有滋味,不过,有时压力确实是大了点,这点不得不承认,比如,一提到结婚便是买车买房,现在它们是成家的硬指标,以前的他对这些总是不屑一顾,总想着这些东西都不重要,可随着年纪渐大,以前的想法早都已经被他自己扔到脑后了,这个年代早已没有所谓的不劳而获,空手套白狼的事了,现在能做的只有全力以赴的向前跑,一刻也不能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