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战贫玉皇山 » 第2章、痛苦抉择

第2章、痛苦抉择

    这个学期,对梁铸成是个煎熬。

    高考备考像是大战之前的备战,考场似乎是烽火连天的战场。

    教室的黑板上面,张贴着醒目的标语: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学生们个个都是拼命三郎,一头扎进教室里,把头埋在书堆里,夜以继日地复习功课。

    梁铸成在刻苦复习的同时,还在操心着家里的事情。家里不通电话,他只好每半个月给父亲写封信,询问父亲的病情,嘱咐他及时治疗。

    梁忠义为了让儿子专心复习,每次来信都说自己的病情已经好转,不让他操心。

    转眼之间,高考时间到了,梁铸成拖着疲惫的身体,加入高考大军。

    梁铸成参加完高考,迈着沉重的步子走出考场时,已胸有成竹,依自己的预估分数,上大学没有问题。

    高考对于梁铸成而言,只是高中阶段的终结,并不意味着新学业的开始,而是新生活的开始。

    因此,参加完高考,领了高中毕业证,梁铸成收拾好行李,把几十本课本和学习资料打成捆,依依不舍告别了老师和同学们,搭上了回家的客车。

    客车只能通到乡政府所在地沧浪集镇,梁铸成回家还要走三十多里山路。

    下了车,梁铸成来到沧浪乡九年一贯制学校,见了在上七年级的弟弟梁振涛,给他留下五十元钱——这是他从牙缝里省下来的生活费,还送了弟弟一本英语辅导书。

    梁振涛像梁铸成一样,学习非常用功,从小学到初中,他的成绩一直保持在年级前三名。以他平时的成绩,考上水城县重点高中没有悬念,考上市级重点高中也有把握。

    能考上县级以上重点高中,如果不出意外,就意味着能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最起码考上一本没有问题。

    梁铸成清楚,依目前的家境,供两个大学生,根本不现实。如果自己去上大学,家里根本没有能力支付学费,会把一家人拖垮,甚至影响弟弟上学。

    弟兄俩个,只能一个上大学。

    梁铸成当大哥的,决定把这个机会留给弟弟。

    作为家里的长子,梁铸成别无选择。一方面要为父母分担家庭困难,另一方面,他不能不顾弟弟梁振涛,他年纪尚幼,成绩优秀,一定能考上好大学,了却父母的一个心愿。

    梁铸成要挑起大梁,竭尽全力,把梁振涛供到大学毕业。

    梁铸成告别弟弟,挑着行李,踏上了回乡的崎岖山路。山越攀越高,羊肠小道越来越难走。

    此时此刻,梁铸成感到肩上的担子像心情一样越来越沉重。

    梁铸成登上玉皇顶,放下行李,在一块石头上坐下来。

    玉皇顶是玉皇山村最高的山峰,海拔一千零三十一米,古树参天,郁郁葱葱,常年云雾缭绕,如人间仙境。

    梁铸成自小就喜欢听爷爷讲故事,他们坐在院子里,爷爷指着高嵩入云的玉皇顶,讲玉皇顶的由来,讲发生在玉皇顶的故事。

    玉皇山村地处秦巴山腹地,秦岭南麓。

    眺望山下,玉皇顶北麓,村庄零零星星散落在七沟八梁里。

    这个几乎与世隔绝、被世人遗忘的山村,这个贫穷落后的山村,却有一个诗意的名字——玉皇山村。

    梁铸成清楚,玉皇山村的现状,村民的日子,与诗意无关。

    梁铸成还清楚,从今天开始,自己的生活与诗意无关。

    高嵩的玉皇顶,把玉皇山村与外界隔离开来。玉皇顶,成了贫穷与富裕的分界线。

    玉皇顶也是气候的分界岭,现在已经进入盛夏,山外热浪逼人,翻过玉皇顶,则凉风习习,晚上睡觉还要盖被子。

    梁铸成身上的汗水经凉风一吹,一阵凉意袭来。他紧了紧脖子,扣上了衬衣扣子。

    从玉皇顶下山回家,以他的速度,也需要一个小时。

    梁铸成现在还不急于回家,他思考着,回去后怎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和爷爷,怎样才能让他们接受自己的想法?

    梁铸成想了一个又一个方案,他必须要找一个他们能够接受的理由。

    看看天色已晚,梁铸成挑起行李,沿着崎岖山路,朝着家的方向,下山而去。

    母亲见大儿子回来了,连忙张罗着饭菜,犒劳犒劳辛苦上学的大儿子。

    母亲炒了一盘腊肉,一盘红薯粉条,一盘炒西红柿,一盘凉拌生菜,下了一锅面条。

    爷爷和父母围坐在桌子边,陪着梁铸成吃饭,心中充满了期待。他们急于想知道梁铸成考得怎么样,但是看到梁铸成吃得正香,没好意思张口。

    梁铸成吃完饭,帮着母亲收拾好碗筷,母亲洗碗去了,他陪着父亲和爷爷聊天。

    梁铸成见父亲面色灰暗,出气像拉风箱似的,不停地咳嗽,痰却像是被压在气管里,咳不出来,脸憋得发紫。

    梁铸成坐在父亲身旁,轻轻拍着他的后背,咳嗽稍微缓和了一些。

    看到父亲的身体状况,更加坚定了决心,回来吧,这个家离不开我。

    梁铸成要找一个合适时机,向父母和爷爷摊牌。

    这段时间,梁忠义的心里像是压了一盘石磨,沉甸甸的。两个儿子都争气,都懂事,学习都用功,成绩都好。

    梁忠义嘴上说,一定要供两个儿子都上大学,其实心里一直没底气,他知道自己没有那个能力。

    要是身体不出意外,他再苦再累,毫无怨言。

    可是现在自己成了废人,家里的顶梁柱倒了,靠什么供两个儿子上学呢?

    梁忠义心里十分矛盾,如果儿子学习不好,考不上也就罢了,可是两个儿子一个比一个优秀,考上大学是他们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如果放弃,岂不害了他们一辈子?!

    如果儿子考上大学,自己无能为力供他们上大学,当父母的怎么过得去那道坎?

    梁忠义既希望梁铸成考上大学,又担心没钱供他上大学。

    真是难死了!

    想到这里,梁忠义心里的愧疚越来越大。

    梁铸成见父亲闷闷不乐地坐在那里,知道父亲的心思。

    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无论成绩如何,他会毫不犹豫地放弃上大学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