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灵隐仙主 » 第二十一章 新帝诏令

第二十一章 新帝诏令

    无字天书!

    人间三大圣!

    镇观之宝!

    当这样的词语一个接着一个涌现出来时,唐浅墨早已变得眼眸瞪大,不敢相信。

    尤其是听说这本书将被赠与自己时,她更是感觉整个人如同被幸福砸晕了一般。

    因为抛开先前那些虚幻的情愫不说,如果她此生一定要选出一样最喜欢的东西的话,那便是书。

    兴许是得益于对书的某种得天独厚的禀赋,她自幼便具有过目不忘,倒背如流的本事,随着她越长越大,后来这种本事更是进化到了一种神乎其神的地步,以至于。

    整个帝都最大一座藏书楼被她给读光了,她竟然还嫌少。

    无书可读的她,最后只能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奇书,怪书。

    而院长私人珍藏的那本禁书,也是在这种情境之下,才被她所盯上的。

    可令她没有想到的是,那本禁书实在是太怪了,即便是她,哪怕在院长的帮助之下,却也只能翻看到五分之一的位置,便再也翻不下去。

    那件事情,此后更是一度成为了她心中一道极大的遗憾。

    可现在,这位神子竟然无偿赠与了她一本,兴许还曾被人间三大圣钻研过的无字天书!

    这种感觉,简直是如要登上人生巅峰了一般!

    她读书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走近先贤吗?

    可现在,她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获得了一个如此亲近的机会。

    即便是说句荣幸之至,也是毫不为过。

    而且,按照神子的说法,若是悟得其中真意,竟然还可以庇佑世人。

    这不也正是一直以来,所困扰自己的东西吗?

    当年在藏书楼与那位尚未不是神子的冠军侯初会之时,她其实便从他的口中,得知了曾经肆虐于青州的疯症,和西方的诡异将要袭来的真相。

    也是自那时起,在将真相告知于自己的师父和院长知道以后,她就一直陷入在了一种,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困境之中,

    虽然有浩然正气傍身,但她总觉得:

    那样的本事太小了,未曾真正直面过诡异的她,也总是会感到担忧。

    若是那样恐怖的诡异真正来袭,她除了自保之外,又究竟还能够庇佑多少的百姓。

    难道自己读了那么多的书,就真的派不上更多的用处了吗?

    而今,当眼前神子的这番话落地之后,她突然感觉,自己所有的遗憾和困境,都迎刃而解了。

    “后面的几天时间,我会时常待在书院之中。”

    “主要是为了设阵。”

    “一为时间增益大阵,它可提升修行速度千倍,对于读书人修炼出浩然正气大有裨益。”

    “二为明光阵,可让诸位修士心头生出光明种子,最起码可以保证日后不会轻易受到诡异的蚕食。”

    “而且,也能趁机指点你一番。”

    一尘再度对着众人说道。

    对于神子的这番决定,刚刚得了馈赠的书院院长自然举双手赞成。

    而唐浅墨好不容易从狂喜中挣脱而出后,却又再度萌生了一道新的感动。

    她知道,他最后的那番话独独是为了自己。

    言罢,一尘便直接带着韩真闪离了。

    时间紧迫,自己需要亲历亲为的事情还有很多,所以,他一刻都不想耽搁。

    因为于他而言,在经历了齐鲁书院一行后,除了先前所考虑到的,稳住帝都后方,以及尽早抽身前往魔土助力和谈之外,他又新增了一项重担。

    即:尽早领悟那道,上一代玄天之子特意留下的光明气息。

    与那位从大世界降临的仙人不同,当下的他,还仅仅是个半仙,还没办法如他一般,大手随意一挥,便造就无数的光明使徒。

    设下一道能够笼罩千丈之地的明光阵,便已经抵达了他的极限。

    所以,他还需要一些时间去领悟还有消化。

    不过,随着他利用自己的时间秘术,对于那道藏于自己心头的光明气息领悟得越来越深,他坚信那一天的到来,不会太过遥远。

    “他已经走了。”

    齐鲁书院之内,即便是在那个男人离开之后,院长和唐浅墨也始终陷入在了,对于神子先前操作的折服之中。

    但毕竟书院院长活了这么大一把年纪,终究是见过了一些风浪,便率先从中挣脱了出来。

    他看了看自己的这位得意学子,也没有多说,丢下了一番话便走了。

    除了在与那位神子短暂接触之后,有些理解了她的这份仰慕之外,还在于,他突然感觉到了自己身上的重担,还有时间的紧迫。

    大劫将至,他越早按照神子的吩咐打开院门,兴许便越能为今后的人间博得一道希望。

    天下大同。

    伴随着心间的一声低语,他脸上随之显出一道笑意,身形很快便消隐在了一道风中。

    而手中攥着那本青书的唐浅墨,却也若有所觉。

    她凝视着眼前那片早已没有了神子存在的空间,突然暗自生出了一道呢喃:

    “这样的存在,虽然令人感到敬畏。”

    “但仔细想想,其实也挺可怜的呢!”

    ......

    自那日后,大唐的帝都突然多了一位新帝,还有一位帝师。

    而被尊为玄宗皇帝的李青云,所下的第一道诏令:

    便是面向天下,道出了诡异大军盘踞在西方陆海交接之地,而被诡异蚕食的疯人们,正以极快的速度向东推进的真相,以及,号令天下所有修士一道积极备战,举旗诛邪。

    但这条诏令,其实也是在一尘的授意下,他和韩真,玄宗皇帝一块拟定的。

    在拟定的过程中,玄宗皇帝其实还担忧过,此举会不会引得天下大乱,但最终还是被一尘的一番言辞说服了。

    眼前之局,无异于城门失火,若是再不将那帮池鱼唤醒,让他们尽早去寻个去处,等到太难真正临头之时,只会悔之晚矣。

    而且,一尘之所以即便能够预料到恐慌情绪的蔓延,也要急不可耐地颁布诏令。

    也是因为他在与书院院长接触之后,有了一个新的认知。

    欲要诛邪,需联立人间之力。

    而欲要联立人间之力,首先便要打破人们的思想禁锢。

    只有那些成见和偏执放下了,人间才有真正联立的可能性,否则,若只是貌合神离,怕也只会沦为一帮,诡异随意便能摧毁的乌合之众而已。

    所以,唯有用昭告天下这种的方式,首先摆出大唐的一个态度,才能为后面的和谈奠定一个基调。

    才能让更多的人紧迫起来,思考起来,和动起来。

    如此之下,这条诏令最终还是传了出去,不但朝堂之上的百官如梦方醒,底下数不清的百姓,更是如李青云所料的那般,只觉惶惶不可终日。

    末日降至,人间的希望到底在哪里?

    会寄托那位神子的身上吗?

    他们有些忐忑地想道。

    而又过了数日之后,帝都一向规矩森严,生人勿进的齐鲁书院,却突然宣布了大开院门,诚邀天下有志之士,共修浩然正气,一道应对不久即将到来的天地大劫。

    更令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的是:

    书院中突然就出现了数道奇特的阵法,有的传言可借助加快时间流速,提升修行速度千倍,而有的则能协助修练出光明种子,提升日后对于诡异侵蚀的抗性。

    可就是这样如同神迹一般的宝贝,书院竟然不再藏私,而是选择了对外开放!

    修士们感到极度的不可思议,但也开始真正地觉察到:

    自从那位神子现身世间之后,这片天地是真的变了。

    变得不同以往,也变得有些难以捉摸。

    还没等他们细究出更多的东西,越来越多的修士便开始闻风而至,甚至一度将齐鲁书院围的是水泄不通。

    虽然有人将其视作为了证道之地,却也有人则将其视为了避难之所。

    可在一尘的眼里,即便是他们日后只打算独善其身,却也好过沦为诡异的帮凶。

    一切都似乎渐渐好了起来。

    但其实一尘在当日斩下两颗狗头,用近千强者的力量震慑住了满朝文武,还有外面那帮浴血奋战的大唐军士之后,便将大半的强者重新遣返回了战场。

    也因此,那支有如神助的百万雄师,也是从海族和东方宗域侵略的地盘中,硬生生地啃回来了一大片失地,而且一路高歌猛进,向着帝都不断奔袭而来。

    在内部逐渐安定之后,尤其是那帮在外两头作战的大唐军士,继续选择拥护新的玄宗皇帝的时候。

    一尘也渐渐地动起了攘外的心思。

    他在想,自己是不是可以去一趟魔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