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旧梦扬尘,明月依旧 » 第七章 喜出望外

第七章 喜出望外

    关于夜明珠,最早记载见于《拾遗记》:有“衔夜明之珠”的猪样巨兽为大禹治水引路。神话小说《封神演义》、《西游记》将其描述为”法宝“。经查阅文献,夜明珠可概括出五类:发微弱白光的莹石夜明珠,渗入稀土元素的的方解石、金刚石,会反光的珍珠夜明珠,以及发荧光的宝玉石夜明珠。据传说,清朝后宫帝妃也于夜明珠情有独钟。慈禧太后凤冠上镶有九颗夜明珠,每颗均有龙眼大小,传其去世时,嘴里含着的夜明珠价值一千零八十万两白银。

    而于林黛玉内心,这夜明珠纵是富可敌国,也万不及她对回到原来世界的期待。但终究她有没有这个机缘,这个机缘何时出现,都是无解之谜。也正因此,每当她想家想爸妈,想到自己突然被改变人生,并为之焦躁不安,甚至暗自流泪时,就在心中反复安抚自己:既来之,则安之。

    这日午后,林黛玉姐妹正在准备次日去贾府的行装,忽有刘夫人丫鬟蕙芳前来传话,说老爷夫人请她们姐妹过去一趟。

    两人到了怡心堂,见林子琦正与父亲合看一张邸报,刘夫人与钱姨娘在炕上拣点几只盒子里的东西,程爱莲坐在刘夫人身后,正专心读着一本书。

    刘夫人招呼林黛玉过来,给她看送贾府的礼物单子:给贾母的是一柄玉如意,给两位舅母邢夫人、王夫人是玉碗各一对,给李纨、王熙凤两位表嫂是貂皮各一张,给探春、惜春等诸位姐妹的是缅甸国的翡翠手镯,给宝玉、贾环兄弟及贾兰等子侄的是产自苏州的文房四宝,另给各房大丫鬟备了一些珍珠手串等物。

    黛玉笑道:“婶子安排得很是周到,侄女倒是觉得礼物有些贵重了。”

    刘夫人笑道:“是贵重了些,但是你叔叔的想法呢,因你在贾家生活这么多年,都拿你当自家亲骨肉对待。有句话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比起这抚育之恩,我们林家送这点子礼物也不算什么。”

    钱姨娘见黛玉无话,便放下手里东西,笑问:“大小姐这次去贾府,是去了就回呢?还是在那里长住?”

    林如霖听了,皱着眉头道:“你这话从何问起?我们家大小姐既然回来了,以后当然就长住自己家,何以住到别处?即便那是外祖母家,也没有这个道理。”

    钱姨娘便红了脸,讪笑道:“奴才当然是盼望我们姑娘以后就不走了。只是想问问此次在贾府能住多久,也好给姑娘打点行装。”

    林黛玉这时正俯身看林子琦手里的邸报,听了这话,便想起要去大观园找机会穿越的计划,就直起身笑道:“我也正想禀告叔叔婶子,我这次去呢,外祖母肯定不会让我马上就回来的。我或许去会住个十天半月的,你们二老若是怕我不回,可让妹妹跟我去同住,这不就放心了?”

    林心玉欢喜道:“长这么大,我还从未在亲戚家住过呢。父亲请放心,这次我和姐姐必定是同去同回,万不能把姐姐撂下。”

    听两姐妹如此信誓旦旦,林如霖点头道:“侄女可以去贾府小住几日,只是要记住,这里才是你的家。”

    林黛玉答应着,忽然想起一事,转头对钱姨娘道:“前儿个我和内账房立了规矩,以后再不得扣押和拖延发放下人月钱,更不得支用公中银子对外发放高利贷,这可是触犯国法的事。以后谁若再想动用公中款项,须经叔叔和我同意。这事,烦请姨奶奶帮着多留些心,要是有谁越格行事的,姨姨奶奶知道了要多加提醒,谁要是欠公中银子没还上,叫务必尽快偿清。”

    钱姨娘听了,不由红了脸,站起身道:“平时内账房给家里下人发的月钱,都是先经我手再发放到各处的,我也嘱咐过不许拖延。至于支用公中银子,还有对外发放高利贷的事,别人怎样不知道,我是不敢。今日姑娘提醒,以后我再多留心些便是。”

    林黛玉听着楞了一下,道:“哦?发月钱原来还有姨奶奶这个中间环节,黛玉倒是不知。既有姨奶奶从中监督,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一旁程爱莲放下手里的书,坐直了身体,看着林黛玉笑道:“迟发月钱?我房里的丫头婆子怎么没说过?平日里我姨妈最是体恤下人,哪里会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即便是姨奶奶,我也敢保她绝没有私心的。妹妹是初来当家主事,可别被背后嚼舌根子的人蒙了耳眼。”

    林心玉听了,就把眼直看向程爱莲,道:“表姐这话说的叫人难懂,难不成我姐姐被蒙了耳眼,你倒是一个明白人?”

    林黛玉没接程爱莲的话,只将一支绢花从一个红木盒里取出,插戴在心玉的发髻上,又缩回身对她端详着,笑道:“妹妹长得白净,配这绢花更显好看,你拿镜子照照。这些绢花单看起来个个都好,但因颜色不同,戴着好不好看,就要看与肤色配不配了。”

    林心玉因正生着气,听姐姐夸自己肤白,便依言拿镜子照起来,又回头看程爱莲一眼:“我姐姐管家够辛苦的,你不帮忙倒罢,说些不三不四的话给谁听呢。”

    程爱莲听了,便回身把头靠在刘夫人肩上,笑道:“姨妈你看,表妹连派了我两句不是,黛玉还没说什么,她倒和我恼了。有诗曰‘一片冰心在玉壶’,妹妹果然不懂我的心,也算我多嘴了。”

    刘夫人便对林心玉道:“终归是你表姐,你不能总对她说些小孩子的话。”

    林如霖并未理会几人交语,只对黛玉道:“账房的规矩早就该这么立了,立了就要管好。说到底这是你的家,想怎么管就只管去做。破坏规矩触犯国法的事,管他是谁,绝不能姑息。”

    黛玉见叔叔说得严肃,便站起来回道:“叔叔的话,侄女都会记得。”

    林如霖点点头,又正色道:“孩子们听我说。今天我上朝,听传皇上口谕,在要在上书房之外,再开设艺书院,教授未婚的皇子及格格们诗文书画及女工、骑射。皇上也由此恩及京城诸臣工子女,就特谕凡四品以上及翰林院官员的子女有意于此的,也可以入学。你们兄妹四人都在入选之列,因为子苑太小,我就不叫他去了。我的意思,你们三人都去参加。大约半月后就开课。”

    黛玉听说有学可上,不由喜出望外,拍手称好,林子琦笑道:“前些日子北静王爷透露过此事,这本是他起的意,看来现在这事现在是做实了,没有意外的话,这个艺书院应该就是由王爷主持。”

    林黛玉好奇,遂问起北静王到底和林家有什么渊源。林如霖便零零碎碎地道起往事:当年,林黛玉父亲林如海被康熙爷钦点为探花后,便在上书房做过几年皇子的师傅,北静王爷允禧就是他的学生之一。因康熙爷怀有爱才之心,不肯让这些国之栋梁长期屈居于皇宫,就放林如海外出做官。后来,少年允禧因思师心切,在康熙南巡之时跟着下江南,并得到康熙的允许,留住于姑苏林府半年之久。这期间,允禧一方面继续从师于林如海,一方面广泛接触江南的文人墨客,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因为年龄相当,北静王与林子琦成了亲密的玩伴。林家人也由此与北静王更加亲近,也真实了解他的行事为人:虽然身份贵重,却心若流水,淡泊清远,旷达不争,得人敬重。

    当日晚间,碧翠服侍林黛玉洗漱,待雪雁等都退出房,便趋近黛玉:“奴才有事想禀告姑娘,也不知该说不该说。”黛玉遂推开抱枕坐起身子,拍拍身边:“坐过来说。”

    碧翠便来床边半坐着,轻声道:“奴才这话今天本不该说,因为要涉及到姑娘家里的人。可又想,我母亲想法子把奴婢弄来,就是为了照管好姑娘周全,奴婢若不全心全意的话,那就是不忠不孝了。”

    林黛玉听了,便拉碧翠近身坐下,柔声道:“我们之间,说忠孝二字就见外了,左右我待你与雪雁、李雨都是一样的,有话岂能憋着不说。”

    碧翠便舒了一口气,遂把枕头挪到黛玉身后给她靠着,一边道:“奴婢来这里伺候姑娘之前,是在子苑二爷院子里伺候,对钱姨奶奶的事情知道多些。今儿个姑娘在老爷太太那里曾嘱咐过姨奶奶几句话,奴才听了,很是刺心,其实这些事儿,说的就是姨奶奶,她却装作没事人似的。比方我们各房下人们的月钱,她总是扣押一些时日再发,私下让她兄弟媳妇徐氏拿出去放款子得利钱,府里人人都知,却又不敢揭破了去。听家父讲,钱姨奶奶还利用帮太太协理家务的机会,在内账房借了不少款子私自放出去,后来又把她兄弟弄进账务部,姐弟俩里外折腾,更闹得不像样子。姑娘这次把钱严撵出内账房,他们背后气得什么似的,说姑娘不顾亲戚情义,说这个家终归是老爷说了算,还要找老爷再给弄回内账房呢。奴才想,姨奶奶这些事尽管都瞒着老爷,但姑娘要是管的话,也得事先盘算好才行,毕竟姨奶奶是半个主子。”

    林黛玉想起上次总账房先生于德顺述职时,那些话里话外的意思似乎有所暗示,便低头想了想,遂吩咐碧翠:“明日早晨请你父亲过来一趟,他是老管家,我听听他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