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日本战国时代之忍国崛起 » 第二十七章 流民 秋名山大建设

第二十七章 流民 秋名山大建设

    一助在主城领命后,待拿到相关文书,便出发回城下町和道顺汇合了。

    近畿地区的战事愈演愈烈,不幸被战争击垮的村庄武力,就是一只只待宰的羔羊,基本都会被邻村掠夺侵占土地,四处都受到失去家园颠沛流离之苦。

    在日本的战国时代,流民的生活极其艰难,他们被迫离开家园,四处流浪,寻求生存的机会。

    他们大多来自战乱或天灾频发的地区,没有固定的住所和收入来源,只能依靠乞讨和拾荒为生。

    流民们衣衫褴褛,面容憔悴,他们的身体瘦弱不堪,无法抵挡严寒和风雨。

    他们往往在荒野中露宿,围着篝火取暖,相互依偎着度过寒冷的夜晚。

    在食物方面,流民们只能依靠施舍和拾荒来维持生命。他们常常排队等待寺庙或富人的施舍,盼望着能得到一些残羹剩饭。

    有时他们不得不忍受饥饿的折磨,甚至被迫吃下一些难以消化的东西来维持生命。

    流民们的生活充满了苦难和危险。他们常常遭受的打压和驱赶,甚至被一些恶霸欺负。

    他们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许多人因为疾病和饥饿而死亡。

    在战国时代,流民们的生活惨状是难以形容的。他们为了生存而挣扎,却无法摆脱贫困和苦难的命运。

    他们的悲惨遭遇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残酷和不公,也让人深感同情和怜悯。

    一个大和国与伊贺郡流民聚集地附近,突然传来了喧哗的声音。

    几个足轻地侍抬着一口大锅,在聚集地前面就这么把锅支棱起来,开始添柴加水,再倒入粗米杂粮。

    时间缓缓过去,约莫半个时辰,米香味开始散开。聚集地的人闻到香味都被吸引而来。

    “肃静!排队!不排队没有份,排队人人都有粥喝!”

    “自己有碗的带好碗,没有的这边有木碗可以用!”

    “任何破坏秩序的人,按战时处置杀无赦!”

    。。。。。

    足轻地侍高声喝道施粥规矩。

    待流民们都按要求排队领粥后。现场开始分发米粥。

    后面的武士老爷山口一助走向流民们,看着流民们有的已经领到粥在吃了,有的还在眼巴巴等着,他又等了一会,待流民都吃到粥以后,高声说道:“这顿饭是藤林家念及流民之苦,而援助给大家的!但这一顿饱了,我们下一顿饭在哪里?”

    他顿了一顿,说道:“生逢乱世,我们自当认清现实,努力活下去!为了自己活着,为了家人活着,更是为了家族血脉传承下去而活着!”

    “现在,伊贺郡楯冈村山口家正在拓荒,大家愿意跟着一起去的,就到这边来,拓荒期间,家族支付维持米,并在建设屋舍,保证大家都有饭吃,都有地方住。只要是参与的拓荒者,依据就近原则,拓荒分配原则,每家每户都有田舍种地!”

    说完,道顺指着一个方向,流民们眼中流露出惊喜,这有这顿没下顿的日子,本来就没法过了,这顿米粥竟然是他们最近吃的最好的一餐了。

    听说有吃有住,流民们都跑了过来,又听说将来还有田产,更是感动的哭了起来。

    一时间,流民聚集地喜极而泣。。。

    在楯冈村出生的足轻带领下,这几十个流民被几个足轻领着去了秋名山据点。

    而这样的情景,早已有腹稿,熟能生巧了。因为这已经是一助领到任务的一个月后了。

    在这一个月期间,一助去才良村和楯冈村点了50个足轻,然后由他亲自带着在伊贺国与周边大和国,山城国,南近江国接壤的地区游走,收容失去家园逃难的流民,还偶尔收到一些伊贺国内的流民。

    少则几人一家子,多则几十人。基本都是平民,成年男女和小孩都有,唯独老人比较少。

    由于战乱,老年人都基本上没办法生存,这乱世就是适者生存,丛林法则,老弱病残很难在乱世中坚持太久。

    而秋名山据点也在一天比一天热闹。

    村长亲自带人监督据点营造,并同意道顺的方案,秋名山山顶半山腰以上作为核心防御。

    在秋名山半山腰有半条环山山路,分别连接秋名山南侧盆地,东侧平原,北侧高见山盆地。

    这三条路又分别通过半山腰环山路通向秋名山峰顶。也可以绕过秋名山峰顶互相联通。

    秋名山西侧延伸到高见山半山腰的那段区域没有通路。也没有开发,保持着原始森林状态。

    秋名山峰顶上,一座由木栅栏做的围墙已经成形,竟有一人半高。栅栏间有手臂粗的缝隙,可以看到外围情况。有两座大门此刻都敞开着,工人们正在进出劳作。

    秋名山峰顶,正建着两座以石头作为地基与墙壁的本丸天守。建筑工匠用木泥浆混合料填充在石头缝隙内,并用模子固定,待固化后再垒一层叠堆上去。石墙内部又有木头做主梁支撑。榫卯结构固定下,整个本丸建筑看起来坚固无比。

    这样的石墙建了大概有两人高度,再上面就准备用木料进行建筑了。计划建成后的本丸天守有两层半。

    山顶由两座本丸天守组成双子塔,底下并不互通。二层以上计划由一座天桥连接,并形成一道围绕着双子天守的二层楼高的环形走廊。走廊外侧有一人高木板作为防箭矢的挡板,并且有梯形豁口,宛如城墙。

    双子天守,指的是同时存在两座相同规模的天守,它们位于同一城堡内,相互独立而又相互呼应。这种建筑形式在战国时代较为罕见,但在一些重要的城堡中仍可看到。

    双子天守的设计理念是为了增强城堡的防御能力。两座天守可以相互支援,提高守军的作战能力。同时,由于天守是城堡的最高点,拥有极好的视野和射界,因此双子天守还可以提供更好的情报收集和通讯能力。

    这样,在本丸双子天守上就几乎可以鸟瞰整个秋名山四周。

    并且,两座天守房间也多了不少,可以容纳更多人,组织不同的会议办公场所。

    而作为5000石领地的核心,天守也是各种军备的战略储存地。必然也要占去不少地方。

    现在秋名山本丸天守还在紧张建设中。即便是两个小天守,也预计年底才会完工。

    秋名山脚下,东面,南面和北面的盆地平原都在拓展中,流民们在山口家足轻的指挥下,砍伐树木,建造家园。

    砍伐好的树木被修枝后运往工匠处,在工匠的加工下,形成一块块屋舍的基材。

    成片的屋舍按照规划正有序的建设中,依据规划,除了屋舍处,其他基本都是田埂。

    不少人正在田埂处忙碌,开垦出一町就立刻抢种一町粗粮。

    田埂在诸多流民的共同拓荒下,错落有致的形成一个个或圆或正或长方形的图样。

    流民们脸上洋溢着一种叫新希望的喜悦。

    作为楯冈村的一部分,为了以后的长治久安,开垦工作肯定不能全让流民完成,楯冈村也迁移了一部分人口,作为全权总指挥的山口一助,命山口一族的人一起参与拓荒。

    目前山口一族包括一助三代亲戚,几十人以及叶子三代亲戚几十人,加起来百来号人。

    基本上山口家就从楯冈村处迁移到秋名山据点处了,当然,作为补偿,给了山口一族更多更优良的土地,在秋名山靠东侧的平原上,山口家的乡亲们和流民一起,都努力开良田,种粮食。

    藤林家奉行武士正在各处丈量土地,做町田统计。密密麻麻的武士账记录着町田的进程。看起来,这町田规模比预想的要大一些。

    整个秋名山据点现在仿佛都活了起来,比起一个月前期,道路更宽了,建筑更多了,田埂也多了,而人更是多了好几百。

    作为招募流民及拓荒总指挥,一助最是辛苦,四处招揽流民的事情由他亲自督办着。

    而秋名山据点的营造在村长的监督下,也是有条不紊的执行着。

    从村长那一天都笑着的表情来看,他对最近的情况很满意。

    藤林正兴,一个已经退休了的豪族元老,如果放在其他大国的家族,估计都算的是家老一级的人物了。

    如今,年已花甲的他,发现这辈子为藤林家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就是临老提拔了山口家。

    这楯冈村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而且都和山口家有着直接关系。

    这山奇丸道顺,老头想到他时嘴角笑得更开了。还以为这小子天天都琢磨着吃的呢,又是鱼又是蜜的,这回干的事情才深得老头子欢喜。

    乱世,财货不是主要的,主要是要有实力,没有实力,那一旦拥有自己不匹配的财力,那只能成为别人盘中餐,为他人做嫁衣。

    不过,道顺做的很好,藤林正兴看得出,道顺也就是喜欢吃,并不看重财,否则也不会给村民分享鱼食,更不会用养蜂的收入购置山口组成员的武备和拓荒工具了。

    这样的人深得老头子欢喜。

    这回又为楯冈村做了大好事啊。

    这小家伙的山口组为秋名山开拓筹备了两年,才会有现在这么顺利的拓荒进程。

    想到此处,藤林正兴思索着怎么奖励道顺好呢。

    赐钱?这道顺山口组一年就养蜂净收入都上千贯了,奖励钱要是少了没作用,多了自己又奖不起。

    赐婚?这孩子还太小,自己家也没有合适的,藤林家最近几代人丁并不多,且都是男孩,而且都没什么治理才能,只懂得打打杀杀。

    赐书赐技能?这小家伙懂得貌似比自己都多,这种妖孽不知道怎么教才好。

    赐权?一助已经连年升级了,不能再升了,不然家中会有怨言。而且,这要升侍大将的功勋可不单单是一两桩功劳,更是需要资历的。

    算了,还是问问道顺本人吧。老头子年龄大了,脑子有点不够用。

    建设还在持续着,依据进度比对,主峰据点要年底竣工。

    居民屋舍已经建造了三十间,预计建造200间左右才足够了,算算日子,时间满紧张的,慢的话要到冬季才能竣工。

    村长准备开始盯着工匠,抓紧屋舍建设了。

    开垦新田是一项持续性的活动,目前开垦的地区还不作数,田埂还在持续增加着,随着人口的增加,田埂增加的也会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