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战贫玉皇山 » 第5章、反对去煤矿

第5章、反对去煤矿

    副县长详细看了材料,又问了一下情况,然后拨通了县人社局局长的电话,让他启用建筑企业缴纳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先期兑付建筑公司农民工工资。

    他叮嘱县人社局长,务必迅速督办,把农民工工资兑现到位,确保农民工能回家过春节。

    对企业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要依法从严处理。

    出了副县长办公室,余荷告诉了她的手机号码,梁铸成记下来,她问梁铸成的手机号码,他说村里还不通手机信号,等以后有了手机就告诉她。

    腊月二十九,梁铸成和三十多个农民工,终于拿到了工资。

    三十多个工友,像是商量过似的,每人拿出二十元,算是感谢梁铸成为他们讨薪的辛苦费。

    梁铸成谢绝了,他摆摆手说:“我们都是打工的,大家都不容易。大家赶快回去过年吧。”

    梁铸成领了三千元工钱,这是他高中毕业后挣的第一笔钱。

    在商场里,他给爷爷、父母各买了一件袄子,给弟弟买了一件夹克,总共花了六百多元。

    剩下的两千多元,他准备给父亲一千元买药,给弟弟留五百元生活费,其余的钱为家里办点年货。

    这年春节,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为平时宁静的玉皇山村制造了一些动静,昭示着春节来临了。

    除此之外,村里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热闹。

    梁铸成小时候,刚刚记事,每年春节村里都要玩花灯,玩灯的,看灯的,热热闹闹,像个过年的样子。

    自他上学开始,村里再没有玩过花灯。听父亲说,老年人玩不了,年轻人没兴趣,不会玩。

    这些年来,村里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在外挣点钱,回家过年,不管别的买不买,鞭炮是少不了的。从除夕那天开始,比着放,于是,每年春节鞭炮声之后,外面一地纸屑,到处弥漫着火药味。

    不知道从哪年起,村里除了鞭炮声,还传来一阵阵哗哗啦啦的麻将声,把宁静的村庄,搅得烦躁起来。

    大年三十,就有村里的年轻人来约梁铸成去打麻将,梁铸成说不会,也没有钱,来人失望地走了。

    正月初一初二两天,梁铸成带着弟弟梁振涛,去了舅舅家和姑姑家拜了年,然后就守在家里,陪着爷爷和父母。

    春节前后,由于气温骤降,父亲的病情有所加重,天天窝在家里,不敢出门。

    初三这天,梁铸成陪着父亲和爷爷在屋里烤火,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他想正月十五以后,跟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去西山煤矿打工。

    梁忠义一听,连忙摇手,坚决反对他去煤矿。

    爷爷也反对,他说家里再困难,也不能去煤矿挖煤,那是拿性命换钱。

    爷爷说:“宁愿在家种地,日子过得紧巴一点,也不要去煤矿。”

    梁铸成说:“村里那么多人都去了,他们都不怕,我也不怕。”

    梁忠义着急地咳嗽不止,脸憋得发紫。

    爷爷坚决反对,说:“你爹成这样了,你咋能去?别人我管不着,你绝对不能去!”

    梁铸成极力说服爷爷和父亲:“煤矿打工虽然辛苦,危险大一些,但是收入也高,有两年时间就能把外债还清了。”

    梁忠义反对梁铸成去煤矿打工,自有他的理由。

    梁忠义在煤矿打工三年多时间,他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了几起矿难,那真是提着脑袋挣钱。

    这些年来,玉皇山村外出打工的以两类为主,一部分在建筑工地打工,主要分布在各个城市。另一部分在煤矿打工,主要在西北部。

    挖煤是力气活,没有技术含量,只要身体好,能吃苦,都能挣钱。

    这些年,村里挖煤挣钱的不少,有的在沧浪集镇买了房,还有的在城里购买了商品房。村里几家盖砖房的,都是在煤矿打工的。

    可是,在煤矿打工风险很高,出事故的也不少。

    梁忠义亲眼所见,村里先后有七人在煤矿事故中丧生,十几人受伤致残,梁忠义是其中一个,不幸中的万幸,他虽然受了伤,但是好歹保住了性命。

    梁忠义绝不会同意儿子走自己的路子,为了给他还债去冒生命危险。

    父母和爷爷的态度坚决,梁铸成进退两难。

    家里有七亩土地,种的再好,也仅仅满足口粮,再加上喂几头猪,挣点工夫钱。

    显然,靠种地还债,那是不现实的,出去打工是唯一出路。

    去哪里打工呢?

    梁铸成一时半会儿没有方向,只能选择去煤矿挖煤。他明知挖煤的危险性,可是他没有更好的选择。

    梁忠义咳嗽了一阵,说了他的想法:

    “家里的地平时也就是锄草追肥,你妈和爷爷能将就着干。你就近在县城里找点活干,收种的时候再回来帮个忙,能两头兼顾一下。”

    梁铸成理解他们的苦衷,他们为了自己的安全,宁愿钱少挣一些,日子过得苦一些,也不让自己去冒着生命危险去挖煤。

    事已至此,梁铸成不能让父母和爷爷为了自己操心。

    正月初八那天,他带上行李,去了水城,找点事做。

    梁铸成就读的高中,就在水城城区,汉水之滨。

    他对水城熟悉,在那里找点事做,应该没有多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