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咸鱼暴君 » 第113章 跨时代革新,震撼朝野!(四千字大章)

第113章 跨时代革新,震撼朝野!(四千字大章)

    三个月后。

    朝鲜王京朝堂。

    李倧在王位上满脸不安,如坐针毡,见一个大臣进来,劈头就问:“丞相,有回信了吗?”

    丞相面露苦涩道:“回王上,回信是有了,却是个坏消息,我们使团一到大明京师,倾城公主便趁着街上人多,一转眼跑个没影了。他们四处寻找,但找了几天,没有发现公主的踪影。我们请大明方面,派人帮忙寻找,可明方根本不搭理我们,崇祯皇帝甚至见都不见我们的使臣。”

    “这……这可怎么办?怎会这样……”

    李倧身体一软,瘫坐在王座上,浑身无力,像是全身骨头都散了架。

    倾城公主是他掌上明珠,心头之肉,他也舍不得嫁到千万里外的大名京师,可她是王族之女,必须承担王族兴衰的责任。

    李倧没有更好的办法,他如今手中的礼物,也就是他这个女儿大明皇帝兴许能看得上,也是大臣们提醒了他,眼下大明皇帝后宫无妃侍奉,正是投其所缺的时候。

    现在忍痛把倾城公主送去大明,是最好的时机。

    若等到崇祯皇帝广纳嫔妃,这个好机会就消失了。

    他半逼半劝说服倾城公主出嫁,一方面派使臣去皮岛,联系郑芝龙,说明原因,在这里听说朝鲜献上公主给皇帝,也不敢怠慢,特意派出几艘舰船,一路护送到大明天津卫,也暂停了对朝鲜的掳掠,等待皇帝的旨意。

    李倧与大臣们还很开心,这策略一开始便有效果,有大明水师护送,倾城公主和使团,必定能平安送到大明京师,顺顺当当。

    殊不知,倾城公主撂挑子绕跑,打破了所有计划。

    大明可能都怀疑,朝方是故意,以拖延时间。

    “王上,还有一事,多尔衮又派人过来索要粮食,给是不给?”

    李倧叹气道:“他们倒是眼贼,知道我们今年粮食丰收,可是,大明水师答应不再劫掠,条件是我们也要给他们供应粮食。”

    “一边一半?”

    “也只能如此,两边都开罪不起啊。”

    “请郑芝龙交还人口的事,郑芝龙不答应,我大朝鲜平安道,黄海道,忠清道,全罗道人口大约失去四万多人,今年是丰收了,但缺了这么多人口,明年的产量恐怕……”

    丞相没有把话全部说完,但意思表达的很明显。

    李倧摆摆手道:“先让倾城成为大明皇帝的妃子,与大明搞好关系,此事才有的谈。”

    丞相道叹气道:“唉,也只能如此,崇祯皇帝得天帝点化,屡破清军,所向无敌,看这样子,建奴迟早完蛋,好在我们先一步示好,只是公主……”

    李倧提高音量道:“加派人手,尽快把倾城公主找到。”

    “是,王上。”

    ……

    大明,京师。

    长安街的巷道里,新开了一家名为“日月楼”的酒楼。

    日月楼有一款近期风靡京师的菜品——火锅。

    食客络绎不绝。

    崇祯正在其中一间他专用的阁楼,喝着茗茶。

    什么叫深入民间体察民情,那便是开一家火锅店。

    又能赚钱,又能从各方食客口中,听到第一手消息。

    这个时代最方便的交流方式,是见面聊天。

    吃着热腾腾的火锅,喝着小酒,听着教坊司歌姬的小曲,把家长里短国家大事同朋友一起说道说道,大有一番乐趣。

    店里的掌柜、店小二都是锦衣卫的人。

    厨房里的厨师,安插着御膳房的内侍。

    食材、味道肯定不会差。

    火锅这种吃法,又非常新奇,所以一经推出,立刻火爆全城。

    日月楼一下成为京城里有名的酒楼,只是民间没有人知道幕后老板是谁。

    菜品价格有高有低,下到平民百姓,上到达官贵人,都想来这里尝一尝火锅的味道。

    崇祯闲暇时,就易容来到这家火锅店,在阁楼里亲耳听一听民间都在谈论什么。

    旁边一间,是一群文人。

    几杯酒下肚后,声音渐渐大起来。

    “张兄,别再提什么著书立说,名垂青史,有屁用,京师被攻破,我们都只能躲在家里吓得发抖吧,我们实际又为大明做了什么?又能做什么?还不如隔壁陈铁匠,那天冲上街杀了两个贼兵。”

    “所以真个是,百无一用是书生。”

    “就算著书立说,也未必能名垂青史。”

    “你们看看辽西三族,千年士族传承,够显赫把,历代出过不少名士才子,却为了利益,暗中给鞑子送物资,送情报,卖国,还企图弑君,如今惹来帝王之怒,满门抄斩,株连九族,听说也焚烧了所有关于他们家族的书籍,哪怕是关于他们的史书、县志中出现的也统统划掉。”

    “是啊,谁敢提起,同样杀无赦。”

    “太狠了,硬生生把三家显赫士绅门阀,从历史上抹去,干干净净。”

    “有人说是暴君行径,但在下说,做得好!”

    “没错,对大汉奸就得如此,杀到没人知晓他们出现过为止,书籍上没有关于他们的任何记载,过个几十年,谁知道他们是谁。”

    “对于那些一心图名图利,卖主求荣的士族,就该抹杀掉他们的一切,以儆效尤。”

    “帝王一怒,百官惊寂,举国震肃,吾皇在危乱之际,果决用重典,效果斐然,快哉!来,一起干了这杯,敬吾大明神皇。”

    “敬吾大明神皇!”

    听着一旁几名热血青年的谈论,崇祯嘴角一弧。

    历史抹杀,这招是后世清廷学来的,清廷江山稳定后,三代皇帝大兴文字狱,为的就是抹除历史痕迹,多少汉家忠良被屠杀,多少真相被抹杀掩盖,留下的尽是对清廷歌功颂德,或避重就轻,虚贬实褒的记载。

    如果抹杀了三族八家这样的家族,能换来大明重振,后世的文字狱自然不会出现,他们的消亡等于挽救了千千万万忠良与无辜,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做了一件善事。

    三个月前,在古北口,白城两战都完胜清军,斩敌约有十五万众。

    也为自己挣到二十来万的咸鱼值。

    杀一名普通清军1点咸鱼值,随着军阶提升,得到的咸鱼值也在提高。

    其实也不全是斩杀清军所得,还有“叛民虔诚跪拜”和“外民归顺虔诚跪拜”都能收获咸鱼值。

    至于“外民归顺虔诚跪拜”的来源,在郑芝龙来信中可以看出,是从清廷和朝鲜掳掠到台湾岛的外民,有些人觉得是来到了温暖的天堂。

    北方苦寒之地,来到四季如春的温暖南方,有这体验也很正常。

    二十万咸鱼值抽奖了四次,其中一次抽到两张免伤护身符,另三次都是寿命增加的生命精元。

    提起台湾,就不能忽视荷兰人的存在。

    荷兰人使臣来拜见,自己根本不见。

    说什么要回三艘武装商船和货物,还要赔偿,做梦去吧!

    整理好大明内部问题,大明战列舰队打造出来,装备上新式火炮火铳,你们就有的哭了。

    想到这里。

    崇祯又听到隔壁另一桌人也说开了。

    “你交商税了吗?”

    “早交了,交商税算功绩,为什么不交?”

    “听说有朝臣上谏,收商税是与民争利,要皇帝收回成命。”

    “猴年马月的事了,那些只知道给皇帝乱扣帽子的朝臣,早被斩杀了。”

    “我们商人,一向地位底下,因而只能依附在拥有实权的官绅家族之下,不然就会被刁难压制做不成生意,权力与银钱一旦勾连在一起,便形成不可触动的利益集团,越来越腐化,就像是三族八家那样。”

    “说得是,征收商税,触动的其实是那些官绅的利益,他们不用本金,却能入股商家,分到红,坐享其成。其实排除了他们的剥削,交点商税不算什么,他们拿走的是利润大头,商税只是利润小头。”

    “吾皇下重手斩杀贪官污吏,如今风气一片清明,竞争靠经商能力,而不是靠关系人脉,生意反而好做多了。”

    “是啊,如今我们加入了大明皇家商会,奉旨经商,那些官吏贵族看到我们,也得客客气气,再也不敢在我们前期颐指气使,随意压榨了。”

    崇祯从他们口中的交谈,听出这一桌都是商人。

    商人趋利,已经拥有财富的商人,最缺的是地位,因此才会依附士绅勋贵家族,给他们送钱送礼,得到他们的保护和好处,从而官商勾结,排挤竞争对手,垄断商品,控制价格,对百姓加大剥削。

    类似三族八家这样的,在大明江南江北富庶地区,更加严重。

    只是他们没有三族八家在辽西可走私鞑子的地形,不然未必不会产生另一个大汉奸集团。

    经济发达,文明程度也更高,但利益永远是利益。

    他们也走私,只不过是把货物偷偷卖给国外的走私商人,郑家、荷兰商人、西班牙商人等。

    其中郑家如今洗白,堂而皇之做生意,也带头交点商税。

    之前海禁,压太死,货物没地方流通,只能走私。

    对于江南严重的官商联结接团。

    如果强行铲除,伤害大明根本,极大影响商业经济和农业。

    所以,崇祯首先把他们做个分割。

    皇帝极权在手,如今又威望如日中天,万事他一个人说了算,相当有用。

    为保证大明新战舰与火器的尽快建造,银子就像是水一样哗哗砸进去。

    即便有辽西缴获的三千多万两银子,也能很快用完。

    征收商税,才能保证银子源源不断。

    当然,征收商税的前提,是商人能赚到钱,而且有赚到更多钱的前景。

    商业越发繁荣,商税所得越来越多。

    反之,商业凋敝,也没几个商税可以收,收多了商业更凋敝,形成恶性循环。

    开海禁,赈灾恢复生产,以及招安叛军,击败清军,都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这个时候征收商税,时机正当时,也合情合理。

    不久前。

    他与大臣们商议后,开始征收商税。

    大明皇家银行制度,皇家商会制度,商人封爵制度,一起推出来。

    崇祯下旨昭告天下。

    宣布征收商税。

    而第一期商税,将主要用于赈灾,购买种子,打造农具,修缮黄河、水渠,植树等。

    解决灾民目前与未来的生计问题,帮他们度过难关。

    商人交商税,帮助灾民重建家园。

    体现出皇帝的大义,爱民。

    此举得到百姓全力拥护。

    商人也支持。

    因为这样做商人也获得好名声,毕竟是他们上交的钱。

    圣旨同时还宣布,全国纳税商家,进行金榜排名。

    没错,商人也能金榜题名。

    前千名,赐商家家主九品官衔,允许进入大明皇家商会,是地方散官,有名无实,但能光宗耀祖,提升地位。

    前百名,赐八品官衔,特许经营,御赐“大明皇商”金匾。

    前十名,赐七品官衔,铁劵丹书,御笔亲书牌匾,绣锦蟒披风等,特许经营,大明皇家商会列席参事。

    前三名,除以上嘉奖外,还封男爵,世袭罔替三代。

    每年排名一次,通报全国。

    林忠陪领东厂内侍执行,戚元辅锦衣卫监督,统计公开,排除内幕,排名定期公示。

    皇家商会每年主持一次会议,前百名参加。

    特许今年,商家向朝廷直接捐银子赈灾,也叠加在商税中算总额。

    言外之意是,过了这个村,没了这个店,机会只有一次。

    这跨时代的革新举措。

    一经公布,震撼朝野!

    学文习武,实力过人是能力,现在律法规定内经商,赚钱多也是一种能力。

    贡献功劳极大的商人,居然还能直接封爵。

    大商家族都高兴到跳起来。

    几千年来,商人地位一直低微,即使一方首富,也会被文人看不起,不得不衣服士绅家族,得到权力帮助的同时,也希望子孙博取功名翻身,但没有士绅沉淀的底蕴和家风一般很难。

    小商家也看到了希望,以后努力经营也有机会上榜。

    金榜排名,公开透明统计,每旬公示,此举引起商家攀比,炫富,引发虚荣心,何况还有那么大的利益。

    引发了竞相交税。

    前三名,几家大商人争红了眼。

    当然,也有反对阻挠者,士绅阶层。

    但他们只能暗中反对。

    明面反对可能会被砍头,崇祯皇帝的杀伐果决,把他们杀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