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灵隐仙主 » 第十五章 二皇子的决断

第十五章 二皇子的决断

    大理寺。

    大唐最高的刑狱案件审讯之地。

    自天子倡导文德之治以来,这里从未有过如同今日一般地紧张。

    可那紧张却并非是因为案件多得让人劳心劳神,也并非是案件奇得让人抓耳挠腮,而是那案子牵扯到的人和事太大了。

    一位城主滥用职权,铸成坑杀了数百条人命的惨案,却最终引来了一位青年修士的报复,不但城主府毁于一旦,城中守卫同样死了数百,而那位挑起祸端的城主,更是被毁尸灭迹了。

    按照常理而言,这样不合法理的仇杀只需判处死刑即可。

    可是,无人敢判。

    那位城主,虽然是被流放的天族人的后裔,却也有着天族人的血脉,不为凡俗之法所决断。

    而那复仇的男子,身份看似普通,可深挖之下,却更为骇人。

    玄华道院内山弟子,天族人的小师弟,甚至与那先安亭的智者,灵隐寺的圣僧,云惜公主都关系匪浅,而最令人感到惊恐的是,他还是通天会上登顶的仙人,帝都口耳相传的非凡者,甚至还曾被天子诏入宫中。

    这么多的身份聚在一起,更加不为凡俗之法所决断。

    如若有丝毫不公,甚至将引得整个唐国震颤不止。

    可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是做到了与理相合,这样的存在,谁又敢让他死呢?

    何况,法力不外乎人情,单是就复仇这件事而言,杀人偿命这件事情本身却也说得过去。

    这样的案子,谁敢判?谁又能判?

    最终,大理寺卿接过了关于那个男人的所有卷宗,苦思冥想了一夜,近乎连头发都快想白的时候,灵光一闪之下,最终去到了一个地方:

    文墨苑。

    彼时,一个儒雅之气随身的青年人,正端坐在其中处理一些奏折,自从天子的身体每况愈下,唯有借助吃药才能保持身体精神之后,一些小的国事奏折便交到了他这里。

    而在朝堂之外也流传出了这样的声音;

    天子在诸多皇子之中,平素对以贤立身的二皇子:李青云一向青睐有加,而那代为批阅奏折一事,无异于是让位前的最后一道考验。

    可就在他专心致志地批阅手中奏折之时,侍者突然传来了‘大理寺卿求见’的消息。

    这让他不由地生出了一道疑惑的心声,那大理寺卿一向以秉公断案著称,平素有什么案子一般在他那便直接决断了,怎么今日他反倒跑到自己这里来了。

    难道竟还有连他也不能决断的大案不成?

    很快,大理寺卿便进来拜见了二皇子,虽然面色带着一些尴尬的神色,但他最终还是开口了。

    “还请二皇子恕臣冒昧,臣自知前来叨扰二皇子绝不应该,但是臣的手中确实有一件难以定夺的大案,还请二皇子过目。”

    李青云见大理寺卿如此郑重,便也不愿怠慢,连忙接过他手中的卷宗察看起来,可刚见到那个犯案人的名字,便不由猛然一惊。

    大理寺卿见到这样一幕,再度心中涌上一阵后怕。

    幸好我没有直接决断,连一向以贤明著称的二皇子仅仅看到名字便神色有异,如果我真的按照所谓的法理秉公执法,怕是要捅出一个天大的篓子出来。

    届时乌纱帽掉了事小,若是因此改变了朝堂之局,甚至引发了某种不可预料的后果,那我恐怕要成为历史的罪人了。

    而在大理寺卿一阵脑补的时候,二皇子李青云却突然想起了另外的东西。

    那日在天师府与这犯案人初会之时,他所展现出来的仙术以及德高望重的姜太公对他的评价。

    “老夫在修行界闯荡了这么多年,也从未听说过这么离谱之人。”

    “换言之,此人从一开始修的就不是人道,而是仙道。”

    “三气聚顶,如此的大气运者,简直不是人!”

    “老夫在他身上,恍惚之中如同看到了那个男人的影子。”

    “玄天之子。”

    随后,李青云开始翻起了卷宗,反反复复地看了三遍,从那场久远的征召大会的争斗,再到道院,通天会,先安亭的智者,灵隐寺的圣僧,许许多多他知道和不知道的东西一一呈现在了他的面前。

    在欲要翻看第四遍时,李青云突然合上了,因为他的心中突然响起了姜太公当日对自己的劝谏声。

    “所以,哪怕二皇子跟皇族内的其他人一样,认为老夫已经老眼昏花了,老夫还是要说一句。”

    “若能与此人结交,恐不单是二皇子之幸,皇族之幸,也会是我唐国之幸,乃至整个道界之幸。”

    这个案情已然超出了法理本身,也根本不是判案那么简单的事情,甚至和自己,唐国乃至道界的未来都绑在了一块。

    信奉法理,还是信奉自己心中的那道声音?

    在大理寺卿感同身受的痛苦眼神注视下,李青云犹豫了半晌,最后还是开口了。

    “寺卿觉得此人该判死刑吗?”

    大理寺卿闻声一滞,料定一向以贤明著称的二皇子应该没有踢皮球的坏心思,只是想听听自己的看法而已,遂出声道。

    只是,这次决断所牵扯到的人和事实在是太大了,他总觉得有把刀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所以连说话都不太利索。

    “按照常理,自,自然是应该,但是,此人的身份有些特殊,甚至根本不能用人间之法来对待。”

    “所以,臣也不知。”

    “那本王就不判他的死刑,而是打算判他去一处地方。”

    “黑角狱。”

    李青云此话一出,大理寺卿顿时涌上一抹骇然。

    黑角狱是唐国穷凶极恶之人才关押的地方,甚至有些怪物一般的人类,早在天平纪之前,便被关押在了那里,换言之,那里有的怪物可是被关押了上千年了,谁也不知道去了那里还有没有活着回来的一天。

    这样的判决无异于游走在法理与情理边缘,两边都沾染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却可以说是两边都有失偏颇。

    而最终,这种偏颇的压力,极有可能都落在这个以贤明著称的二皇子身上,甚至成为他永远擦不掉的污点,如今,他正处于传承帝位的关键阶段,难道他就不怕?

    “就臣本身而言,臣自然是相信二皇子的公断,只是,臣还是想提醒二皇子两件事情。”

    “何事?”

    “其一,那卧龙城城主楚雄拥有天族人的血脉,若是楚氏追究起来,此事极有可能会留下一个尾巴。”

    “其二,此事若只是二皇子独自决断,落在其他有心人眼里,兴许会为二皇子今后的道路埋下一道祸根。”

    可李青云闻声,却像是早已预料到一般不置可否地笑了一笑,随即,他又问了大理寺卿另一个问题。

    “寺卿你秉公执法多年,你认为,这法是死的,还是活的?”

    大理寺卿闻声猛然一怔,却始终不知该如何作答。

    “本王以为,法由人定,无完人,亦无完法。”

    “既然人能变,这法又为何不能?”

    “而且,本王不妨再告诉寺卿你另一件事。”

    随即,李青云便将昔日姜太公所告知的灰雾真相,对着大理寺卿如实相告了一遍。

    大理寺卿闻声几欲跪拜下来,他终于明白了李青云所权衡的真正利弊所在。

    “二皇子胸襟广博,舍身取义,臣实在是佩服万分!”

    李青云见状依旧不置可否,可此时在他的心中,一道这样的声音却显了出来。

    “白兄,我能为你做的就只有这么多了,但愿我们还有再见的那一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