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万象朝宗 » 122章 举头三尺照人心

122章 举头三尺照人心

    大青山青牛观前的石广场南北阔达数十丈,宽也有近二十丈,一边是数百级的山门石阶,一边是古朴庄严的百年道观,经过一番简单布置,此正是坐而论道的最佳场所。

    天还未亮,边军就就在山脚禁止游人香客上山,起个大早却吃了个闭门羹的游客本来一肚子怨火,但瞧着封山的是披甲执刀的凉州边军,没谁跟自己过不去,只能返回,改日再来碰碰运气了。

    凤仪书院一行在曹破败领着飞云卷护卫下,送雍不昧灵柩上山。

    陶弘老道长未卜先知的已经在后山腰一幽静之处选好了地方,只待故人归来长睡。

    灵柩上山,凌云和李吹雪两位道长带着斋醮法器来替师傅送故人一程。

    曹破败带着熊十二、华风虎、张重华几个又从山上下来,刚到山脚就碰到五骑联袂而至,顿时放下心。

    他心目中的天人兰十一郎白衣飘飘,与书院凤东篱两骑当先,后面跟着宇文秀色,杨朝宗和老刀把子在最后。

    杨朝宗一看到曹破败他们那脸色,心中一热,偷偷打了个“妥了”的眼色,随即招手一起上山。

    没有半句多余,甩镫下马。

    卯正刚过,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照得大青山铺就一层耀眼的霞光,宛如世外仙境。

    杨朝宗没有看日出的心思,独孤相比他们早一个时辰出发,现在和关海山“哥俩好”搂腰搭肩看“他娘的日出”?

    等下关海山突然看到宇文秀色,会不会急火攻心、到底暴毙啊?

    想到这里抬眼看向走在前面的宇文秀色,眼光不听使唤的从上往下移,忍不住咽下一口口水,唉,多好的机会,就这么浪费了,可耻啊!

    来大青山的路上,宇文秀色始终寒霜罩脸,一言不发。虽然知道向她动手的是关海山,救她的是杨朝宗,也没给杨朝宗好脸子。

    兰十一郎与凤东篱并肩而行,温言笑道:“先生不大厚道啊!”

    凤东篱手里拎着个酒壶慢悠悠的拾级而上,所有人随着他的步子,不紧不慢。他头也不回,瓮声瓮气道:“老夫向来不厚道,比不得你们雍凉。”

    杨朝宗有些纳闷,老神棍什么时候变得酒不离身了?当初在昊阳初遇,一路西行到雍州,没见他好这一口啊?

    兰十一郎知道他意有所指,轻轻一笑,又放低语声又道:“不过我还是要替大将军谢过先生。”

    凤东篱冷哼一声道:“老夫虽说和你们大将军有些渊源,还没到他谢我的份上。”

    兰十一郎不以为意,失笑道:“也对,你该谢他才是。”

    凤东篱嘀咕道:“女人太能干可不是什么好事!还没把自己嫁出去。”

    兰十一郎淡然道:“我和先生一样的心思,嫁不嫁有什么关系?”当年大将军和凤东篱二次晤面之时,她就在一旁。

    凤东篱望向山顶,已可看到青牛观的飞檐了,他缓缓说道:“这青牛观可没有牛啊。”

    孟神通接口道:“当年老子骑青牛过此,一直往西而去,说不得哪天就回来了。先生有个弟子叫秋殇之,想留在凉州,先生以为何如?”

    凤东篱漫不经心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留不留在他自己。”

    西北的日头要比关内起得晚,但一出来就有些烈,兰十一郎抬头看了看,突然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这天好像要变了。”

    烈阳当空,哪来的变天?

    凤东篱摇了摇手中的酒壶,打开喝了一口道:“这西北什么都好,就是日头大了些。”

    兰十一郎微笑不语。

    来到山顶,青石广场上稍稍做了些布置,摆下了桌椅茶具,一副开门纳客的架势。

    先上山的独孤相、关海山等人不知去了哪里看日出,没有半个人影。

    凤东篱自顾进观,杨朝宗和孟神通使了个眼色,快步跟上。

    凤东篱道:“雍州上下这么用心,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了?”

    杨朝宗小声道:“先生就别小子打哑谜了,小子可没那么好的悟性,就跟听天书似的。”

    凤东篱哑然一笑,“好戏还没开锣,那你随老夫先走走看看吧,是好是坏老夫也无能为力咯。”

    杨朝宗随在凤东篱身后,越过观内放生池,往里走去。放生池内有几座假山石露出水面,上面几只老龟正在晒太阳,池内数株睡莲,叶子上珠光滚动。

    观内没到几个道士,该是事先得到知会,避往别处了。

    凤东篱跨过门槛,进到并不算如何雄伟的大殿,殿内供奉着道家诸位仙家仙长,要么慈眉善目,要么怒目眦眉,俯视着世间百态。

    “小子,你看着大青山咋样?”凤东篱突然冒出这么一句。

    杨朝宗老实道:“虽处西北,也算桃园。”

    凤东篱摇头笑道:“桃园个屁!就是个睡觉的地儿。”

    杨朝宗笑道:“自是比不上翠峰山了,但在凉西,找不出第二个更好的地方了。”

    凤东篱一尊尊神仙看过去,随口道:“世人都说神仙好,确实好啊,不悲不喜,无风无雨,还披着一身金漆,世人就算再怎么饿肚子,也要把它供好。”

    杨朝宗不敢接他的话往下说,只道:“世上真有神仙吗?”

    凤东篱淡然道:“有或没有,老夫也不敢断言,反正我是没见过。”

    杨朝宗点头道:“有没有、见没见过不重要,人心里有就行。”

    凤东篱神情微动,沉吟道:“那还是有的好。虽说世人大多平时不烧香,但有个地方烧香总比没有的好,举头三尺可照人心。”

    杨朝宗默然点头。

    大殿后是一座院子,两旁有多间房屋,该是观中道士们平日里的起居之室。

    往前是一道蜿蜒而上的石阶,石阶后又有两座建筑。

    凤东篱继续往上走,口中道:“前朝元家出过两位枭雄皇帝拓跋健和元离火,最后仍是得国不过甲子有余便灰飞烟灭,小子你可知为什么?”

    杨朝宗哪想到他会突然问起这个,不过还是开动脑筋,思索道:“小子以前没想过这些问题,我觉得应该一来是时运不济,二是道统不顺吧。”

    凤东篱笑道:“道统不顺?倒也不不无道理,元家原本是鲜卑血统,虽然由吃肉换成了吃草,可到底是不习惯。元家两代雄主一意汉化,谁知画虎不成反类犬,最终猫不猫犬不犬。想当年,拓跋健何等枭雄?南征北讨,灭国无数,好不容易得到的半壁江山,也不过转眼即过。”

    杨朝宗向来不喜欢读书,偏对历朝历代逸闻典故颇有兴趣,在昊阳时只要是史书典籍,不管是管家正史还是各家野说他都能看得津津有味。

    拓跋健他当然知道,还知道他生了个同样枭雄的儿子元离火,衣冠南渡后纷乱近百年的北方最终在他手里得到了统一。

    (今天有事外出,提前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