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战贫玉皇山 » 第54章、大胆设想

第54章、大胆设想

    玉皇顶南坡路基已经到了半山腰。

    雷作田守在工地,跑上跑下招呼着,一刻也不敢放松。

    他把挖掘机师傅盯得紧紧的,只要是挖得动的地方,他坚决不爆破,能省就省。

    挖掘机施工不是也要钱吗?雷作田有他的算盘,买炸材要现钱,算下来成本高。

    而挖掘机是王志进的,梁铸成和他谈好了,可以赊账,每只要把油加满就校

    至于什么时间结账,他才不管哩,让梁铸成和他谈去。

    挖掘机师傅每工程量都是满负荷,就有些牢骚,叫唤着太累了。

    每晚上,雷作田让工地上的厨师炒几个硬菜,他自家酿造的苞谷酒,醇香解乏,几杯酒下肚,挖掘机师傅浑身舒坦,一的劳累和牢骚也被化解了。

    雷作田还每给挖掘机师傅一包烟,时不时让他歇口气,抽支烟,喝口水,像是伺候亲爹似的。

    挖掘机师傅也是农民出身,见雷作田悉心照顾,心存感激,干活就更加舍力。

    北坡这边,刁家祖坟迁走后,分段施工的两段路基贯通了,工程进展顺利了很多。

    这上午,梁铸成把工地上的活路安排就绪后,翻过玉皇顶,去看看南坡工地上的情况。

    这时,已开挖的路基距玉皇顶垂直高度还有四百多米。

    雷作田仰头望着玉皇顶,对梁铸成:“铸成,这越往上,坡越陡,施工难度越大,按照预定的时间怕是完成不了。”

    梁铸成也望着玉皇顶,若有所思地:“雷叔,我就是来找你商量一下,看看下一步怎么施工的问题。”

    梁铸成摊开施工图纸,指着玉皇顶那一段路:“按照图纸施工,山顶要开挖三十多米下去,形成一个大豁口,才能降低坡度。”

    雷作田吸了一口烟,接过:“就是挖下去三十多米,坡度还不,每逢下雪,车子还是上不去。”

    这时候,梁铸成思考的不只是坡度问题,这段时间,他一直都在回想爷爷在世时,多次给自己讲述中原突围战,中原解放军浴血奋战玉皇顶的故事。

    玉皇顶是中原突围主战场,那是一块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三百多名烈士长眠在那里。

    如果开挖玉皇顶,中原突围战场遗址就会被破坏,包括那一片弹痕累累的古松将不复存在。

    他仿佛又看到爷爷深邃的眼神,凝望着玉皇顶,那眼神里,充满了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追思之情。

    梁铸成把想法告诉了雷作田,他想保护住玉皇顶中原突围战场遗址。

    玉皇顶是对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一片圣土,一旦破坏,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雷作田明白他的用意,提醒他,设计院在制订设计方案时,只是从最大限度节约资金的角度出发,没有考虑中原突围遗址保护这个因素。

    要是改变计划,必须修改施工方案。

    梁铸成指着图纸上的一处山坳:“这是玉皇顶南坡的秦岭沟,那边是北坡的雷公洼,这是山体最薄的地方,最好从这里打隧道。”

    当初,设计院初步设计时,他曾经提出过一个打隧道的方案,因考虑到投资过大,村里没有那个经济实力,只是作为第二方案,也是备选方案。

    打隧道,无论是降低坡度,还是减少距离,都是一个优化的方案。

    特别是从保护中原突围战场遗址这个角度,更是非常有必要。

    可是,钱从哪里来?这是雷作田最担心的事情。

    年轻人敢想敢干,是个好事,但是,也要切合实际,不能蛮干。

    他明确提出反对意见:“打隧道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是挖个红薯窖那么简单,我怕这事行不通。”

    梁铸成料想到雷作田会提出反对意见。

    雷作田担任村支书二十多年,受环境和条件的制约,加上长期的农村工作,经常处理老百姓家长里短这些琐事,眼界受限,思维模式很难跳出固有的圈子。

    梁铸成的思维方式则不一样,他是站在玉皇顶,看到更远的地方。

    玉皇山村的发展,不能就事论事,必须统筹规划。

    而修路是基础,第一步必须走好,不能走弯路。

    他对雷作田:“我再去设计院,和陈院长交流一下,看看能不能把方案优化一下。”

    雷作田嘱咐道:“不管怎么优化,都要符合实际,量力而校”

    村里穷啊!

    梁铸成点点头:“雷叔,我记着了。”

    他到县交通设计院找到陈院长,把自己的想法向他原原本本作了汇报。

    陈院长从技术层面给他作了解释,作为通村公路,目前实施的这个设计方案符合技术规范,也是最经济的方案。

    不过,陈院长对梁铸成的想法也表示认同,一条道路,从基本功能上看是为了通行,从深层次讲,是为了一个地方的发展。

    通过梁铸成的解释,陈院长对玉皇山村的红色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对他的建议产生了兴趣。

    陈院长决定,带设计人员去现场看看。

    现在测量技术已经非常先进,对这样一个隧道的设计已不是什么难题。

    经过现场测量,从山北边的雷公洼,到山南边的秦岭沟,也就是山体的最薄处,只有二百一十三米。

    这个位置,距玉皇顶垂直高度有四百米,如果打隧道,两边可缩短距离近四公里,大大降低坡度。

    这只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玉皇顶中原突围战场遗址可得到有效保护,这才是梁铸成的最终目的。

    梁铸成问陈院长,如果打隧道,投资会增加多少。

    陈院长答复,这个要经过测算,还要看隧道什么标准。

    按照现行通村公路建设标准,路基四米五,硬化路面三米五。

    但是打隧道,这个宽度不能满足需要,考虑到隧道内会车的问题,至少需要六点五米。

    那么,按照定额计算,这个隧道投资估算至少需要一千二百多万元。

    这对玉皇山村而言,是一个文数字。

    陈院长还提醒他,投资只是一个方面,关键是隧道施工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安全隐患大,必须由专业施工队伍承建。

    那么资金问题就非常重要,没有资金来源,专业施工企业不会承揽工程。

    陈院长提示的这些问题,也在梁铸成的预料之郑

    对于玉皇山而言,修路就是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百年大计,不能将就,不能留下遗憾。

    梁铸成决定一搏。

    在村支部会上,他汇报了设计院的测量结果,并建议采纳打隧道的方案。

    雷作田叹了一口气,既没有支持,也没有反对。

    其他干部七嘴八舌,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

    刁新怀见雷作田不开腔,他还是坚持以前的观点,支持打通隧道。

    表面上,他是出于公心,隧道打通了,确实是个大好事,大家都有利;如果打不通,嘿嘿!这个不知道高地厚的娃子,自己盘个破葫芦挂在脖子上,我倒要看看,以后他咋收场。

    不信走着瞧!

    战贫玉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