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克苏鲁之疯狂山脉 » 第一章 天外来客

第一章 天外来客

    事到如今,我必须站出来写下这篇声明。

    地理大发现,对于那些用工业铁蹄踏平一切的科学先驱们,有着无穷的诱惑力,殊不知那片天寒地冻的埋骨冰原。

    只可惜,我和我的同事并不是相关的专家,我们的背后只有一所规模较小,平平无奇,密斯卡托尼克大学。

    我威廉·戴尔也只是个小小的教书匠。人微言轻,到头来我们只能仰仗少数科学领袖、业界权威的判断与立场,希望他们在看到那些挑战生理底线,践踏宇宙法则可以望而生畏,不让他们白白送死。

    1930年9月2日,密斯卡托尼克大学科考队前往南极进行探考察,并得到了皮克曼基金会以及其他基地专项捐款资助。

    不幸的是,生物学家雷克教授偏离了既定的规划,与11位同僚在茫茫雪冢消失不见,等我们冲出发狂的风暴,找到了小队主扎的西北营地时,一切都太迟了,所有勘探设备东倒西歪,飞机残骸遍布满地,整个营地被暴雪无情吞噬。

    当时的我们还认为是极地天灾让雷克一行魂断冰原,直到我们深入营地,看到了一堆堆残碎难辨的队员尸体时,才明白这场惨绝人寰的暴行不是天灾所为。

    人和狗无一例外都被极端残忍的方式绞杀,撕碎,开膛破肚,想是死于某种远读的图形和诅咒,血肉组织和内脏被切除,只剩下一具具幽剧的白骨在狂风中飘摇碰撞,仿佛是被手发精明的屠夫一刀一刀凌迟处死。尸首周围还撒上了盐,看样子是从飞机的补给箱里拿出来的。

    与此同时,搜救队在营地不远处发现了更加诡异的东西。

    “那....那是!”

    就在这屠杀过后的营地之上,巍峨矗立的南极大陆突降异象,一片突兀险峻,刺穿云霄的漆黑山脉,凶相毕露,矗立在南极洲微红色的光线中,闪光的冰晶云映衬着黑色尖峰,连绵起伏的山脉犹如獠牙锯齿。

    古老!丑恶!疯狂!

    1930年9月是我们密斯卡托尼克大学科考队杨帆起航的日子,相比起那些名声在外的全明星教授团,或是早就踏上南极的探险家先遣队,我们的队伍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甚至没什么野心。

    作为一名地质学家,我领导的密斯卡科考队的全部任务也只是借助工程系教授帕博帝发明的高性能钻探设备,探寻深层岩石,土壤样本而已。

    说到帕布迪的钻探设备,那设计可谓是巧夺天工,1100英尺长的组合管道只需要三家七条狗搭的雪橇就能拖动。

    此外我们还有四家经过来改装的大型多尼尔运输机同样出自帕博帝之手,都具备燃料防冻与快速启动功能,足够胜任高海拔严寒地带等飞行任务中

    生物系的雷克教授,物理兼气象学家的埃尔伍德也加入到了这场远征。

    算上我这个地质系的总负责人,我们四人便是这次破冰行动的主心骨。

    同行的还有七位密大硕士,九位工厂老炮儿,个个都是出类拔萃的翘楚精英

    他们周围有12个能充当飞行员,14个能熟练使用无线电发报,八个会使用罗盘和六分仪进行导航。

    当然也包括我和帕博帝在内的几位教授,我们的两艘船阿卡姆号和米斯卡托尼克号都加装有备用整体机,包括爆破机,运输运建设等,各方各面都筹备的万无一失。

    总而言之,无论是头脑,人力还是物资,我们都做好了迎接极地酷寒和恶劣天气的准备。

    科考期间,我们一直通过无线电向阿卡姆广告人和美联社对外界发布进展信息,也正如大众所知的那样,密大科考队于1930年9月2日从波士顿港正式起航。随着阿卡姆号与人类世界和文明社会渐行渐远,熟悉的地貌也消失在了海平面之上。

    但很快,前所未见的海天奇景便冲散了航向未知的担忧,行之南纬62度,我们平生第一次看见了冰山,待到10月20日穿越南极圈时,我们还举办了一场小小的庆祝。

    10月26日清晨,南方出现了清晰可见的陆地轮廓,我们都为此激动不已,终于在11月8日,喷涌的岩浆浓烟的埃里伯斯火山,宣告这个密大远征首告捷。

    历时两个多月的海上颠簸,我们终于见识到了,只是在科学期刊和爱伦坡故事中提到的“终南之境”

    尽管登上罗斯岛的过程及其艰难,但那一颗颗踌躇满志的心,早就飞向了冰冻海岸的远方。

    我知道,我们不是第一只踏上南极的科考队,撒克里顿和伯德等等探险先驱早已涉足以此,他们的抢滩登陆也为我们这样的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经验。

    但我不知道的是,密大科考队队即将取得比发现新大陆更加史无前例的可靠成果。

    这成果来自万古之前,来自群星之间,也足以让我们有来无回,魂断冰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