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货行天下 » 第49章 重阳听梨园歌舞 路遇嚣张小侯爷

第49章 重阳听梨园歌舞 路遇嚣张小侯爷

    众人陆续出了议事堂,各自回家,没有向往日一般逗留在练武场吹牛打屁。赵舞阳也回到后院自己的小院,正准备再练习一下自己的石头飞镖,小六走了进来。

    “舞哥,明日便是重阳,今日城里甚是热闹,要不要出去玩耍?大伙都去,今日有梨园戏班子演出,永嘉侯花了大钱请的。”小六急着说道。

    “要去的话,得快些,要不就抢不到好的位置。”小六见少爷磨蹭催促道。

    “一起去,你等我一下,我换套衣裳,练功服还在身上呢。”赵舞阳进屋去换衣服,小六在院中等他。

    赵舞阳找了一件欣怡公主给他做的文士装穿上,又拿了一把扇子,看起来温文儒雅。在铜镜里,瞧了一眼,甚是满意,要不是小六在外面催促,他还能再多看一会。

    众人走着过去,要是驾车也没法停放,况且也是不远。

    吴越袭承前朝制度,重阳节有两日的休沐假期,大街上,一些达官贵人皆是携家带口出来游玩,遇到贵人乘车,镖局众人也都避在路旁,等车辆过去,才会继续赶路。

    只是刚才过去一行骑马之人,甚是鲁莽,速度飞快,要不是少年及时躲避,险些就被撞伤。

    “小六,刚才过去的是谁呀,如此嚣张跋扈?”。

    “余姚侯家的,这位小侯爷可是不得了,去年赛龙舟,纵凶伤人,还被王上罚过,想不到还是不长记性。”

    “哎!”少年叹了一声气,突然想起自己的结义兄弟丐帮帮主石复燕曾在大牢里说过,这些诸侯,没有一个好的。

    “舞哥,莫要跟这种人置气,见到便是躲着一些就行,这位小侯爷有些愣头青,不仅杭州城百姓对他颇多微词,听说王宫内许多贵人都看不惯他。”小六以为少爷多想,便是安慰道。

    众人重新上路,到了永嘉侯府外的大街上,已是人山人海。

    大街上搭了一个高台,还未演出,后台一些童男童女穿着戏服来回穿梭准备。

    台下则是从四面八方赶过来的杭州百姓。小六带着镖局众人使劲往里进挤,遇到一些熟人也会让着,众人很快便是占到一个好地方,却引起周围一片不满之声,但见镖局众人都是一些武夫莽汉,也只是小声怒骂。

    虽说天气不是很热,但这样来回拥挤也是弄了一身的臭汗,赵舞阳便拿出扇子,给自己扇扇风。俊俏的脸蛋,高挑的身材,华丽的衣裳,文士的儒雅,赵舞阳的这一身行头,也是引来周围不少少女妇人的眼光。

    “滴”,一声横笛响起,演出开始,笛声高亢亮丽,几十童男女在台上伴舞,其中一名女童走向前排,跟着笛声唱了起来,女童的细稚嗓音伴着笛声,仿佛能穿透整个杭州城,赵舞阳听得身上皆是鸡皮疙瘩。①

    这种唱法称为“道调法曲”,为前朝玄宗皇帝所创,亲自教习乐伎于宫苑梨园,这种童男女的歌舞称梨园歌舞,女童为女弟子队舞,男童为小儿队舞。

    台下众人也是听的如痴如醉。

    横笛声停止,洞箫又起,一名身着华丽演出服的女子,走上台前,这女子,樱桃小嘴,柳叶弯眉,腮有梨花酒窝,嘴角边尽带妖媚。

    “这谁呀!”少年小声问道。

    “舞哥,这,你都不认识?雪莹姑娘呀,吴越最有名的歌姬。”小六眼睛瞥了一下自家少爷,雪莹姑娘都不认识,也敢说是杭州人。

    “她就是雪莹?我不认识,有甚好奇怪的,我又没去过翡翠楼。”

    “舞哥,改天我带你去逛逛,免得别人轻视我们镖局,万顺镖局少镖头,翡翠楼都未曾去过。”

    雪莹的歌声响起,众人皆是沉醉其中,这是唐国六王子的词曲《浣溪沙》,雪莹姑娘唱起,温婉悠扬。

    红日已高三丈透,

    金炉次第添香兽,

    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

    酒恶时拈花蕊嗅,

    别殿遥闻箫鼓奏。

    人美,这歌唱的也好,怪不得能被称为吴越第一歌姬。

    一曲唱毕,雪莹姑娘要走下台去,众人皆是不允,高声喊道再来一曲,少女没有答应,只是回眸一笑,还是消失在高台之上。

    台下一片叹气之声,这翡翠楼消费甚高,一般普通百姓哪里去得了那些地方,今日有幸见到了杭州第一名妓,这么快便要下去,心中甚是不舍。

    演出持续到黄昏才落幕,台下观众皆是驻足观望,不愿离开,维持秩序的官府兵士几经催促,才陆续散开。

    镖局众人不愿跟别人一起拥挤,站在原地,等街上的人群已是稀松,才启程回家,皆是青春少年时,途中免不了讨论女人。

    正当众人在大街上走着,一阵哭嚎声传来,路边几个小厮模样的壮汉,正在殴打一个衣衫褴褛的丐儿,哭泣声就是从这丐儿的口中发出。

    这些壮汉一边用脚踢打,一边骂道:“让你不长眼,让你不长眼,小侯爷的马都被惊到了,看爷今天不打死你这个贱骨头。”

    这个小丐儿只是圈着身子哭泣,并未反抗,也未回嘴。几个壮汉见有人围观,打的更是起兴,小丐儿嘴角都被打得流血,眼看快不行了。

    赵舞阳一声喝道:“住手!你们要打死他不成?什么事非要置人于死地?”

    “你谁呀?要你多管闲事!”几名壮汉,看着赵舞阳,放出狠话,只因赵舞阳衣着华丽,他们心里没有弄清来头,所以也暂停了对小丐儿的殴打。

    “你管我是谁,你再殴打,我便拉着你们去官府问罪。”赵舞阳回道。

    “哎呦,去官府?你知道是谁让我们打的么?我们家小侯爷让我们打的,我看官府敢不敢管。这个贱骨头,惊到我们家小侯爷的马,就应该打,官府来了,也是我们有理。”领头壮汉嚣张地说道。

    “你家小侯爷?哪位侯爷那么大的胆子,在王城草菅人命?报上名来,我倒是想听听?”

    赵舞阳转身,只见一贵公子不知何时站在身后,质声问道那位领头大汉。贵公子见赵舞阳回头,对他便是微笑着点了点头,以示招呼。

    “你又是谁?我们小侯爷便是余姚侯的长公子,怕了吧?怕就给爷滚开!”领头大汉轻蔑说道!

    “混账东西!怎么跟大王子...公子说话的!”贵公子身边护卫纷纷抽出佩剑。

    PS:

    ①“梨园戏”顾名思义即源自唐朝“梨园教坊”之歌舞戏,玄宗时酷爱九代遗音之传统“清乐”(隋、唐国乐九部伎之首),自作新曲名曰“道调法曲”,亲自教习乐伎于宫苑梨园,故“清乐法曲”部之歌舞人名曰:“皇帝梨园弟子”。梨园歌舞分有“女弟子队舞”与男孩之“小儿队舞”,所用乐曲以横笛定调,音调高出“清乐”本调二律,高亢亮丽,利于儿童细稚嗓音;“清乐法曲”则是洞箫定调高,温婉悠扬,适宜成熟之韵情表达,其遗制犹存于今之南音音乐与梨园戏曲规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