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远征军日记 » 第三节 刺刀的分歧

第三节 刺刀的分歧

    军队是国家手里的剑,锋利之外,还必须合用——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在这些美国教官的训练下,方靖边所在暂一连的士兵们进一步熟悉各种轻武器以及六零迫击炮的使用后,开始了各种实战对抗,几乎所有的步兵战术都是从西点军校的陆军教科书上复制下来的,训练残酷而繁重,每周都有士兵被赶出训练营,坐上回国的运输机,为了自己能留下来成为新三十八师的一员,方靖边他们甚至到晚上十点还在野外全副武装的进行战术对抗。

    平心而论,美军在技战术方面非常的灵活,攻击手段尤其多变,部队协同良好,当然,这是建立在美军强大的通讯能力上的,但现在,新三十八师也拥有接近美军二线部队的装备,从某种角度来说,美国人的这些东西是很适合远征军的,在接近三个月地狱般的训练后,方靖边他们已经完全脱胎换骨了。

    这天,暂一连正在进行一场攻坚战的演习,方靖边带自己班的士兵们刚刚夺取了一栋废墟,忽然听到远处训练场爆发出一阵欢呼声,而高台上的哨兵也打着手势让他们回训练场,方靖边有点奇怪,带着士兵跑了回去,这时他看见了他们这些学生兵参军前的偶像,也是他们未来的师长——孙立人,其实孙立人现在是新一军的副军长,但即使是日后他成为新一军的军长,所有新三十八师的军官士兵们都还是称他为师长。

    孙立人看见这群快跑回来的士兵很是高兴,清华大学毕业的他在那个年代的将军中算是不多的异类,除了那个号称张飞的七十四师师长外,他的学历算中国军队中最高的,清华大学和佛吉尼亚军校的经历使他身上有种文人和武将融合在一起气质,他更愿意和方靖边们这种士兵们打交道,而不是和国内军阀部队的**们聊天,但他看见李杨衣领的扣子没有扣好的时候,眉头却皱了起来,他平时最注重的就是仪表,说道:“你衣领怎么回事?“

    李杨愣了愣,还不知道这位大名鼎鼎的将军说的就是自己,身后的另一名士兵轻轻推了推他,他才反应过来,说道:“长官,刚才训练不方便,就解开了。“

    孙立人哼了一声,说道:“现在训练暂时结束了,为什么不扣好?“

    李杨说不出话来了,只有立正站好,这实在也是有点怪不得他,基米尔平时虽然动辄对他们挑三拣四,罚他们搬着石头在营地里来回跑步,但除了训练课程以外,对这些服饰细节之类的却很少干涉,他的理论是“只要能打仗的士兵,就是最好的士兵“,其他的事情都靠边站,实际上这也是美国基层军官的普遍看法,所以他们往往对英国军人过分修饰自己的仪表觉得好笑,有一次正好有群盟军军官从训练场旁边经过,基米尔故意大声对方靖边他们说道,“如果还有五分钟,阵地就会被日本人占领的话,你们猜各国军人都会利用这段时间做什么?“方靖边等人只有摇头,基米尔放肆地笑着说道:“如果是法国人,他会用这段时间给情人写信,如果是德国人,他会写份书面作战报告,说明这次战斗的经过,但要是英国人的话,他会仔细地整理好领子,然后刮干净胡子,最后用最标准的军姿站好,等日本人到来的时候,他投降了!“中国士兵们当时都哄的一声笑开了。

    但孙立人却这点和英国人相似,认为军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尽量保持完美的仪表和风度,他走了几步,站在李杨的面前,大声说道:“别忘了,你是新三十八师的士兵!不是那些老兵油子!你的形象就是新三十八师的形象,除了在战斗中,任何时候都必须保持一个完美的形象!你给我绕着这个训练场跑二十圈。“

    “是,长官!“李杨敬了个礼,转身开始跑步,孙立人这才开始和其他的士兵们聊天,问了一些训练情况,然后就是生活上面是否适应,孙立人和关羽有点类似,虽然高傲并不平易近人,但对普通士兵却很关心,方靖边他们详详细细地回答了,孙立人忽然说道:“刚才我看了你们的训练,还算过的去,但有个问题,你刚才离那个机枪手不过三米远了,为什么不用匕首,却要用手枪?“他指的是顾枫,顾枫立正回答道:“报告长官,因为基米尔教官告诉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使用手枪。“

    孙立人侧头看着边上基米尔,后者耸了耸肩膀,说道:“将军,这是步兵操典的基本常识,我想身为佛吉尼亚军校最优秀毕业生的您,应该是了解这一点的。“

    孙立人点头道:“不错,这确实是基本常识,但这是美军的基本常识,却不是中国部队所应该遵循的,这种情况下,中国部队更应该使用的是匕首,或者是刺刀。“

    “不,将军,这支部队除了人是中国的以外,其他所有的装备都是美利坚的,当然应该遵循我们的规则。“基米尔理直气壮地说道。

    “有些规则并不适合中国军队。“孙立人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坚持,他想借这个机会让这群士兵们了解更多战术以外的东西。

    “恕我直言,我并不觉使用手枪这条规则有什么不妥。“基米尔觉得有点不可理解。

    “这很好理解,上尉,美军的基本常识只有在使用美国装备的情况下才是有用的。“

    “可现在他们不正是这样吗?“

    “可其他的中国军队都还装备着中正步枪和刺刀!他们没有手枪,而这些士兵们,有可能以后就会成为其他中国军队的骨干,到时候他们怎么和自己的士兵协同作战?更重要的是,谁能保证新一军永远都能使用美国武器?永远都有美国的炮火支援和空军配合?“孙立人越说越快,他说道:“或许在日本人完蛋之前,那是可以的,但新一军并不是打完日本人就解散的,它还要成为中国军队的基础和典范,到那时候,谁能保证还有美国装备给我们?上尉,新一军并不是山姆大叔对付日本人的一把刀,而是中国手里最锋利的剑,这把剑应该是适合握在中国手里,而不是美国手里,离开美国就不能使用,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孙立人顿了顿,接着说道:“我会和你的上级商量,一定要在训练中加上白刃战这一课!一个连冷兵器都不敢用的军人,还不如妇人!至少她们还敢用菜刀!“

    基米尔涨红了脸,抗声道:“将军,训练上所有的事情都应该是我们做主!你没有权力这么做!“

    孙立人冷笑道:“等你的军衔上多一颗星的时候再和我讨论这个问题,你已经浪费了我太多的时间,恕我直言,你们美国人永远都不会了解白刃冲锋对于一支部队的士气是多么的重要!“

    听到这里,随行的几个中国军官包括114团的团长李鸿都忍不住暗暗点头,是的,一支部队必须有极强的约束力和高涨的士气才能组织一次完美的白刃战,或许新一军以后永远都用不着白刃战,但对于眼前这群学生兵来说,这倒是一个不错的心理课程,至少可以让他们更好的贴近战场,事实上,这也是孙立人的目的之一。

    几天后,经过远征军高层和美方的磋商协议,在兰加训练营的时间表里,加上了白刃战这一课,但由于武器的原因,许多士兵手里的冲锋枪没有办法装备刺刀,这方面始终成了这支部队的一个软肋,在不久后的丛林战中,经常遇到各种短兵相接的情况,中国士兵们为这个弱点付出了血的代价。

    注:在印度的时候,中国远征军的高层和美军的关系一般都很恶劣,据新一军的军官们回忆“当时受尽了美国人的气。“但普通士兵们却往往和教官们很谈得来,因为美国教官没有架子,不像远征军军官那样严厉,等级森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