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咸鱼暴君 » 第六十三章 撸炮,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第六十三章 撸炮,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翌日。

    昨夜发生事件的消息,像是长了翅膀,传遍了山海关,也迅速向其它州郡飞去,被军民传为佳话。

    皇帝微服私访,与最底层兵士一同聊家常,吃肉喝酒,同甘共苦,果断惩恶扬善,斩杀士族高门出身的恶军官,提拔毫无家世,但有骨气,有能力的兵卒。

    这对崇祯来说是顺手而为的小事,而对底层将士来说,却是天大的事。

    这说明什么?

    说明皇帝十分善待与尊重大明将士,即便是最低级的兵卒。

    说明皇帝不在乎阶层出身,只在乎能力,唯才是用。

    说明崇祯皇帝能亲自深入军营或民间探问疾苦,而不会被身边人蒙蔽。

    说明这位皇帝,一如既往的英明。

    听到报上来的一片赞誉,崇祯笑了。

    意外收获啊

    也挺喜欢微服私访的感觉,以后有空得经常微服出去溜达。

    眼下战局,火器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王魁没有出现,他也是打算把山海关火器营,并入禁卫新军,亲自管理。

    正想着如何清理整顿,王魁、王承恩等正好给了一个不错的契机。

    目前主要是坚守山海关,因此火器中,火炮尤为重要。

    火炮的射程,是关键。

    满清攻城,也必用火炮。

    双方火炮互相轰击过程,精准度差不多情况下,火炮射程远的一方,占据很大优势。

    如果攻城方火炮射程远,可以随意轰击城墙,直至把城墙轰垮。

    如果守城方火炮射程远,能打到对方火炮,攻城方火炮失效,想攻城就只能用人命去堆了。

    明军与清军拥有的火炮,规格相当,射程相差无几,但山海关居高临下,大炮架在高耸的城墙上,无形中增加了不少射程。

    因此,清军肯定不会轻易把炮推出来挨轰。

    在侍女白雪婷伺候下,崇祯吃饭更衣后,去往议事厅。

    白雪婷的确像她说的那样很努力。

    很努力的学习,勤快的干活。

    主人睡前她主动先去暖床,今天伺候穿衣服时,手脚熟练了许多。

    很努力的适应,包括适应主人揉她的圆润大腿。

    她有叶赫纳拉氏王族公主血统,却因在普通商贾家庭长大,心怀重大责任,所以在她身上毫无公主的那种娇气和矫情。

    心灵和身体都特别的早熟,十五六岁的年纪,已有一米七的个子,饱满的峰峦。

    今日,崇祯要与毕懋康、汤若望等火器专家,以及精通铸造大炮、火铳的大匠师们,进行探讨。

    对于撸炮,崇祯充满好奇。

    这些铁疙瘩,粗大,笨重,很难与后世的流线型火器相比。

    但外形不重要,重要的是性能。

    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减少炸膛风险。

    经过几个时辰的排查。

    毕懋康,汤若望等筛选出一批容易炸膛的火炮与火铳。

    淘汰出来的劣质与老旧火器,可以融掉,重铸成火炮等军械。

    火炮制作方式,首先是需要干燥的楠木、杉木等制成炮模,固定好炮模、模心,将生铁或铜合金放入浇注炉中,用大火将其融化为液态,倒入模内,冷却后,去除模心与表面模泥,炮身成型。

    采用这种方法制造大型火炮,耗时很长,需要使用大量木材,铁料或铜料。

    所以大型火炮,制造成本非常高昂。

    材料方面的话,铸铁是最差的,因其质地太脆,整体强度下降。

    只从材料角度来说,铸铁制造出来的火炮,炸膛风险最高。

    相对而言,最可靠的材料是青铜。

    青铜性能稳定,按照合适的比例,调配制造出来的青铜炮强度甚好,可承受火炮很高的膛压。

    一直到十八世纪,最好的火炮,往往都是青铜制造。

    青铜炮像对于铸铁炮,还在另一个方面表现卓越——抗锈蚀!

    放在露天,特别是海边或者航海舰船上,铁容易严重生锈,影响性能。

    当然,青铜炮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弱点——青铜实在太昂贵!

    相比之下,铁廉价的多。

    大明国库空虚情况下,又被层层克扣,通工减料,于是乎,铸造出来的大多是铁炮。

    自己已经下令。

    往后铸炮,全用青铜合金。

    同时也着重发展合金冶炼技术,因为这个世界只有自己知道,未来的合金钢铁,能完胜过青铜的强度。

    锈蚀方面,抗锈蚀涂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嗯,抗锈蚀涂漆在很多地方都要用到,恰好自己大概知道制作需要的材料。

    如果能提前发明涂漆,将是大明独一无二的产品,全世界都会抢着买,一开始暴利程度不亚于烟草。

    全用青铜合金铸炮,要砸巨量银子。

    火器专家研制开发新式火器,要砸巨量银子。

    发展大明水师,更要砸巨量的银子。

    至少前期要源源不断砸。

    抄百官家得来的那些银子,使国库目前看起来十分充盈,但很快就会用完。

    所以,对于赚钱的事,崇祯特别着重。

    崇祯边思绪飞扬中,不觉已到了议事厅。

    今天崇祯依旧是便装,身上是武人常穿的窄袖武服,披一件开领紫袍。

    “叩见陛下!”

    毕懋康、汤若望、孙和鼎等今天提前到达等待,见皇帝到来,赶紧跪下。

    “诸位爱卿平身,不是说你们见朕,无需跪下了吗?”崇祯笑道。

    “是,陛下。”

    众人这才站起来。

    有时候形成习惯,想一下子改变不容易。

    以跪拜表达对皇帝的敬意,延续了几千年。

    见皇帝不跪一下,他们好像感觉缺点什么,心内不安。

    包括老外汤若望也是这样。

    汤若望所属的德意志目前还没统一,也是由君主统御国家。

    崇祯道:“听闻,诸位昨晚连夜赶工,已完成筛选劣质火炮的工作,辛苦了。”

    火炮炸膛比火铳炸膛可怕太多,所以优先处理。

    “陛下,老臣等不过是是检测指挥,真正带领匠师连夜赶工的,是孙学士等年轻一辈。”毕懋康道。

    “都辛苦了,你们的功绩,将一笔一笔记录下来,朕不会忘记,待战事停歇,再论功行赏,包括你,汤若望,无论国家民族,只要对我大明做出大贡献,都可加官封爵。”崇祯道。

    “谢陛下,微臣有新式火炮的图纸献上。”

    汤若望操着浓重的腔调道。

    他见识到崇祯的转变,与封爵的慷慨。

    封爵对他来说,也特别有吸引力。

    他是德意志的平民传教士,心里深处对贵族有着天然的仰慕。

    如果在大明帝国能因封爵,从平民转变成贵族,无论是在大明还是在他的家乡,都是莫大的荣誉。

    而带着爵位的传教士,对于他传教的效果和个人威望,都将有很大的提高,也可能有助于他在教会职务的迈进。

    崇祯望着汤若望那金色掺杂白色的须发上,挂着几粒面饼屑,以及通红的眼睛。

    知道他这一夜没睡多长时间,顾着画新式图纸。

    早干嘛去了?

    担任钦天监这么多年,优厚俸禄,好吃好喝供着,是帮助大明制作出了大将军炮,但各方面性能,远不如向葡萄牙人买的弗朗机炮,而葡萄牙人卖给大明的弗朗机炮,是葡萄牙人淘汰下来的老式火炮。

    或是能力不足,或是不够尽心尽力,都不重要了。

    以后要好靠他联系西欧人才呢。

    崇祯温和笑道:“呈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