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克苏鲁之疯狂山脉 » 第二章 深入探索

第二章 深入探索

    第一次来到这片银装素裹的冰天雪地,我们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几乎忘记了疲惫。

    不出几日,为火山脚下的临时营地便以搭建完毕,我们卸下了所有的断弹设备,融冰装置,爆破用品,雪橇犬,帐篷,汽油罐,普通摄像机,航拍摄像机,飞行零部件和其他必需品。包括三个携带式无线电报设备,用于通信和求援,而大本营阿卡姆号上的电报设备则负责向外界发布勘探进展。

    这里就不再赘述前期的准备工作了,总之,科考队20个人,55支雪橇犬的健康状况都非常好,四家多尼尔运输机和一架备用机也时刻处于备战状态

    帕博帝的高性能钻探机就想预料的那样,值得信赖,效率高,灵活性强,就连气温也只是在华氏0度,20度,25度以上波动,这对于习惯的新英格兰当地的我们来说毫无压力。

    可以说是顺风顺水,天公作美。

    11月21日,密大科考队向比尔德莫尔方向进发。经过持续四小时高空飞行,我们终于在南纬86度七分,东经174度23分的位置搭建下一处永久营地,并接住雪桥和飞机,在褶皱冰川的不同地点完成了高效的钻探作业。

    包括爆破挖掘出的某些砂岩中,有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发现,大量蕨类,海藻类,三叶虫,海百合,以及像是舌形贝和腹足类等软体动物的化石,就在大伙儿对样本进行分析时,生物系的雷格教授突然如获至宝般,举起一块儿带有三角星条纹记号的化石,啧啧称奇

    作为一名生物学家,似乎察觉出那些记号隐藏着什么远古之谜,甚至说我们发现了到相当程度的庞大未知生命,但在我这个地质学家看来,那记号就是普通沉积岩挤压扩散后形成的印记,根本没有任何研究价值。

    但显然的,雷格教授并不死心。1931年1月6日,我和雷格,帕布迪以及六名学生和思维工程师乘坐两架飞机,越过南极点上空,深入考察无人雪原的地貌特征,虽然说结果令人大失所望,但飞行途中的极地蜃景,简直美的让人心醉

    午夜低垂的太阳将银装素裹的雪原染成了金色,银色和猩红色,几乎与天天空合二为一,北方远处的群山像是被施了魔法的城市,朦胧的天气化作映照两极的魔镜,以真亦幻

    最后我们还是决定再向东飞行500英里后搭建我们的新营地,我们就不用再长途折满,耗时耗力,更可以向远方继续进发,而且取得的新样本也可以和第一批画室进行对照,如果一切顺利,我们应该能在三个月内办工,这样就不必再慢慢夜里过冬,可就在大伙儿同意在这按营扎寨时,雷克教授仍执拗的坚持向西进发,准确的说是西北方向。

    迷失的雷克已经被那片三角化石印记蔓延着了魔,并认为西北方便是解开扮演之谜所在,不停的说当年的什么生物谱上不存在的大型生命体,什么高度进化,显生宙之前的古老物种

    我不忍戳破他的幻想,更不想消灭他的热情。那块儿地质板岩的地质年代的确非常古老,可以追溯到寒武纪,甚至寒武纪前

    可那是别说什么高度进化的生物,除了单细胞或者最多三叶草之外,其他生物都不存在

    然而无论是摆在眼前的常识,还是为之大陆的凶险,都没能阻止雷克探索西面的脚步,他的痴狂与好奇,已经盖过了理智,甚至开始频繁征用飞机和人手向西北进发。

    雷克曾多次强调,他非常需要我在地质这方面的建议,但我始终不愿意与他前行

    南极科考时间紧,任务重,不应该将有限的精力和资源用在捕风捉影上。1月22日,我们接连收到的两张的雷克教授发的电报,他们在这营地300英里处降落,同融冰钻探所收集的古老碎片中,发现了更多匪夷所思的三角图纹信息,欣喜若狂的雷克竟然不顾我极力反对,带着人马,顶着暴风雪再度起飞

    还说什么为了科学,所有冒险都是值得的

    疯了!这家伙真是疯了!他这是在那打半个密大大科考队的命赌!

    大约一个半小时后,雷克终于发了个电报报平安,字里行间透露的兴奋难以言表,也将我们的担忧一扫而空。

    我甚至开始后悔,如果当初能给他一同西行就不会错过自动载入史册的地理大发现。

    是的,雷克教授他们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发现了一片风暖叠嶂,巍峨腾霄的黑色山脉

    算上拔高原高度应该与喜马拉雅山持平。位置大约在南纬76度15分,东经113度10分,距离我们差不多700英里左右。

    半小时后,雷克教授再次传回电报,他们已经迫降在山麓高原之上,一架飞机损毁,幸好无人受伤,如果有必要,他们会用另外三架飞机继续调查或返航。

    山脉高到无法想象最高峰超过3万千英尺的,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