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我这几年的大冒险 » 第二百三十二章 伐赵

第二百三十二章 伐赵

    我心中已然明白这位赵中尉是看上了我的女儿才对我如此巴结!

    哎!其实这也无可厚非,只是对他我还是了解得太少了,曼蒂天真单纯哪里知道人心险恶啊!况且这达斯力魔星人和墨丽星人结合后能不能生出孩子我都不知道!虽然我们都是同一个祖先,但是毕竟在两个不同的星球上各自进化了十万年啊!

    我正走神的时候,突然听到佣人通报有内廷侍者前来传召,秦王命我进宫,我不知何事,暂时放下自己的心思,急忙就随侍者进了宫。来到咸阳宫大殿一看,文武重臣几乎都在,我预感到秦王可能真要再次对赵国采取军事行动了。

    “国师,大王正与我等议论出兵赵国之事,不知国师意下如何?”丞相李斯颇为客气的问我。这些文武大臣自丛见到飞船后,对我也恭敬了很多。

    “大王,依臣的意思,现在可以出兵赵国!”没想到刚刚赵高教给我的那一套,我马上就可以活学活用了。

    “哦!国师上次是反对出兵的,这次如何有主张出兵啊?”王翦从武将队伍里站了出来,急不可待的问我。

    其实我能看出这位王将军是非常渴望能带兵攻赵的,只是害怕李牧,而且一旦兵败嬴政也饶不了他,秦将桓齮攻赵失败后不敢回国,逃到燕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至今嬴政仍对桓齮恨之入骨。

    我哈哈大笑:“王将军!为将者当因地制宜,通天文知地理,应时而为,随机而变,如此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没想到这蒙恬还真是一个将才,说起来一套一套的。

    我接着把赵高说给我听得几乎一字不差的又转述了一遍。

    大殿内雅雀无声,嬴政听得也是连连点头。

    那李斯似乎有点受不了了,因为他这次是反对伐赵的。

    “大王,国师所言确是有理,可是我记得上次国师还说哀兵必胜啊,现在赵国全国大旱,又赶上春荒,这样他举国都是哀兵啊!加上李牧和司马尚深得赵王信任,我看还是等等再说”

    嬴政一时没有说话。

    顿时朝堂之上议论纷纷,大臣和将军们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一个伟大的统帅,听取不同的意见并不难,难的是他要一眼就看透事情的本质排除干扰,从众多纷繁复杂的意见和建议中,找出最正确的那一个,并且有一锤定音的勇气。而不是朝令夕改,优柔寡断。

    我没有说话,有些事情别人就算想帮你也是帮不了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角色,现在就到了考验嬴政的时刻了,因为他的角色是秦王,最终的决定要他做出,而因此带来的后果也要由他来承担。

    “国师既然力主讨伐赵国,可愿领兵前往”嬴政还是没有立刻做出决定。

    我说道:“大王!既然我主张伐赵!我如何不敢前往,不过大王要答应我两个条件”

    “国师请讲,只要能灭掉赵国!别说两个条件二十个条件孤王也答应你”。

    “哈哈!不用那么多!两个足矣!第一我去,我却不是主帅,我可为军师。领兵打仗还要借重王翦将军,第二大王马上派人说服齐国,让他不要援赵”我知道这第二个条件一定是脑中的蒙恬的思维提出的。看来这蒙恬他竟然想到赵高没有考虑到的!

    看到秦王和李斯不太理解,我继续说道:“王将军乃我秦国上将,屡立战功,能与李牧对阵者非他莫属,此前王将军曾惜败于李牧,此次若能得王将军前往,他必定拼死力战,为秦国也为他自己赢得尊严”我借机狠狠的捧了一下王翦,如果要一同伐赵,必须和他处好关系。

    那王翦毕竟是个武人心思,听我这么一说,顿时热血沸腾,对嬴政说道:“臣愿随国师伐赵,如不能胜,定自刎于阵前。”

    嬴政没有理他,继续问我道:“国师只让我派人稳住齐国让他不要援赵,难道不怕其他诸侯国援助赵国?”

    我哈哈大笑:“大王”四国之中魏国自顾不暇,燕国与赵有仇,且燕王鼠目寸光定然不会援赵,楚国距赵路途遥远,想援助也援助不了,因此只要齐国不援赵国则大事可成!”

    嬴政猛听罢猛的一甩手:“孤即派王翦为伐赵大将军,国师就暂时屈居军师一职,克日起兵二十万,讨伐赵国”

    “大王还是再考虑考虑吧!”李斯脸色极其难看。

    “不用考虑了!孤意已决”嬴政挥手走进了后殿。

    我回府之后,马上让义法哲选出十名大脑中已经植入飞刀芯片的族人,作为我的护卫,克斯玛和义法哲本要和我同去,但是我担心曼蒂和族人营地的安全,还是让他们留下了。临出发前我刻意叮嘱曼蒂让她不要和赵高走得太近,这丫头满口答应,我也只能将信将疑。

    十日之后一切准备妥当,我与王翦领兵十五万,从太原出井陉,进攻赵国都城HD北面。另一秦将杨端和率河内兵五万,从邺邑、经安阳,进攻HD的南面,与上次王翦进兵路线一样,两路大军南北夹击HD。赵王迁闻讯果然派李牧和司马尚率军抵抗。

    李牧确非浪的虚名,他再次准确判断出了我们的出兵方向,将他的主力移到井陉关,以阻挡我和王翦,同时派他的副将司马尚率另一军到HD南面抵御杨端和。由于和秦国数次交战,李牧虽然取胜,但是也元气大伤,再加上军粮不足,所以他仍采用筑垒固守,避免仓促决战的方针。我和王翦率领主力轻易攻取了番吾,前方就是井陉关,只要能通过井陉,以后就一马平川,赵军无险可守,攻下HD易如反掌。可是我军到达井陉关后,屡攻不克,反而伤亡不少。于是两军就在这井陉关形成相持不下的局面。一切果真如赵高所料!

    而与此同时,秦军南路也遇到了相同的困难,司马尚选择有利地势进行防守,杨端和求战不得也是毫无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