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渠道大王 » 【118】“幸福”体系

【118】“幸福”体系

    时间一挨一挨,已经进入了寒冬。

    自上次去吕山面见陈慧琳无果后,米阳一门心思的把重心放在了新开的便利店上面。

    杨俊经过几个月的不断学习,又四处走访全国已经知名连锁便利店,已经把当初米阳抛给他的那个“店面识别系统”的理念给研究的深入了骨髓。

    当然,他这段时间的学习,也不仅仅是研究设计这些。

    很多时候他也在拜访全国优秀的供应链企业,主要是装修材料的厂商。

    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他对用不同材料,打造出同样舒适、风格的店面已经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这是西大街和南大街的两个店面设计图,你看看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经过多次沟通,在便利店系统主要操盘人薛芳的建议下,便利店会以“幸福万家”的名字来运作,同时在米阳的建议下,将“幸福万家”、“到万家”“酒到家”“幸福影院”“客来顺”等十多个名字申请了商标保护,同时也托人去注册了这些商标对应的国际域名。

    幸福影院自然是给商场里规划的电影院起的名字,既然进了这一行,就不妨碍米阳往大了想一点。

    10年到20年是华夏电影的发展高峰期,现在开始布局,说不准也能在那个时候成为一个比较强大的院线渠道呢?

    努力赚一把,等到了20年出手就可以了吧?

    至于“到万家”这是给幸福万家后期行业迭代提前做的布局,到时候可以开发一些小程序或者App,送货上门吗。

    反正很多年后,几乎所有便利店都有送货上门这个服务了。

    至于“酒到家”,这个是米阳想起来的,准备参照那些名烟名酒店,做一个酒类专卖渠道,专门为特定人群服务的一个渠道。

    总之,当米阳把这些脑海里的想法都说出去的时候,当时参加“幸福万家”便利店选址会的所有股东,都懵了。

    还没学会走呢,就要跑了?但他们又为米阳的大胆想法感到振奋。

    晋省人从不缺乏冒险精神,不然也不会有走西口的故事,也不会有鼎鼎大名的晋商传奇流传。

    只是随着世界变化的日新月异,他们很多在观念上是比不上沿海开放城市的,但如果一但在思路上帮他们打开格局,他们的成就就绝对不会低。

    比如佰度的创始人李燕宏,比如明天归国的贾跑跑。

    他们虽然打开格局的方式不一样,但不能否认,即使他们后来一个失败一个也稍微落后时事,但他们确实是华夏商界难得一见的人才。

    看到杨俊把两沓子设计图摆在面前,米阳没有去看。

    他相信,即使他多出二十年后的见识,在这种事情上,也不一定比得上紧跟目前潮流学习了几个月的薛芳和杨俊。

    看向薛芳,米阳问道:“嫂子觉的怎么样?”

    “很好,我真没想到,杨总的设计能这么好,比在沿海那些城市见到的连锁店也不遑多让了,布局合理,动线紧凑,我觉得客来顺超市里面的布局,杨总也可以试着重新做一遍了。”

    杨俊摆了摆手,谦虚的笑了下。

    米阳又问在座的吴鸿俊、白二孩还有吴磊。

    “没意见,挺好的。”

    “那咱们接下来,再说一下汾阳王的事情。”

    几人互相对视了一眼,白二孩说道:“小米,汾阳王是你自己代理的,这算是你自己为数不多的利润点,拿出来说不合适吧?”

    米阳摇了下头,“几位哥哥,哦,还有薛芳嫂子能看得起我,把十字商场的那么多股份半借半送给我,我也不是没心没肺的。”

    “况且,咱们这种生意讲究的就是团结身边人吗?不然在东镇、吕山这种变革的新形势下,我们怎么立足?”

    白二孩点点头,在座的人,只有他和米阳主业是批发代理生意,感触就深一点。

    自地区食品协会会长换了人以后,其余各区县的食品协会也在陆续增减人员,主要是增加了一些官方的监督机构人员代表以及一些新的实力比较强的其他行业商人。

    短短一个月时间,整个吕山商界风起云涌,各品类产品数目增长极快,加上又靠近了年底,价格战也已经愈发的强烈。

    原本吕山的税务机关和财政部门对此还有疑虑,但很快就从扩大的税源里清醒过来,一边暗骂以前的食品协会会长不是人,一边积极愉快的开始给新会长做背书,在官方上将其打造成了一个勇于打破坚冰,破除改革弊病,激活吕山商贸流通产业的大功臣。

    “东镇这边因为咱们前几个月就有变动,给了吕山那边积极的信号。”

    “但等其他地方改革结束,我们东镇如果还不变动,我估计是不大可能的。”

    听到米阳的话,吴鸿俊笑着说,“我听说,县里今年来的那个领导,可是去地区开会,被隔壁县的领导给秀了一脸。”

    “不过有了竞争,对于我们这些开饭店,开超市的可就是好事情了。”

    “是这么回事,我最近让陈彪还有业务团队也跑的更勤快了,搞好服务吗。”

    其实如果按照这么下去,价格战开启后,类似东镇这样的小县,现在的经销商能生存下去的几乎没有。

    即便是有,像现在这样动辄十几个员工的,估计除了类似米阳这样有固定的客户,比如机关客户的,其他人的业务量也会急剧缩水。

    更多的会变成夫妻档,顶多再加一到两个雇员。

    所以米阳这次把大家叫到一起,就是想探讨一下强强联合,整合资源的目的。

    “汾阳王虽然是我代理,但你们也都知道,这是一个厂商联合的企业,厂里占有不少股份。”

    “现在陈总有意把其他七个县的全品类代理给我,我在犹豫。”

    犹豫了一个月,陈慧琳那边也不催促也不换人,想来她们那边对这事情也没有定数。

    把汾阳王的条件一说,众人都陷入了沉思。

    你要说拿下吧,需要的资金并不少,这并不仅仅是进货需求,更主要的是对方要求每个县都要有一个直营的供货商店,这房租人员水电费成本就会很高。

    最主要的,仅仅一个酒品牌,也撑不起一个店啊。

    “米阳,有没可能,咱们拿下汾酒的代理权……”

    吴鸿俊沉思半天,蓦然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