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战贫玉皇山 » 第164章、深山俊鸟

第164章、深山俊鸟

    按照健康扶贫政策要求,村村有达标的卫生室,配备合格的村医。

    村里在建设易地搬迁安置点时,统一规划建设了村卫生室,由县卫计局按照规定配备了医疗设施,但是村医还没有配备到位。

    全县农村基层医疗力量不足,是一个现实问题。

    玉皇山村多年来没有配备专职村医,是一个六十多岁的兽医兼顾给人看病。

    村卫生室建好后,兽医找到梁铸成,要求当村医。

    梁铸成告诉他,村医必须受过正规医疗培训,有医师资格证,有执业资格。

    梁铸成问他有没有?兽医摇摇头说:“我看了这么多年的病,给畜牲看病,也给人看病,比那些卫校毕业的学生经验丰富多了,难道还比不上那一张纸?”

    梁铸成心说,你按照给畜牲治病的方法给人治病,耽误了好多人,甚至把病人治死了,被人举报,几乎坐了牢,还好意思说经验丰富。

    兽医虽然没有行医资格,确实用偏方治好过一些病,有时候甚至是怪招,歪打正着,竟然把病治好了,不然的话,他也不可能在村里行医这么多年。

    有一年夏天,兽医在山上搞生猪防疫,遇到万长海的儿媳临盆了,可是儿媳难产,从夜里发动,一直到太阳一竿子高了,还没有生下来。

    由于交通不便,加上医疗条件有限,村里的女人生孩子,大多数都是在家自然分娩。

    万长海急得在院子里转来转去,儿媳撕心裂肺的喊叫声,使他揪心。现在他也不敢随随便便把儿媳往山下送,村里没有人会接生,去乡卫生院还要翻一座大山,路太远,他怕路上出事。

    正在他六神无主时,兽医背着药箱来到了院子里,他听到了屋里传来的喊叫声,明白了几分。万长海见到兽医,抓住兽医的胳膊使劲摇,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央求兽医救儿媳一命,给她儿媳一点催生药,让他儿媳快生下来。

    兽医不紧不慢地坐下来,让万长海准备一刀火纸,在儿媳的房间烧了,再点上三炷香,万长海慌慌张张跑进屋让老伴烧纸点香。

    兽医把手伸进衣服,慢慢地搓着,等万长海出来,兽医向他展开手,手心有两颗豌豆粒大小的黑色丸子,让万长海拿去,让儿媳服了,再向她脸上喷两口凉水。

    万长海连忙接过丸子,进屋让老伴按照兽医的吩咐,招呼儿媳喝下去。

    不大一会儿,屋里传来一阵嘹亮的婴儿啼哭声,万长海儿媳生了!

    万长海千恩万谢,过年杀猪时,给兽医送了一只后座,足足三十多斤。

    从此,兽医在村里名声大震,都说他有秘方,能治疗疑难杂症。

    没想到,同样是女人生孩子难产,到兽医那里讨丸药,却没有见效,产妇难产大出血,母子二人都没有了。

    为这事,事主告发了他,县卫生执法部门调查情况时,他如实交代,万长海儿媳服用的不是什么催产药,是他从身上搓下来的垢甲捻子,万长海儿媳服用后,因恶心呕吐,一使劲,歪打正着,孩子生下来了。

    后来找他讨丸药的那户人家,是在后秋,天气已经变冷了,身上哪里还能搓出垢甲捻子?他找了几颗自己做的丸药,让那人拿回去服了,结果耽误了母子,酿成大祸。

    万长海儿媳听说后,吐了好几天,兽医给她几粒西药服了,才止住。

    自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找他要催生药了。

    现在,随着外出务工人员逐步回流,村里生活的人口多了,就医问题显得很重要。

    梁铸成对这个事非常上心。

    那一年春节,他爷爷的胃大出血,如果能够及时得到治疗,或许不会那么早就去世了,这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

    这天早上,梁铸成在村头遇到柳富贵的女儿柳仙儿,他知道柳仙儿在车城医学院就读,问她什么时候毕业。柳仙儿告诉他,她现在正在县人民医院实习,再有半年就毕业了。

    梁铸成眼前一亮,问她:“你毕业后愿不愿意回来上班?”

    柳仙儿偏着头问:“回哪儿上班呀?”

    梁铸成说:“村里卫生室已经建好了,接你回来上班,行不行?”

    “你接我?”柳仙儿脸上一片嫣红,说,“我现在还没有考医师资格证呢,还不能执业。”

    “你快考吧,村里需要你,欢迎你早点回来。”梁铸成催促道。

    柳仙儿今年二十三岁,在车城医学院修的是全科医生,目前全县全科医生还不多,特别是基层卫生院急需这样的医疗人员。

    但是,柳仙儿的目标并不是回来当村医,她连想都没有想过。

    梁铸成主动提出来,并且客气地说接她回来,她的心中起了波澜。

    常言道,深山出俊鸟。

    柳仙儿是土生土长的玉皇山村人,此时的柳仙儿,就像她的名字一样,随着年龄增长,越发出落的亭亭玉立,楚楚动人,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像柳枝一般的清新脱俗。

    村里的女孩,以能走出大山为荣,没有哪个女孩愿意一辈子守在这个穷山沟里,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如今,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玉皇山村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柳仙儿家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是从山上搬迁下来的易地搬迁户,她家的一百平方米新房,就在村里最大的安置点里。

    她父亲柳富贵,养了五头猪,每年能挣一万多元,母亲在袜子厂上班,每月能挣二千元的工资。

    她父亲说,她上大学欠下的外债,不让她操心,由他们慢慢还。

    柳仙儿的弟弟还在上高中,她说等上班了,有了工资,要帮助弟弟上大学。

    当梁铸成说请她回来当村医时,她心里十分矛盾。

    如果回来当村医,就意味着收入有影响,与自己的理想也存在差距。

    她的目标,最起码能在乡镇卫生院当一名医生,当然,如果有机会,能考到县医院上班,那是再好不过了。

    她的目标,也是父母的期望,女儿考上医学院,家里省吃俭用,花了那么大的代价,培养一名医生,肯定希望她能在一家条件好的医院上班,不仅工作环境好,而且收入有保障。

    柳仙儿回家后向父母说,梁铸成想让她回村当村医,遭到父母强烈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