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灵隐仙主 » 第六十三章 天子的裁决

第六十三章 天子的裁决

    二十天。

    这次与海族的大战,不过持续了二十天便结束了,虽然众人搞不清楚海族退兵的真正因由,但是,他们知道:

    绝然与那个男人有关。

    在他只身赴险之后,海族便神奇地退兵了,若说二者没有牵连,鬼都不信。

    一尘不曾理会那些传言,而是将善后事宜处理了一番,便马不停蹄地折回了帝都。

    他相信,这件事情一旦办妥了,虽不敢笃定能够永远地摆脱海族之患,但却会是破开当前困境的一记良策,最主要的是,它能够将海族的力量与人族团结起来,共同对抗那道即将来临的大险。

    ......

    在龙殊带自己飞了大半路的情况下,帝都到了,一尘甚至于连自己的家门都不曾入,便急匆匆地奔赴了宫中欲要面圣。

    可是,才刚踏入宫门,他便从侍者的口中,听说了这样两件,简直可以说是骇人听闻的大事。

    那所谓的长生不老药,竟然炼制成功了,天子更是在服用之后,强行续命!

    而在天子早前病危的那段时间,太子已经册立。

    却是三皇子!

    一尘差点被这两个消息震的有些魂不守舍,他总觉得有些不真实,甚至于,觉得这两件事情藏着许多的蹊跷,但一切已成定局,再去深究好像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天子就算只是回光返照,那也是一件好事。

    适逢上朝的时间,他索性便直接入了大殿。

    毕竟,这件事牵扯甚大,甚至可以说是决定唐国前途和命运的大事,唯有群策群力,方才能更好地推行下去。

    乾灵宫,明德殿。

    天子终于没有被人扶着坐上宝座了,可他目光凝成一道神采,死死地盯住了一道身影。

    冠军侯。

    不单是天子,几乎是满朝的文武,从踏入殿门时便都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海族二十天败退的消息他们已然听说,正如一尘搞不清楚,短短二十天便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样。

    大臣们同样搞不清楚,他又如何在二十天内,便再度使得海族退兵。

    是真的天纵英才,还是藏着别的蹊跷呢?

    迎着众人的目光,在天子的示意下,一尘张口了。

    他如实地说出了自己去到海王宫后的所有见闻,连同他做出那个决定的考虑,一字不落地展现在了众人面前。

    “什么!”

    “填海造陆!”

    “借助土术大师,为海族修筑栖身之地!”

    当众人听说这便是他说服海族的对策时,满座皆惊。

    在惊叹他智慧之余,大臣们无不面面相觑,他们知道这是冠军侯为当时形势所逼,所做出来的决定,此法也可以称得上是一记妙法,但是,这样的举动一旦做了,无疑是折煞了大唐数千年的威名与荣耀。

    史书上的这个锅,谁来背?

    短暂沉寂之后,大殿之上很快便乱做了一锅粥,主战派和主和派,旗帜鲜明地聚在了一堆。

    “哼,简直是荒谬!”

    武盟盟主古刑刃率先发难了,他直接指着一尘的鼻子就是一顿臭骂。

    “此举简直是亵渎皇恩,愧对先祖!”

    “若是真的做了这样的丑事,我大唐数千年的威名,岂不是要毁于一旦?”

    “还帮助敌人填海造陆。”

    “你可知道,千百年来,死在那帮海族怪物的大唐子民的尸骸,早已堆积如山。”

    “你没有资格,替他们选择原谅!”

    “冠军侯,本将军问你,为何你的胳膊肘总想着往外拐?”

    “难道那海族的海王,许诺了你什么好处不成?”

    “为何独独愿意将这一切的真相,告知于你?”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原本冷却下去的气氛,再度被掀起了一阵高潮,主战派更是无不宛如打了鸡血。

    一尘面对众人的群情激愤,一下子失了神。

    他不曾想,自己冒着生死大险争取而来的东西,竟他娘的在他们的眼中不值一提,甚至于,还为自己摘得了一顶通敌的大帽。

    等等,难道是我先前表达的不够清楚吗?

    海族即将拼死反扑,西方的灰雾也将要全面地笼罩而来,这样的危局之下,倘若再不放下芥蒂,毁灭的可是整个世界啊!

    面对海族的绝望他经历过,对抗西方的无力,他也曾经历过,正是如此,于那饱受煎熬的倒数声中,他才拼命地想办法,就是欲要为这一切的困局寻得一条长远的出路。

    他并不指望,每个人都能从这片世界的上空向下俯瞰,但是。

    倘若能够止戈,化敌为友,难道不比被那帮举起生存大旗的海族攻入帝都城下,或是陷入无休止的战患,要强的多吗?

    “将军!”

    “末将所言句句属实,如有任何的私心,甘受天地五雷轰顶之刑!”

    “但眼下之局,诚然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还是共同携手一道对外为好。”

    “海族的力量深不可测,若是他们真的拼死反扑,只会造成更大的生灵涂炭而已。”

    “如能兵不血刃,岂不是上上之策?”

    “再加上,填海造陆只会让海族驻于我大唐疆域之外,届时西方的诡异一旦来袭,若是利用得当的话,海族必将还会成为我们抗击西方的一道助力!”

    “相反,若是将军一心要战。”

    “一旦陷入西,南两面的包夹,唐国必将有大难临头啊!”

    一尘竭力出声,再度为自己挽回了一些声势,有主和派的大儒听了他的分析,更是面带精光,一顿点头。

    然而,那古刑刃仍旧没有被说服。

    “哼,本将问你,倘若让海族真的上了岸,一旦它们撕毁和约,妄图侵占我唐国的腹地,这样的后果,你想过没有?”

    “恐怕还没等到两面包夹,局面直接就变作引狼入室了吧!”

    “原本还可将战火止于边境,可一旦它们全都上了岸,若想长驱直入,岂不是易如反掌?”

    “另外,别再提你那什么狗屁的西方诡异了。”

    “为了莫须有的东西,害得我大唐投入巨量的人力物力,难道一个国力衰弱的唐国,还能抵御住海族的进攻?”

    “而且,如果那海王是在说谎呢?就是想要看到我大唐变得鸡犬不留,疲于奔命呢?”

    “退一万步,如果那海王真的句句属实,确实有黄泉冥海这样的东西存在。”

    “换言之,是不是只要我们抵御住了他们的冲击,海族必将全然死在那黄泉冥海的手上!”

    古刑刃语气森然地说完了自己的所有论调,大殿一下子变得寂静,甚至如同覆上了一层冰霜,每个人都不禁心头一凉。

    这场争论似乎隐隐要画上句号了,所有的近忧,远虑全然摊开在了天子的面前,等候着他进行最后的圣裁。

    而端坐于龙椅上的他,手指敲打了几息,然后,他停住了。

    一对闭了许久的龙目也随之猛然睁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