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战贫玉皇山 » 第43章、募捐倡议

第43章、募捐倡议

    为了筹措路基资金,余荷和梁铸成商量后,策划组织了一次募捐活动,名称叫“心系玉皇山天堑变通途募捐活动”。

    余荷把募捐方案做好以后,制作了一个募捐倡议书,分别在水城网、车城网发布。

    募捐活动分为现场募捐和网络募捐。

    现场募捐地点设在玉皇山村小学。由梁铸成负责组织。

    由于玉皇山村不通网络,网络募捐主要采取公布捐款账号,通过银行汇款方式捐赠资金。

    村里现场捐款活动当天,在外打工的回来了一百多人,现场募捐九万三千多元。

    梁铸成发小王志进当场捐了一万元。

    他上次回来想承揽修路工程,因资金缺口大,担心贴钱,放弃了。他说这次专门回来,带头捐款,一是为了全村老百姓做点事,二是支持梁铸成把路修通。

    还有些在外打工没有回来的,通过银行汇款,捐了三万多元。

    加上村组干部捐的两万一千元,余荷捐款五千元,周泉和刘文毅各捐款一千元,募捐活动共捐款十五万余元。

    这个数字已经超出了梁铸成的预期。

    可是,那么大的工程量,区区十五万元,只是杯水车薪。

    居住在村内的村民们,捐款情况并不理想。

    雷作田不厌其烦地家家户户做工作,村里的群众异口同声支持修路,但是荷包是瘪的,拿不出钱。

    刁新怀和村会计唐道有待在村委会里,坐等村民上门捐款。

    刁新怀见没有多少人捐款,在村支部会上提议,干脆村里统一定个标准,全村除了五保户、低保户、特困户,每户集资一千元,估计全村能集资四五十万元,加上已经捐款的十五万多元,差不多五六十万元,就可以动工了。

    雷作田摇摇头说:“现在是啥形势了,你还在打集资的主意,违反政策的事,我们坚决不能干!”

    刁新怀嘟囔着说:“这不能干,那不能干,这路还修个球!”

    雷作田叹了一口气说:“说来说去,还不是村里穷,老百姓穷。”

    梁铸成见他们还有为难情绪,打定主意,不能再拖下去了。

    他说:“虽然这些资金办不了好多事,但是如果等到把资金筹集够了再修路,不知道等到猴年马月,我们可以先动起来,边修边想办法。”

    这个办法雷作田也想过,只是有了以前的教训,不敢贸然动工,他担心再搞个半拉子工程,对上对下都不好交差。

    尽管如此,雷作田明确没有反对梁铸成的建议。

    梁铸成提出先动工,自有他的理由,县交通局已经下达了路面硬化补助资金计划,应在一年内实施。

    如果路基迟迟不能动工,路面工程就不能实施。

    他见大家都不吭声,接着说:“我算了一下,这十五万多元,如果购买炸材,够用一个月时间,如果请一台勾机,按天计算费用,够用一个半月左右时间。”

    刁新怀提出异议:“说着容易,钱用完咋办?再停下来等钱?”

    他还说:“现在不让集资,别指望老百姓捐款。你们还是到县里去,多磕头多烧香,把钱争取回来,再动工也不迟。”

    梁铸成说:“车到山前必有路,与其坐着等靠要,不如先动工,干出点动静来,让上面知道我们在真干,说话才有底气。”

    雷作田点点头说:“铸成说得有道理,我们不能一直把眼睛盯着上头,给钱我们干,不给钱,我们也要干。”

    最终支部会决定,夏收夏种一结束,趁着劳力在家,抓住时机先动工。

    动工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梁忠义不让梁铸成操心地里的庄稼,让他安心把修路的事操持好。

    梁铸成又去了县交通局,找到张股长,汇报了通村公路建设的想法。

    张股长对玉皇山村的合理安排表示认同,表扬了梁铸成的勇气,同时提醒他两个问题:

    一是动工前一定要把设计方案做好,放了线再施工,避免走弯路。

    二是路面项目是年度计划,如果当年不能实施,省里就会收回计划。玉皇山村路基工程量大,投资大,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能久拖不决。

    张股长的提醒,正是他所担心的,修路不能蛮干,一定要有设计方案。

    上次申报项目时,张股长带着设计人员,只是对路线进行了初步勘察,大致测量了里程,估算了初步投资。

    但是进入实施阶段,一定要进行设计,按照设计图纸施工,不能想当然。

    可是按照投资概算,设计费又是个难题。

    梁铸成给张股长商量,请他出面给县交通设计院做一下工作,能不能先设计,以后有了资金再分期支付设计费。

    张股长解释,设计院是中介机构,靠设计费运转,他说了不一定起作用。

    梁铸成说:“请您先打个招呼,我再去找陈院长汇报。”

    张股长拨通了陈院长的电话,介绍了玉皇山村的情况,请他关照一下,先把设计方案做了。

    梁铸成见了陈院长,把玉皇山村群众出行难问题,修通公路的迫切性,以及村里的现实困难,详详细细作了汇报。

    虽然陈院长与梁铸成只是一面之交,但是他被梁铸成的精神所感动。

    玉皇顶山势陡峭,地质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梁铸成诚恳邀请陈院长去村里看看,亲临现场指导一下。

    一般情况下,设计院都是安排设计人员去现场开展外业工作,除非大工程,或者遇到复杂的疑难问题,陈院长才会直接参与。

    梁铸成不知道,陈院长是铁道兵转业到设计院的,在部队就是搞勘察设计的。后来设计院改制,走向市场,他带着一班人在夹缝中生存。

    这个在部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仿佛从这个充满朝气的年轻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过去。

    他答应了梁铸成的邀请,决定去玉皇山村现场看看。

    路上,梁铸成一边走一边向陈院长介绍着村里交通的现况,谈他对修路的建议。

    陈院长边走边看,一直登山玉皇顶。他放眼四周,感概万千,没想到这样一个美丽如画的地方,却被一座大山挡住了去路,成了与世隔绝的地方。

    进了村,天色暗了下来。

    梁铸成请陈院长到他家里住。

    一进院子,梁忠义跛着腿出门迎接。

    梁铸成向父亲介绍,这是县交通设计院陈院长。

    进了屋,在昏暗的灯光下,陈院长握着梁忠义的手,盯着他的脸,左看看,右看看,然后疑惑地问:

    “你、你是老梁,梁忠义?”

    “我是。”

    陈院长好像不相信似的看着他,又问:“你真是梁忠义?”

    梁忠义不知道陈院长为什么反复询问自己的姓名,又点点头,十分确切地回答:

    “不错,我已经叫了五十多年的梁忠义,从没有改过名字。”

    这时,陈院长猝不及防,一把抱住梁忠义,大叫:

    “班长,我可找到你了!”

    陈院长的举措,使梁忠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他望着陈院长亮亮的脑门,又看看他的脸,似曾相识,又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疑惑地问:

    “陈院长,你认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