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灵隐仙主 » 第四十三章 命运的安排

第四十三章 命运的安排

    砰砰砰!

    巨大的爆炸声从身后响起,一尘知道:

    自己摊上大事了。

    但直到此刻,他还是有些纳闷,为什么老族长就一定要问出那个问题呢?

    倘若不问的话,他何至于如此一波三折,兴许早就治愈好他的天鬼之身,大家都彼此落得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唉,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啊!

    按照他的考虑,要想完全地将那诡异从老族长的身上驱除,至少还需要一次机会,可眼下老族长因为得知了痛失爱子的真相,而深深地陷入了暴走状态,这样的机会岂不是要等到猴年马月?

    可是,除了逃命之外,他又暂时想不到别的办法。

    唉。

    长叹落下,害怕再次遭遇到老族长的一尘,只得借助灵山之咒朝着鬼道之外快速遁去。

    先前老族长悲呼的一幕,始终烙在了他的心间,那样毁天灭地的力量,恐怕已然臻至了小圣人的层次,甚至极有可能,还不是普通的小圣人。

    自己这个大宗师哪怕是拼尽所有的力量,兴许都只能对其造成重伤而已,此时回头,绝然是不明智的,再加上,老族长摆明了就是欲要将丧子的仇恨撒在所有的人类头上。

    在他眼里,若不是那帮无知的村民,哪里会害得自己的儿子落得妻离子散的下场,甚至于,连同他儿子自己都变成了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样。

    兴许他恨意的最大源头不是自己吧!

    但同为人类,他真的不敢去赌。

    而且,还想着逃远一些,以此避开那位比肩小圣人的老族长的追捕。

    但自己除了鬼道以外,还能去哪呢?

    蓦然之间,他再度想起了那位魔人老大所提及的生地一事,一道道念头也随之生出。

    灰雾从西方登临陆地,大劫已经开启,可天下却依旧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

    或许于此刻,大唐的帝王连同那帮朝堂上的官员,都将会选择相信自己当初的那番说辞,但一切都仿佛晚了,甚至于,别说应付大劫,连同大唐自身,都陷身在了那场与伐唐联军的大战之中。

    迄今为止,那场仗已经打了几个月了,却也不知打出了个什么结果。

    但除非有人能够联立起所有的势力一致对外,否则那样的内战毫无意义,无非是使得加入了伐唐联军的天师府一方,坐于渔翁之利罢了。

    可一尘真正担忧的东西,却远远不只是这么简单。

    在南海,北土,东域,乃至于天师府多方势力之中,最令一尘感到防不胜防的,便是东域,这也是他觉得:自己日后倘有机会联立四海共同举旗诛邪,最难啃的一块骨头。

    他们的阴招实在过多,而且,至今让自己猜不透,谁才会是这一切的主谋。

    东域命祖吗?

    那道曾经差点将自己俘虏的存在?

    直觉告诉他,应该不是,幕后的黑手兴许藏得比他还深。

    难道,竟会是鬼灵子!

    四大逃亡者中,唯有他不曾成长为一方巨擘,甚至于,还低调的有些过头,一位曾经带领三巨头逃出大世界兽笼的存在,真的会在这样的小世界毫无作为吗?

    不对劲!

    很不对劲!

    但因为是猜测的缘故,一尘始终不敢笃定,而是默默留下了心眼,转而继续将心思放在了那片,自己即将要潜入的生地之上。

    那里,定然藏着某种不为人知的秘密。

    即使是为了能够啃下东方宗域这块硬骨头,他也必须去其中掘出一些东西,好作为日后不管是拉拢,还是征服东域的筹码。

    只是或许一尘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向着生地逃亡之时,一个中年男子同样带着一副惊奇和愤慨的面容,朝着他飞闪而去。

    他是明宗的一位长老,也是当年被一尘于天师府秘境反杀的那个,名为郭祀的男人的父亲。

    当年在天师府秘境开启之际,他曾百般阻拦,就是因为知道自己的孩子性子冲动,心中又暗藏着一份对于明宗圣女的爱慕,极易在外面惹出祸端,所以自己才对其百般阻拦。

    但奈何最后还是被他偷跑了出去,而这一去,便永远都没有再回来。

    事后,他曾欲要从归来的圣女口中探听真相,她却独独说是:因为争夺宝物死在了一个唐国人的手上。

    也许是天生的一种对于唐国人的厌恶,在他眼里,那帮家伙天生就干不出多少好事。

    所以,诸多理由结合在一块,他只有一个想法:

    找到并杀死那个唐国人。

    在一种名为追命索的异术帮助下,他最早曾于圣女宫探得了那个狗贼的存在,可万万没想到,等他赶过去时,那个唐国人却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

    就在他一度以为,自己今生复仇无望的时候,谁能想到,自己竟又在魔土与东域的边境之地探得了他的存在。

    而且,这一次还格外地接近,近的仿佛就在咫尺一般。

    天不负我!

    天不负我啊!

    这难道不是一次命运的安排吗?

    哼,狗贼,老子盼了这么多年了,今日,你必死无疑!

    明宗长老如此心念道。

    ......

    而在另一边。

    大唐帝都,乾灵宫,明德殿中。

    天子正和自己最亲密的侍者独处一室,单从他苍白的面色上看,似乎他的病症又复发了。

    “难道,大劫真的要来了吗?”

    他不由喃喃。

    在话毕之后,眸间更是显出了一道晦暗,连带着整个人都显得有些昏沉。

    侍者见状,依旧是立在一旁没有出声,唯有一道叹息于心间响彻。

    他何尝不知天子连日来的苦楚呢?

    但,面对眼前这样的危局,他似乎也给不出更好的建议。

    自那日的侯府血祸发生之后,帝都之中谣言四起,尤其是百姓们看到天柱整日摇晃不止,显出一副将倾的架势,更是惶惶不可终日,有的人甚至还鼓动着一道逃出帝都。

    虽然这样的流言最终被杀伐止住了,但失去的人心,却像是怎么样也挽回不了。

    甚至于到了后来,在朝堂之上,竟还有文官提出了迁都的倡议,他们说:倘若真的让天柱砸落下来,乾灵宫必然遭受重创,届时再想迁都,恐怕为时晚矣。

    只是这样的冒死力谏,相较于天子的骄傲而言,终于是落在了下风。

    最终,那位文官被天子斩杀在了大殿之上,而后来类似于迁都这样的事情,也再没有人敢提。

    尽管每个人都知道那是对的,可是,一旦真正迁都,天子一代明君的头衔必将化为泡影,在后世的评说里,他也将成为那个不值得天柱庇佑,甚至连传承万载的乾灵宫都守不住的末世君王。

    但这样的虚假繁荣,又还能持续多久呢?

    那根天柱又将会在何时真正地倾塌呢?

    兴许连天子自己也不知道。

    他唯一能做到,似乎便是拖延。

    可随着伐唐联军直接攻入中州的玄华邦,海族打破约定再度上岸,西方的灰雾完全地包围了青州,奇怪的疯症再度肆虐起来。

    当这所有一切全都化作潮汐一般,向着他发起冲击时。

    他却仿佛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

    大唐真的将要陷入分崩离析的地步了。

    可偏偏原来那颗长生不老之药的药效,竟也逐渐地在他身上消失,而那颗蕴含金龙之血的长生不老之药,却还在炼制的路上。

    难道真的是天要亡我?

    天子于心间再度发出了一声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