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世界lll尊上 » 第867章一个月后

第867章一个月后

    南北隋初时期,《周易参同契》在社会上公开传布,促进了内丹学的发展。据《罗浮山志》载,青霞子苏元朗于隋开皇中.来居罗浮,归神丹于心炼,“自此道徒始知内丹矣”。唐代丹家以张果与司马承祯对内丹学之发展贡献最著。

    隋代道士苏元朗将《龙虎经》、《参同契》、《金碧潜通诀》纂为《龙虎通玄要诀》,以人身为鼎炉,精、气、神为药物,模拟金丹术的炼制过程,套用外丹术语,归神丹于心炼。然而不管哪种丹道,其基本特点都是不着相不落顽空,离四句,越百非,而超终究涅槃。在以此为基础,最终清虚无为,破迷明道。

    唐代高道司马承祯著《服气精义论》以及《天隐子》、《坐忘论》等,主张“收心”、“守静”,将道家的清静止水的思想融汇入道教气功中来。司马承祯将儒家、佛家的炼养理论融入道家炁功,在内丹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摄养枕中方》等书,讲行气、仙药、金丹、养性、房中、炼养诸术,极为丰博,代表唐代道教修炼方术的空前繁荣。道教中出现了一批内丹家,如刘知古、吴筠、罗公远、叶法善、张果、陶植、羊参微等。内丹著作亦大量出世,如《日月玄枢篇》、《通幽诀》、《上洞心经丹诀》、《大还丹金虎白龙论》、羊参微《元阳子金液集》、《还丹金液歌》、林太古《龙虎还丹诀颂》、张果《大还丹契秘图》(《云笈七签》卷72还收有草衣洞真子《真元妙道修丹历验抄》)、吴筠《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陶植《还金述》和罗公远、叶法善注的《真龙虎九仙经》、通玄先生《玄珠歌》、岳真子《玄珠心镜注》等,可知内丹学在唐代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

    唐末五代,是内丹学渐步完善成熟的时期。迨至金宋,内丹学逐渐排斥外丹在道教修炼方术中占据统治地位,使道教修持方术脱离开葛洪《抱朴子内篇》的框架,为之一变。因而方维甸《校刊抱朴子内篇序》云:“迨及宋元,乃缘《参同》炉火而言内丹,炼养阴阳,混合元气,斥服食胎息为小道,金石符咒为旁门,黄白玄素为邪术,惟以性命双修,为谷神不死,羽化登真之诀”。自此以后,内丹学不断汲取儒、释、道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发展中又分宗分派,相互促进,经过一千多年逐步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相传唐时,钟离权、吕洞宾、刘玄英以内丹度人,奉《周易参同契》为丹经之祖,为道教南北之金丹派开宗立基。施肩吾撰《钟吕传道集》阐发他们的内丹学说。陈朴著《陈先生内丹诀》,将钟吕丹法在自己的修炼实践中重新去体验、创造。另有道教学者崔希范,著有《入药镜》,为内丹史上颇有影响的著作,相传吕洞宾有“因看崔公《入药镜》,令人心地转分明。吕洞宾著有《采金歌》,清代傅金铨作《济一子道书》,《采金歌》便为其中《道书五篇注》的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