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王妃重生的逆袭日常 » 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要走了

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要走了

    这里的风气彪悍淳朴,军中嘛,大家当然是各凭本事说话。那这东西自己缺吗?当然不。所以他才感谢太子殿下,给了他这样的一个机会。

    “有没有本事,可不是你说了算。”流云嘴角勾起一笑。

    自己确实一直也想投身军中,但之前只是想想,也从未和太子殿下提过。没想到,太子竟然真的放自己走了。

    “咱们来试试好了。”流云向面前这几个人宣战。

    既然要打出名声来,那当然是从面前的这几个开始了。而且这机会,可是他们自己给出来的。

    再等真的出手了的时候,围观的人一看就不对了。

    这些人虽然不算是稀世高手,但是这点眼力见还是有的。一眼就能看出,这个新来的身手不凡。

    不过,却也更能激起他们的斗志。不打一场,怎么能真正做兄弟呢!

    “好!”周围的人纷纷喝彩,热闹得越来越多的人都围过来看了。可以啊,这个新来的,我也来试试好了。

    “再来!”

    ——————————

    宫外的喧嚣热闹,可传不到宫里。这天,梨白正在青陵台坐着呢,正想给孩子缝一件小衣服来着。

    这个年纪的小孩子长得最快了。特别是那些贴身衣物,自己要多备着些。结果才动针,就被匆匆跑过来的暮星,急急忙忙地打断了。

    “不好了,不好了,娘娘!”暮星气喘吁吁地说。“陛下今日出了养心殿,不小心摔了一跤,现在晕倒了昏迷不醒呢!”

    梨白听了怔了一下,然后立即站了起来,全身紧绷,面庞严肃。

    昏迷不醒,怎么会呢?怎么会摔了一跤还昏迷不醒了,“你确定?”梨白又问了一遍暮星,以确定情况。

    “千真万确呀,娘娘!”

    不对,肯定还有别的情况,梨白皱着眉头,要么就是父皇的身体有别的事情。若是单纯的外伤,路上摔一跤,后果不会这么严重的。

    梨白在屋里从这头走到那头,皱着眉头想着。这样的情况确实有,但是自己现在见不到人,也不好轻易下判断。

    也怪自己平时,没有怎么在意父皇的身体情况。

    不过至少,父皇昏迷不醒的原因,应该不只是摔一跤这么简单。一般内外因共同作用的可能性会大一些。

    “娘娘,门外来了一个小內侍,说是养心殿急召。”又来了一个小宫女。梨白眉毛一挑,行啊。这是自己想要什么就来什么了。

    然后把人召进来问情况。

    那个小內侍急得都快哭了,说,“陛下今日从养心殿出来摔了一跤,至今还没有醒。徐医正现在正在养心殿侍疾。”

    “他命我来请太子妃,众位太医也都在。”

    梨白心里有点底了,怕是情况不容乐观。这是想让自己去,帮着多想想法子吗?不过事不宜迟,还是先去看了再说。

    “走。”

    再等刘昀,下傍晚来到的时候,看到所有后妃早已经都到了。而且在养心殿外,等了好几个时辰了都。

    他直接略过了那些人,拿着手里的奏折,抬腿进了殿内。

    殿内倒是清净些,只有皇后和母妃等几个高位的妃嫔。简单地点了个头,就算是打过招呼了。

    非常时期,一切以父皇的安危为重,就不管那些虚礼了。刘昀抿着唇,眼睛盯着紧闭的内室。

    门无声地开了,众人眼睛一亮,立刻又迅速暗了下来。太子殿下却走上前。因为走出来的并不是太医。

    而是是太子妃。

    别人不知道,太子殿下自己是知道的,自己这个太子妃都有些什么本事。梨白一直都在里面,本来在和众太医商讨皇帝的病情。

    现在已经方案出来了,几位太医都是经验丰富的。只要辩证正确了,想必后面的方药也不成问题了。

    听到外面有人说太子殿下来了,于是这才出来看看的。

    她出来之后没有去看太子,而是站在门口,先看着所有人说,“陛下暂时已经脱离了危险,但是还要静心休养。”

    “众太医现在都在内室,商量陛下的方药。徐医正说,还要有一段时间,陛下才能醒来。”

    最后一句话,是扯着徐医正的大旗。没办法,如果只是自己说的话,她们是不会听的。还是徐医正的话比较有说服力一些。

    然后抬着头,信步走出了养心殿。

    那些后妃也不满她,凭什么她能进去,自己不能进去。这个太子妃有什么好的,但是没办法,人家徐医正点名要她。

    这种危急的时刻,这点面子还是要给人家的。现在都指望着人家呢!还是陛下的龙体要紧。

    太子殿下也没多留,跟着太子妃就出去了。两个人找了个僻静的角落,才开始低声说话。刘昀语气虽然已经压制了,但是还是有些焦急。

    “父皇这是怎么了?不过是摔了一跤,怎么这么严重?”这件事太突然,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你先别着急,父皇这病不是着急的事儿。”梨白只能先安慰他,然后,叹了一口气说,“后面还有的熬呢。”

    “今天徐医正找我去看了,其实父皇这病是中风,中脏腑。今日的事其实也只是一个诱因,主要还是脏腑气血亏损,阴阳失调的原因。”

    “父皇这几年,年纪上来了。气血亏虚,年老体衰的,再加上喜食丹药,房事不节,这底子到底已经亏了。”

    梨白一只手遮着嘴,凑到刘昀耳边低声说道,“这回再一摔,只怕……就算是醒了,也难以恢复到之前的样子了。”

    声音压得更低了,“看现在的样子,怕是醒过来之后,也是半身不遂。你一定要做好准备。”

    这话不是危言耸听,刘昀相信她的判断。只是,父皇这个时间病重,这事儿有些棘手啊。刘昀苦着脸,自己今日刚收到边境的战报。

    还等着父皇决断呢,这事情不好办啊。

    前段时间自己一直忙,就是因为北边边境来报说,有北方蛮族集结的迹象。结果自己派了人过去,说要密切注意对方的一举一动。

    那边这下就开始攻城了,若是再不行动,只怕潼关不保啊!

    只是,现在父皇这般情形……刘昀把自己这边的事情和梨白一说,两个人一起一筹莫展。眼下这局该怎么破?

    这事情都凑到一块了。若是平时还好,现在正是危机关头,需要用人的时候。能下决断的皇帝却又没有醒,这可如何是好?

    仅凭刘昀一人,虽然可以支撑局面,但是也艰难。

    刘昀握着梨白的手紧了紧。算是感谢,这个时候这样的消息真的太重要了,有些事情自己要早做打算。

    父皇若是不能做决断,那有些责任只能自己扛了。

    ————————————

    养心殿内。

    “启禀皇后娘娘,下官已经给陛下开了药,想必不日就能醒来。只是,陛下这是气血瘀滞所致,就算是清醒后也要好好修养。”

    “而且,怕是……”

    “徐医正有话不妨直说。”皇后抬手,请徐医正继续说下去。徐医正已经是宫里医术最好的太医了。

    他说的话,必定是真理。

    “只怕是,很难恢复如初了。”徐医正说完,遗憾地摇了摇头。哎,这病,自己也是有心无力。

    人是肯定能救回来,但是救回来以后却不能像从前一样康健了。自己是为了这件事而遗憾,后续的恢复需要长远的努力。

    这,谁也不敢保证啊。

    “辛苦徐医正了,还望徐医正多费心。陛下就拜托您了!”皇后面色憔悴凄苦,早上还好好的人,怎么如今一下子就昏迷不醒了。

    “慢着!”

    是谁在这种场合哗众取宠,众人抬头看去。这是想出名想疯了吗?徐医正都下了断言了,这人还想干什么。

    徐医正也看了过去,倒是面色一喜。若是她出手,说不定会有望。不过,皇后娘娘却眼神幽深了起来。

    是太子妃。

    门口的下人屈膝行礼。梨白跨进了殿里,“让我试试吧。”梨白说道。神情郑重,脸色认真,她真的想试一试。

    朝辞峰下多年苦修,她也想试一试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

    “我在医书上看过,中风虽然会留下后患,难以治疗。但是却是越早治疗越好,越早施治效果越好,希望也越大。”

    “你?”

    所有人都看着刚刚进来的梨白。没有人相信,她一介女子也能行医,也能治病,也能救人。

    呵,这些世人真是愚钝!

    之前的那些事实,明明白白地都摆在眼前,他们怎么就能视而不见呢?那都是的的确确,真实发生过的事啊。

    不然当初凭什么自己能嫁进宫来?

    不就是图得那虚名吗?刘昀这才说服了他母妃,让郭家收了自己做女儿。不然,做太子妃哪有那么简单。

    难不成自己能够救那些百姓,真的都是运气好?

    她们就不能用脑子好好想一想吗。还是说她们根本就是因为存有偏见,所以就是不愿意相信。

    就像是,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老臣可以担保,”最后还是徐医正站出来,帮梨白说话的,“太子妃的医术,绝不在我之下。”

    “若是她愿意出手,陛下未来能够完全康复还是有望的。”

    还是鸦雀无声。不过,那些人虽然不愿意承认梨白的医术和身份,但是却也并没有阻止她的行为。

    算了,这已经是很好了。

    若是真要证明些什么,那只能用行动和效果说话了。若是也不想故意证明给别人看,那就更简单了。

    自己专心治病就好了。

    皇帝病重,皇太子监国。“殿下,北边连发了数封战报。前线情势危急啊,殿下!”底下的臣子汇报着今日最新的情况。

    刘昀也知道情况紧急,也知道形势不等人。但是,现在父皇……哎,现在父皇虽然清醒了,却并不能说话。

    半边身体僵直,什么事情都做不了。虽然卿卿已经全力以赴了,但是短时间之内,确实仍未能起效。

    真的和她之前说的一样。如今也只能自己上了。

    北边的事情,他是清楚的。不只是北方蛮族来犯的事情,其实他们自己的军队也有问题。这还要从十几年前说起了。

    其实本朝已经二三十年没有打过仗了。多少年前的那一战,余威一直护佑着朝野的安宁和边疆的和平。

    虽如此,但将士们也一直守卫着家园,不敢有丝毫的松懈。直到十几年前,皇帝下令——改了兵制。

    为了防止那些曾经上过沙场的士兵不服从管理,不听从朝廷的命令。只知将军,不知陛下。于是,把他们都调了回来。

    那些将士大多是曾经参加过当年那场大战的,功勋卓著,经验丰富。也不好明着下手,于是,只是把人调回了京城,在眼皮子底下放着。

    明面上也算是一股保卫京城的势力。

    边境那边改为屯田制。在当地重新招募农民,一边种田,一边操练。但这些人大多没有经验,并没有亲历过战场。

    就连带他们的将军,也是上任不久的新人。这个人刘昀知道,年轻气盛,缺少经验,却也有些少年人的轻狂。

    可以想见,即使再训练,也还是会缺点东西的。缺少那种踏实,可靠,那种铁与血的历练和沉淀。

    而且那些士兵平日里还是以种田为生,甚少真正地操练。所以,其实根本不够格上战场。但是却因为一直没有战争爆发的缘故,而把这个隐患留了下来。

    而这一次,之所以会迅速地节节败退,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戍卫边境的将士经验不足,而没有能快速地反应过来。

    如今,若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怕是还是要把这些人都带过去了。而若是想要速战速决,迅速稳定局面,那就只能是自己亲自上。

    边境局势不稳,朝廷也就岌岌可危。

    “行了,事情我已经知道了。吩咐下去,大军三日后出发,我——亲——征!”刘昀掷地有声地说道。

    如今这个时候,只能是自己担起这个重任。

    父皇还没有恢复,外面的局势又必须稳定,自己只能有所取舍了。刘昀暗暗攥紧了拳头,我不会让这江山有事的。

    想来父皇若是康健,定然也会赞同自己的做法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