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儒侠济苍生 » 第三章老书生做了教书匠,垂髫小儿进学堂

第三章老书生做了教书匠,垂髫小儿进学堂

    时光荏苒,一晃六年过去了,庭院前的那颗老杨树又多了六道年轮,当初那个在襁褓里的小婴儿已经能遍地跑着玩闹。居儿,一声轻轻的呼唤停住了这个调皮捣蛋的小鬼,这个孩童就是姜易居。他抬起头,看着远处画廊边站着的妇人,欢快雀跃的迎着妇人跑去,一边跑一边叫了一声,娘。脸上的表情喜悦而又懵懂。天真又稚嫩的脸庞上挂着微笑,两个小酒窝挂在脸上,这模样被人看到都喜欢的不得了。一下扑倒妇人怀中,妇人弯下腰摸了摸孩子的脑袋,笑着说:居儿,累了吧,走,娘亲带你去洗把脸,你爹回来了,咱们一起去吃饭。小孩乖巧的点了点头。拉着自己娘亲的手随着妇人向后院走去。门外走来一人,步履矫健,四平八稳,正是姜顺水。小孩看到汉子,挣脱娘亲的手又跑着走到汉子身边,扑倒汉子身上,嘴里叫着爹爹,你回来了。姜顺水一把抄起孩子,抱在肩上,用自己泛着青碴的胡子蹭了蹭孩子的小圆脸,说道:居儿,想死我了,我不在的这些日子有没有听娘亲的话。小孩乖巧的点了点头。说道:居儿在家很乖的,娘亲还教我读书识字嘞。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后边的支支吾吾的说不上来了,急的小脸通红,又不好意思的说:爹爹,后边的居儿忘了。姜顺水看了看孩子,把孩子放到头顶说:好了好了,居儿,你比老爹强多了,咱们吃饭去,走喽。说完跟着妇人一起往膳厅走去。用过午膳,妇人对着姜顺水说:水哥,我先给你说个事。姜顺水连忙说道:娘子,有什么事你就说吧,还搞得这么生分,是不是几天不见想我了,你放心,今天我不走,晚上多陪陪你。妇人脸一红:啐了一口说:都多大年纪了还不正经,我要跟你说个正事,居儿也不小了,也不能整天在家里我教他识字,我看,咱们还是送到村后的学堂让先生教他好好念念书,你看怎么样。姜顺水接过话说:对啊,居儿已经不小了,明天咱们就把孩子送到学堂去,今晚还是先好好陪陪自己娘子,哈哈。妇人轻轻锤了一下汉子,不跟你说了,我去收拾东西去了。姜顺水抱着儿子问道:居儿,想不想上学啊。小孩认真的想了想,抬起头对自己的父亲说道:居儿想读书,读很多很多的书。姜顺水慈爱的摸了摸自己的儿子的头顶说:好,儿子,明天爹爹就送你去学堂。此时,学堂外的柳树下,站着一位白衣老者,眼神望着姜家方向。自言自语道:差不多是时候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姜家人吃过饭,在姜顺水的带领下,走到村后的学堂门口,拜访到教书的老先生,不知怎么,看着这位老先生姜顺水感觉有几分熟悉,但明明却从未见过此人,又隐隐给人一种不凡的气质。老者道:之前的先生告假还乡了,我也是刚到此处。这是你家孩子吧,挺不错的,是块读书的好料子。姜顺水这才醒悟过来,连忙拉过居儿说道:居儿,快叫先生。居儿站在父亲身后怯怯的漏出小脑袋轻声的说:先生好。老者听了笑到:你也好啊,快起找个位置坐下吧,一会儿我们开始授课。说完话居儿乖乖的就走进学堂自己找位置坐下等着老先生上课了。老者这时候又抬起头看着姜顺水,姜顺水连忙说道:老先生怎么了。老者笑着说道:没什么,我刚刚只是看你浑身有气在流转,忍不住就多看了几眼。姜顺水心中暗暗吃惊道:这个老者看似手无缚鸡之力,怎么能看出自己曾受人指点练过武功。不待姜顺水思考,老者继续说道:是不是近一年来感觉自己的真气流转不畅。姜顺水毕竟当了家主十多年,见过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心思活络,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笨小子。心中虽暗暗一惊,面上却不动声色抱拳道:敢问老先生尊姓大名?老者哈哈一笑道:本就一介布衣酸儒,何足念叨,但念在你我有缘,告诉你也无妨:老夫张致知,河源县人氏,年轻的时候也喜欢游山玩水,结识过不少人,所以能看出你身怀武艺也不足为奇。姜顺水暗暗思忖:发现自己也从未认识过叫张致知的这号人。老者接着说:我观你气息凝练,想必也练武时间不短了,长此以往,身上多少有些暗伤,若不及时疏通别说更进一步,怕是隐疾爆发,性命都要去了半条。你现在是不是子时胸口处会隐隐作痛这是膻中穴,丑时疼痛会转到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这处是命门穴。姜顺水暗暗一惊深深一拜说道:老先生真乃神人也。望老先生给出解救之法。老者嘴角抽动了一下心中想道当年只顾教你修行之法,忘了给你讲气机运转之法,随意捋了捋胡子说道:也就是多看过几本书罢了。读书人啊除了多读几本书也没什么。你先回家去吧,晚上我让你家孩子给你带回去一个方子,你照着抓几味药服下,少则一月,多则两月,必能安然无恙。另外以后每天日中要坚持劈一个小时的柴就不会再有隐疾。今天先到这吧,我要开始去授课了,说完不待姜顺水有何反应,径直走向茅草屋开始了姜居易人生的第一堂课。

    老者走向讲台看着这群充满稚气的孩子不禁有些感叹,老者背着手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字,人。随后转身对着这群孩子们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不讲课,老师想让你们好好思考一下对人这个字的理解。现在开始给大家一刻钟的时间去思考,开始吧。一刻钟过去了,老者站起身来,对着讲台下的这群孩子说道,时间到了你们谁来说一下自己的想法;在老者鼓励的眼神下,有个孩子终于伸出了手,老者叫他起来回答,小孩想了想说:先生,我觉得除了花草树木,牛羊家畜,跟我们外形一样的才是人。老者点了点头道:外形确实能看出不同,但看不出根本所在,世间万物皆有其形,有其意。意不同则形万千。所以才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才有了春暖,夏炎,秋瑟,冬凛。四季变幻间又在反复轮回。老者说完这段话看着这群孩童。小孩们的脸上都透露着一丝迷茫,又有着一些明悟。两种相反的表情充斥在他们的小脸上。看着很是滑稽。老者不禁想起自己当年刚入学堂的时候自己的先生也提过这个问题,想到自己当时也是这般神情,嘴角不禁有了一些笑意。先生,学生有个问题想请教您。一声清脆的声音传入老者的耳中,老先生的思绪被这道声音打断,他看了看声音来源处的那个小童,这个小童就是姜易居。从刚刚开始,姜易居也在一直思考这个问题,脑子中过了无数遍,最后小脑瓜一闪:人,仁;哎呀,这两个字读音一样,长的也一样,没错,就是它了。随即,就站起身来有了刚刚的那一幕。老者看了看姜易居说道问吧。姜易居挺了挺自己的小身板,大声说道:我觉得人就是仁吧。当这句话说完后,姜易居感觉到自己的脑袋里冥冥中有什么东西生成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充斥在心中。感觉自己的思维变得比以前快了,更加清晰了。老者露出赞许的目光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此言一出,如若黄钟大吕重重的敲击在姜易居的心神之上,在耳边回荡不止。在脑海深处出现了一个大大的仁字,然后分解开来,变成一个人和二,二字又不断地转换为人字。一撇一捺即为人。姜易居脸上时而懵懂时而明悟不断转换,久久不能平息。最终归于平静。片刻后,睁开眼,看着眼前的老者深深一拜,学生谢过先生指点。老者笑道:懂了吗?姜易居点点头道:懂了。老者捋了捋胡子说:懂了就坐下吧。待到姜易居坐下,老者对着学堂上的孩子说道:孩子们,时间不早了今天就先到这里吧,回去后想一想今天的这节课讲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孩子们站起身来,对着老先生一拜:谢先生教诲。然后陆续走出学堂。就在刚刚姜易居坐下后,抬头望了望窗外,心里一惊。自己明明记得之前还是刚过晌午,怎么转眼功夫就到了晚上。其实他不知道老先生刚刚对他说了两句话,除了第一句话还有一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只是到了老者这样的境界,已经到了言出即法的程度,能够小范围的改变普通人身上时间的变换,当别的小童还在正常的时间里度过的时候,姜易居身上的时间流逝变得很慢,因此明明过了半天,而他却感觉过了片刻一样。在他发愣的这段时间里,同学们都走得一干二净,茅屋顿时变得很安静。只有老者一人还在讲台边站着。姜易居快步走到老者身边,说道:学生谢过先生指点,随后疑问道:先生莫不是神仙。老先生听后笑着说道:子不语怪,力,乱,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看着姜易居一脸迷茫的样子,先生笑着解释道:怪异、勇力、悖乱之事,非理之正,故圣人所不语。鬼神,造化之迹,虽非不正,然非穷理之至,有未易明者,故亦不轻以语人也;圣人语常而不语怪,语德而不语力,语治而不语乱,语人而不语神;既然无异于教,何须言。如若一个人连与人相处的道理都不知,那么此人又如何得知与鬼神打交道的规矩。如果有人这时候能路过窗边就会发现老者说过的话都变成了金色小子流向姜易居的脑海。随着这些小字的到来,姜易居身上渐渐有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这些改变现在几乎看不出来,但是假以时日,必能对他产生深远影响。老者讲完之后停顿片刻,一刻钟后,姜易居回过神来看着老先生,摸着自己的小脑袋说道:先生,不知怎么今天总是发呆,实在不好意思。今天谢谢先生,我先回去了。老先生笑了笑道:早些回去吧,已经不早了,把这封信带给你父亲,他看后就知道了,顺便告诉你父亲,也可以教你一些功夫自保,你父亲也算是个三品武师。做一个书生也不能手无缚鸡之力啊。眼见姜易居满脸疑惑之色,老者说道:走吧走吧,以后你就会清楚了,做好当下。学习一道,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切记不可贪多急躁。要循序渐进。说完转身关上门不再理会姜易居。姜易居一边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边回想着今天的情景,深感受益匪浅,短短一日时间,自己也感觉到比身边的人更加理性,现在做事前更多会先思考后行事。到了家中,按照先生的吩咐,把信和话带给了自己的父亲,这姜顺水也是个明白人,直觉告诉他老者这么做必有深意,自己是个大老粗,哪能比得过读书人,索性也别再想这些事,一口答应,对着姜易居说道:居儿,我觉得老先生说的有道理,从明天开始为父教你功夫。以后早晚各一次,不影响课业,但是有一点你要想好,既然决定要开始习武,那就不能半途而废,以后无论刮风下雨,寒冬酷暑都要十年如一日。如果不能坚持不懈,那就趁早断了这个念想。看着父亲严肃的表情,姜易居也感觉到这件事绝非易事,脑海中想到老先生那句话,做好当下。脑海里瞬间干干净净。认真的对着父亲说,居儿不怕苦,父亲,咱们明天开始吧。姜顺水也暗暗吃惊:没想到自己孩子有如此心性,心中有几分赞许。他哪里知道今天老先生给自己的孩子学堂讲经义。已经给他开智,以后的姜易居会比平常人理解问题看问题都要直观深刻的多。这已是这孩子天大的机缘。

    时光荏苒,冬去春来。在那天之后的姜易居开始了他漫漫人生路上最令他难忘的日子,学堂老先生的经义讲解和父亲的武学启蒙环绕在自己的身边。他就像是个干涸土地上的一颗种子,在得到雨水的滋润后,贪婪的吸收着水分,并让自己快速的成长着。越是年龄增长,越是能感觉到老先生的不凡之处。从心底对老先生也愈发尊敬起来。经过长时间的相处后,他已经把先生当做他的恩师,是他一生中敬重的人,不过很是奇怪,每过三个月,先生都会带给他两个野果,在姜易居眼里,先生就是个有着花白胡子的老爷爷,每次先生给他的果子,他都如数吃了,除了吃到嘴里感觉甜甜的,也没什么特别,如果姜顺水在旁边看到,就会发现这个果子跟当年自己吃的一样,只是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为何能承受住这种药力。他哪能知道有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当世儒首张致知在,每天用一口浩然正气温润姜易居,早已起到了传说中洗精伐髓的效果。所以不像当年自己那般疼痛不堪。索性这件事他也从未看到过。只是感觉自家孩儿进步神速,像是传说中的先天之体一般,境界都是一跃千里,哪像自己当年一样,灯下黑,自己辛辛苦苦探求多方才达到如今武夫四品境界,在他们这个地方像他这个境界也可以算作是一方豪强,他也知足了。

    南朝时期,武学体系经过多年发展,加上先辈们总结的经验,已经探知出武学一途大致分以下几个境界:

    凡人——武徒——武夫——武师——武帅——武宗——武圣——武神——逍遥;普通人终其一生也不过武夫境界,若是稍有资质或可尝试突破到武师一境,便算是初窥门径,若是到达武帅境,那便是略有小成。达到武宗境,算是天地万物皆在手间,能够做到游刃有余。达到武圣境,全天下都没有几个,到了这等境界,已经达到登堂入室的地步。至于之后武神的境界也只是在传说中听过而已,道听途说罢了,不知过了多少年都没有人见过,只是传说中辞世的祖帝和现如今还活着的西北望,还有漠北的贪狼可能达到过这种境界,还有就是法理寺的一个首座和尚或许也有此等境界,其他的倒是闻所未闻。逍遥境顾名思义无拘无束,奉天逍遥。天地间任我遨游,世间万物都皆系于一念之间。这样的人物都是在每段历史之中留下大威名的人,像是神仙一般。不出则以出则便是动荡整个武林甚至人间百载久久不能平息。距上次出现离现在也已差不多过了百年之久。上任奴兽宗宗主申莽为了自己的爱妻渡天劫只身硬抗雷劫,那日只见整个天地都变成了一片漆黑之色。深墨色乌云遮住了天光,只剩下黑漆漆的一片,不时的有电光划过天空和震耳的雷鸣声。整整半日的时间余威都久久不能散去。天劫散去后,申莽的爱妻倒在他怀中,申莽紧紧的抱着自己的爱妻,嘴里低声的呼唤着:蓉儿,却再也叫不醒意中人。最后一脸悲愤的申莽仰天长啸,本就是重伤之身的他强行发动自创秘法,提升自己的气血之力逆天而行要救活自己的爱妻。周围早已遍地荒凉,为了自己的爱妻申莽顾不得许多,要强行吸取黎民苍生的气血。最后被十一位宗师所阻,接着又发生了一场大战,在连番大战中申莽早已气力不支,眼看自己的爱妻生机渐渐消散,最后无奈之下只能只能兵解自己,保住爱妻的一点真灵。临了前说道,逍遥逍遥,若知世间逍遥法,寻觅天机百余年;以后人间见,随即肉身消散,席卷爱妻最后化为一道流光飞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