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战贫玉皇山 » 第79章、花灯迎春

第79章、花灯迎春

    转眼过了农历小年。

    成荣兴代表乡里到玉皇山村,对贫困户开展慰问之后,余荷所在的单位,车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也带队到玉皇山村,走访慰问了贫困户。

    局长走时对梁铸成说,上次余荷回局里,提起玉皇顶隧道工程建设资金问题,局里已经向市财政局提出了资金申请,会尽力帮助。

    梁铸成代表村里,感谢局长的支持。

    腊月二十六,梁铸成对余荷说,工作队忙忙碌碌一年时间,可以提前两天回去,过了春节再来。

    刘文毅走时,把一个笔记本交给梁铸成,说他按照郧阳民歌“四六句”的格式,编写了几段精准扶贫政策宣传歌词,如果村里春节期间玩花灯,可以借机宣传一下扶贫政策。

    梁铸成伸手去接笔记本时,被余荷一把抢了过来,翻开看了几行,惊喜地说:“真没想到,刘文毅还是个才子。”

    刘文毅比余荷小一岁,参加工作不久就驻村扶贫,私下里称余荷为“余姐”。

    他说:“余姐,我这点水平都是学来的。”

    余荷说:“你还谦虚。”

    刘文毅认真地说:“我说的是真的,扶贫政策是向你学习的,‘四六句’歌词是向村里的几个歌师傅学的。”

    梁铸成从余荷手里拿过笔记本,催余荷:“你们两个别相互表扬了,要早点走,不然的话到集镇赶不上车了。”

    梁铸成没想到,刘文毅还是个有心人,想到了用民间花灯的方式,来宣传精准扶贫政策。

    春节期间玩花灯,是农村多年来的习俗,玉皇山村也不例外。

    梁铸成的印象中,在他很小的时候,村里正月间玩过花灯,可是多年来,玉皇山村春节期间再也没有开展过这样的活动。

    村里那一帮老艺人,有的去世了,有的年龄大,耍不动了。年轻人常年在外,春节回来几天,也不愿意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村里兴起了打麻将,推牌九,年轻人喜欢这些“带彩”的玩意儿,刺激,有吸引力。

    梁铸成想把花灯这个老传统艺术捡拾起来,活跃一下群众文化生活。

    梁铸成拿着歌本,去找雷作田商量正月玩花灯的事。

    雷作田根本没有想到玩花灯这个事。

    前些年,每年春节,玉皇山最热闹的是闹花灯,村里男女老少齐上阵,划旱船、玩凤凰灯,热热闹闹过新年。旱船花灯凤凰灯舞是水城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

    他眯着眼睛想了一下,好像农村实行土地承包经营以来,村里只玩过一年,后来大家都没有兴趣,人员不好组织,就一直没有玩过了。

    雷作田告诉梁铸成,他爷爷梁有田是玉皇山村的“老玩家儿”,玩了几十年花灯,他是有名的“撑船佬”,年年都上场,竹篙耍得滴溜圆。

    别看他爷爷没有啥文化,可是他嗓音好,记性也好,他唱郧阳四六句,有内容很长的歌本,也有一小段一小段的歌词,能唱一天一夜,内容不重复。

    玩花灯班子里,撑船佬算是个力气活。村里那些老玩家,随着年事已高,好多都不能上场了。

    雷作田支持梁铸成的想法,很有必要组织大家热闹热闹。他说,二三十年了,大家各种各的地,各干各的活,平时没有往来,人们变生分了,人心也变散了。

    精准扶贫为农村和农民带来了希望。村里可以通过玩花灯,大力精准扶贫政策,调动群众参与精准扶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了雷作田的支持,梁铸成就召集村两委干部商量了一下,大家异口同声支持。

    雷作田过去组织过这样的活动,有经验,梁铸成请他牵头,组织春节花灯活动,春节前把各项准备工作做好,过了春节就出灯。

    玉皇山村扎彩船花灯的技术远近闻名。

    心灵手巧的师傅用竹篾扎制骨架,底层用皮纸糊好后,外层再用彩纸彩花装裱,船头船尾各扎制一个莲花灯座,里面插着红蜡烛,船舱顶端扎着一朵大红花,船顶四角各绑一根竹篾子,缠上五彩花纸,隔一节扎一只花朵,船身一动,颤悠悠地上下左右摇摆,忽高忽低,忽左忽右,使彩船看上去像漂在汉水里荡荡悠悠一样。

    他们按照一年四季十二个月,扎制了十二盏花灯。

    按照过去玩花灯的惯例,一般是过了春节,正月初几里开始扎灯、排练,正月初八前后出灯,玩到正月十八收灯。

    由于正月初六隧道要动工,村上的劳力要上工地,所以定在正月初二就正式出灯,初二出灯,初五收灯,只玩四天,以“官场”为主,即十二个村民小组,每个组只在公共场所玩一场,不家家户户都走到。

    今年的花灯班子,梁铸成费了一番脑筋,他和雷作田一起,把村里那些老玩家组织起来,培训了一批新人。

    撑船佬和坐船的大姐是花灯主角,陈公平和刁生强原来有一定基础,今年由他们带了一班有文化基础的人,参与到花灯班子。

    坐船的大姐除了李子梅等几个老手之外,还有刁新怀的女儿刁生凤,正在车城医药学院上大学的柳仙儿。

    村里还培训了一帮十几岁的小女孩,他们是摇橹的小丫头。

    梁铸成把刘文毅写的歌词交给花灯班子,让他们提前排练,熟记歌词内容。

    梁铸成给他们交代,今年的花灯,主要通过传统的民间活动,广泛宣传精准扶贫政策。

    这叫寓教于乐。

    首场演出叫出灯,先在公共场所玩一场。

    正月初二一大早,男女老少都集中到村小学大操场里,一切准备就绪,“灯头”宣布花灯正式开始,于是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紧接着,狮子先上场耍场子,摇头摆尾,围着彩船转一圈,把围在彩船跟前的人往外撵一段,为彩船腾出一片场地。代表十二个月的十二盏花灯,由掌花灯的“灯头”带队,按顺序排列在里圈,看热闹的人围成一个大圆圈,兴高采烈地欣赏划旱船、耍狮子、玩凤凰灯。

    第一场花灯,刁生强是撑船佬,李子梅是坐船的大姐。

    彩船正式上场了。伴着铿锵的锣鼓和一阵悠扬的唢呐声,彩船在艄公的引导下,荡荡悠悠,围着场子转一周,然后撑船佬把船篙一撑,将彩船引到场子正中间。

    玩彩船的伴着锣鼓,以咏唱郧阳四六句为主,说唱结合,亦庄亦谐,深受群众喜欢。撑船的艄公,坐船的大姐,摇橹的丫头,还有捣噍的后摇婆子,组成一班,一唱一和,歌声阵阵,笑声不断。

    撑船佬刁生强起了唱腔:

    喜洋洋来笑盈盈,新年正月玩花灯。

    男女老少齐上阵,风调雨顺享太平。

    撑船佬几句开场白以后,紧接着介绍玩船的一班人:

    坐船的大姐真排场,彩花大船挂腰上。

    摇橹的姑娘两边擞,好像嫩腿装弹簧。

    太公劈波又斩浪,后摇婆扇风帮倒忙。

    彩船鲜花真漂亮,响器吹手站一旁。

    锣鼓叮咚喇叭响,上滩下滩卧滩忙。

    开场白以后,说唱的内容进入了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