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咸鱼暴君 » 第七十一章 皇帝偷营!

第七十一章 皇帝偷营!

    三天过去。

    这晚,阴云密布。

    夜黑如墨,冷风呼啸。

    一处高坡上,两名清军暗哨,蹲在树丛凹坑中,轮流盯梢。

    “三儿,轮到你盯着了。”

    “今夜起大风,太他姥姥的冷了,最苦的便是俺们这暗哨,不能生火,喝酒,还不能来回跑动,一起暖和暖和吧,一时半会不盯也无妨。”

    凹坑中的哨兵,掀开羊皮毯,让站哨的哨兵一起裹。

    “好吧,今晚忒冷,反正明军肯定不敢出来野战,有巡逻队也够了。”

    “虽输了一战,但那是肃亲王中诡计与伏击,论出城野战,明军真没那个胆子,况且我大清如今数十万大军囤兵在此,他们哪敢出城送死,但上头有令,不得不从。”

    “上头躺在军帐温暖被窝中,哪管我们这些人。”

    “明军的夜不收,神出鬼没,这些天我们有两队巡逻兵没回来,布在山海关附近的暗哨,也被清除不少,还是得防着点。”

    “那是外围岗哨与巡逻队,隔着许多层呢,咱们是最内围,再下去就是大营了,明军夜不收过不来……”

    话音刚落。

    有一只黑手,忽然从他脑袋后伸出,捂住他嘴巴。

    几乎同时。

    另一只黑手,持一柄锋利短刀,抹过他的脖子。

    以上,是两名清军哨兵,互相看到对方的情景。

    发生得太快了。

    清军俩暗哨来不及呼喊出声,喉咙已被割破。

    这迅捷老练的手法。

    这隐秘潜行的本事。

    若非十分厉害的夜不收,一定做不到。

    俩哨兵知道预估错了。

    明军夜不收,已经摸到最内围的清军岗哨。

    他们来了,来了……

    喉咙割破后,他们不能喊出声音,浑身力量随殷红血液汩汩冒出而流逝。

    意识,也渐渐模糊。

    一阵轻微脚步声传来。

    “陛下,这是最后一处暗哨,下方便是清军大营,根据这段时日观察,多尔衮大帐应是设在左后方,亲自督守草营。”

    “甚好,杨老七你做总旗屈才了,朕许你一个正千户,一等男爵,其余夜不收此战后,也皆有擢升重赏。”

    “陛下洪恩,臣唯有粉身碎骨,以死相报。”

    听着这段,清军暗哨回光返照似的,浑身剧震,眼睛陡然大瞪。

    陛下???

    朕???

    但他们没有时间来证实,太激动导致伤口血如泉喷,顷刻毙命。

    此刻。

    崇祯身着清军甲胄。

    站在山丘高坡树丛中,眺望庞大的清军大营。

    大营没有全部用高栅栏围起。

    只是用辎重车,横木,树枝等稍微围了一下。

    防守并不严密。

    也没有派出太多巡逻兵,来回巡视。

    并不是故作如此,正像那夜不收情报所说,这是清军的自信。

    几年前开始,明军出城野战就没有胜过,守城也守不住,锦州大败后,整个松锦防线崩盘,精锐尽失,节节败退。

    前不久,明军又放弃了宁远城,转移五十万军民,退守山海关,清军不费一兵一卒,又吞并三百里,兵峰直抵山海关这最后的长城防线。

    这样的惯性,并没有因为明军首战告捷,而一下发生转变。

    祖大寿两三千汉军的覆没,豪格正蓝旗的折损大半,也没有影响清军整体战力、兵力上的强势。

    因此他们料定明军是死守,不敢轻易出城野战。

    来偷袭他们的大营,更是找死。

    明军这几天也的确没有出过兵,一直缩山海关。

    三天前,清军在山海关下挑衅邀战,明军就没有派出一个兵卒应战。

    有了这多种因素,导致他们对大营防备没有十分的注意。

    夜不收总旗杨老七等,多日刺探军情。

    发现了清军对粮草存在的疏漏。

    此地明军夜不收,多是辽东猎户出身,对于野外隐匿、厮杀、追踪、侦查等,天生是一把好手。

    此前,夜不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担任军中大臣的,不是进士出身,也是武举人或世袭荫补者,自然没有崇祯这样的远见。

    清军,以及其他国家,也是如此。

    唯有崇祯知道。

    夜不收,相当于后世的特种兵。

    在后世,以小股兵力作战的特种兵,常常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有时候甚至抵得上千军万马。

    但他们与锦衣卫一样,功绩不显。

    一个重大情报,一次秘密破坏,暗杀一个关键人物,很难去具体算军功,一般是由掌权者主管决定。

    朝堂上养尊处优,高谈阔论的权贵们,心里其实鄙视他们。

    觉得他们地位底下,手段下作,见不得人。

    自然,大臣掌权者们,不可能给他们有多高的待遇与奖赏。

    而有趣的是,锦衣卫、夜不收等,也觉得这是他们职责,应做的本分,世代如此,没有什么不妥。

    于是,只要对他们好一点。

    他们会感恩戴德,更加卖力。

    而崇祯,对他们可不止好一点两点。

    皇帝陛下对于看重的人,一贯是大肆火线提拔,毫无保留的重用他们,信任他们。

    就像这一次。

    崇祯站立在高坡树丛中,端着望远镜,观察坡下点点火光的清军军营。

    他身前,是三十一名忠诚勇悍的夜不收。

    他身后,是三千精神抖擞的禁卫铁骑,口衔枚,马套口,蹄垫棉布,谨慎前行,渐渐汇集,隐蔽在下风低处。

    他们接到旨意时,简直不敢相信。

    现在,他们终于认清了现实。

    皇帝要亲自夜袭清军大营,准备烧清军的粮草。

    这是史上第一个皇帝敢这么做。

    崇祯萌生这个想法,是由于此战十分重要,机会只有一次。

    一旦不慎失败,派出的军队有去无回,也将会失去大部分夜不收老兵。

    在崇祯的盘算中,这些夜不收老兵,以后每一个都能培养出一小队特种兵。

    另外,这一次主要不是厮杀,是偷袭破坏,是特种作战。

    而知道特种作战方式的,只有崇祯自己。

    没吃过猪肉,也看见过猪走路。

    他在后世的书籍与屏幕上,常看到特种兵作战的经典案例。

    “陛下,请在此坐镇指挥,臣去便可。”

    周云辰还是不放心崇祯亲自上阵,做最后的请求。

    “还是臣去吧。”

    汪雄也请命道。

    负责皇帝的安全,是周云辰与汪雄的首要责任。

    虽然清军疏于防范,也有万全筹谋准备,但毕竟是袭击清军大营,风险极大,难以预料。

    “听命行事。”

    崇祯一句话把周云辰与汪雄堵回去。

    军队主要是靠阵型与集体的力量,禁卫新军千里挑一,周云辰是其中出类拔萃者,汪雄也是锦衣卫中的翘楚人物,善于应变,但这一次不是主要拼战斗力,而是出奇制胜,速战速决,来去如风。

    周云辰,汪雄没有偷营经验,至少得示范一次,以后这种事再交给他们。

    没过多久。

    崇祯带着汪雄、杨老七等几十个人,凭借缴获的巡逻队腰牌,轻轻松松进入清军营寨,在星罗棋布的营帐间行走。

    他们都是汉八旗的装扮。

    为了免于太招摇,引人注意,崇祯只带五十几人,打扮成回归大营的清军巡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