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兴汉:从小吏到宰臣 » 第44章百姓尊我为农神,其实我是留侯张良的后人

第44章百姓尊我为农神,其实我是留侯张良的后人

    “好想法!”大家都认同他的看法。

    “只是我们也不懂生产制造啊。”

    “我懂就行。”张贤烨用了十几天时间鼓捣出针线、缝纫机等设备,有了这些设备,再招上几十、上百名工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做出衣服、被子、鞋子的模板,让工人们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再批量生产。

    张贤烨的奇思妙想,很快被付诸实践。

    各街道、各村大妈踊跃报名,不仅如此,家里长辈还鼓动年轻妹子也参与进来。

    为了支援湖阳城轻工业发展,张贤烨特意从人员超额的锻造厂、矿井工人中抽调一批,以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终于,第一批过冬物资生产出来了,只是没发给百姓,而是优先提供给将士们,毕竟他们的境况,也不比平头百姓好多少。

    刘縯最讲究公平,一看这哪成啊,坚决不答应。

    张贤烨选了一个折中的法子,让将士们先领上过冬物资,然后让他们也参与生产,加快冬衣等生产进度。

    这波操作着实看呆了众人,却也收效甚佳。

    最起码生产效率上去了,冬衣等每日产量能达到两三千套。

    按这样的生产效能,用不了太久,全城百姓都能用上御寒物资。

    放在以往年份,每年都有被冻死的老人、妇女和儿童,然而今年天气较往年更冷,却很少听说,因为缺少过冬物品而冻死的人群。

    百姓都说张贤烨是活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

    张贤烨闻言只是淡淡一笑。

    哪有什么救世主?不过一个凡人,看不惯百姓受苦而已。

    湖阳百姓能幸免于难,这是上天的仁德,更在于人的积极作为,然而整个南阳,乃至大新九州就没那么幸运了。

    仅仅是进入腊月那几天,全南阳就冻死了一千多人。这还只是南阳一个郡,放眼荆州,以及天下九州,是不是每年都有十数万人冻死、冻伤?

    或许正是因为湖阳的仁政,吸引数万乃至数十万的难民,进入到湖阳县境内。

    这一下子人满为患。

    这么多百姓不远千里、万里来投奔,想要拒之门外,也不是不可能,那就是任他们自生自灭,但作为后世人的张贤烨,怎么能见死不救?

    安排临时棚房供难民们居住,又发放御寒物资,同时开仓放粮救济难民。

    但是张贤烨很快发现,巨量多的嘴要吃要喝,坐吃山空,湖阳财政完全支撑不了。

    得安排就业,得让他们去开荒。

    因此张贤烨麾下产业大量招人,同时颁布土地政策,鼓励难民开垦荒地。

    实际上还是压力大,张贤烨必须扩大产业,让商品流通,将产品卖到各郡县。

    便把大量钢铁、过冬物资,运输到南阳其他各县,狠狠赚了一笔。

    当然这项经济收入,主要来自各地豪强地主和富绅。

    多措并举,才勉强解决了这么多人衣食住行的问题。

    只要过了这个冬天,他和几十万湖阳百姓,将迎来最美好的春天。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样子。

    张贤烨将累积起来的数万积分和各种物资奖励,全部兑换成农资物品,从而确保春耕顺利进行。

    有了系统提供的优质超级稻、红薯、马铃薯、棉花等种子,不愁几十万人吃饭的问题。

    湖阳全境耕地增加至1000余万亩,整整一个冬天,都在开垦荒地,别说养活几十万人,就是养活百万人、几百万人也不在话下。

    不单单如此,张贤烨自己还整出了100多亩的试验田,俗话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有了这百亩地,养活自己和身边的人不成问题。

    毕竟一亩杂交稻产1600公斤稻子,一亩红薯或马铃薯产三四吨的量。

    张贤烨连续十天半月奋战在春耕一线,周边百姓都尊称他为“农神”。

    “您这么大的官还每天下地啊?”一老者扛着锄头跟他并排走。

    张贤烨笑了笑说:“我也是农家子弟,为什么不能种地?”

    “您也是农家子弟?冒昧问一句,您祖上是干什么的?”好几个农人围了上来,跟他闲聊着。

    “我的祖上不是别人,正是大汉开国功臣留侯张良!”张贤烨不管前世还是今世,查阅族谱,他发现自己都是留侯张良的嫡系后人。

    “原来是留侯后人,失敬!”在百姓眼里,留侯张良可是半人半仙的存在,据说后来还成仙了。

    “祖上已没落多时了,不提也罢。”张贤烨摆了摆手道。

    “我有个难题想请教您?”老农脸上褶皱成堆,挤在一起像一个“囧”字。

    “老伯您说!”张贤烨说的很是诚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