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梦撩九州 » 第十六章 出征

第十六章 出征

    今天是骠骑将军杨冉出征的日子,万余齐国将士列军王城胥门(南门)之外,步兵、战车、弓弩兵、骑兵、盾牌手、朴刀手各自组成队列。

    文武百官、城中百姓、国子监与稷下学宫的学子皆是出城为之送行。

    杨冉带着将领骑马列于城门之下,接受齐王的检阅。齐景王姒祯神座靓丽铠甲,左配宝剑,此刻正站在城楼之中看着士兵们排列而成的堂堂之阵,不由得产生一股豪迈之感,“这就是我齐国的将士。”

    齐王示意可以开始了,当即就有嗓门高昂之人立于墨家制作的传音设备之前,朗声宣布:“南方蛮夷,不遵礼法,不守齐律,肆意犯我齐国疆土,掠我边境百姓财产,是为不义,王令讨之。”

    将军校尉早已教过士兵们的说辞,异口同声道“尊王令,伐不义。”

    洪亮的声音传的很远,表现出齐国高昂的士气,大地似乎都为之颤动,远在数里外稷丘之上的稷下学宫也听得极清。

    “王封骠骑将军杨冉为镇国将军,统帅三军,卞栎为辅军将军,毕恕为前将军,宗沛为征南将军,与其余诸将共同辅佐镇国将军作战。”

    “末将遵令。”骑马列于城门之下的将军校尉齐声喊道。

    “王令镇国将军上前,接王剑,见此剑者如见王驾。”

    杨冉下马,走至城墙之下,齐景王接下佩剑,抛下城墙,杨冉伸出右手,稳稳接住宝剑,面向齐王而跪,道:“谢王赐剑。”

    之后,杨冉走向战马,一跃而上,调转马头,诸将随之转身,面向士兵。杨冉拔剑出鞘,剑指南方,道:“齐军威武!”

    众将士:“威武!”

    杨冉:“大齐必胜!”

    众将士:“必胜!”

    “王令祭祀圣灵玄武、獬豸。”

    玄武和獬豸分别是禹圣所封扬州、徐州图腾之神,执掌九州元素力量之水、心性,并镇压邪祟鬼怪。

    九州皆有所代表的圣灵,后来祭祀圣灵逐渐演化为将士出征、保佑战事顺利的必行之举。至于祭祀方式则是逐渐演变,齐王则是用匕首划开手指,任鲜血滴下,寓意用自己的血来替代将士们的鲜血,祈求圣灵保佑齐国将士平安归来。

    众将士:“谢王上!”

    “王令殉阵!”

    九州殉阵传统已有数百年传承,但凡出动军队都要举行大规模的祭祀仪式,屠宰牛羊献祭祖先、社稷(土地与谷物神)。之后,有人用战车承载屠宰后的牛羊围绕着队列左右转一圈,并宣布“不用命者斩之”。

    杨冉亲自将牲血淋在王剑上,号为“衅”,之后其余诸将也是象征性的将作战使用的旗号、战鼓、金铎、兵器等淋上一点牲血。

    齐景王走向扩音设备,朗声道:“寡人祝你们兵锋之下,所向睥睨。”

    “王令分酒。”

    军中有士兵开始分发小碗,各自道上一碗烈酒,伴随着“饮酒”二字众将士纷纷将碗中酒一饮而尽,并将小碗摔碎在地上,表示不凯旋就粉身碎骨的勇气。

    “待你们凯旋之时,会亲自在此地为你们摆下庆功酒。今日,寡人亲自为你们擂鼓送行。”言罢,齐王走向早早被架好城墙上的战鼓,举起桴,奋力击向战鼓。

    “谢王上!”

    “王令,出征!”

    杨冉再度说到:“齐军威武,大齐必胜。”

    众将士以及文武百官、学子百姓皆是附和道:“齐军威武,大齐必胜。”

    ……

    在杨冉沿队列中央的大道向着队伍前方走去的时候,看到玄皋亦是骑马立于骑兵方阵之前,不由一笑,当即将之叫了过来,问道:“怎么,不结婚了?”

    “我与子婳商议了一番,她很贤惠,我答应她立得军功之后要给她布置十里红妆,风风光光地将她娶过门。”

    顺着玄皋的目光,杨冉看到了一位女子立于相国的旁边,面覆白纱,却必然是倾城之姿,此时正与玄皋遥遥相对。杨冉叹息道:“待我们归来,我亲自为你们证婚。”

    玄皋正回忆起昨日刘婳抱着自己,将倾世美颜埋于自己怀中时说的那一句,略带一丝哭腔的说到:“你去吧,我等你回来。”待杨冉说话过去数息之后,才反应过来,连忙说到:“谢将军美意。”

    杨冉摆摆手表示不客气,忽然问道:“你担任随军参议一职可好。”

    “全凭将军安排。”

    杨冉点点头,又问道:“你认为我们此次讨伐南蛮八部是正义之师吗?”

    景王在城墙上给南蛮安排的罪名大多是强加上去,给予此次征伐名义的。若真要计较,倒是齐国数年来欺压南蛮人民、侵占南蛮土地,反而是侵略者,南蛮属于是保家卫国。

    想了想,玄皋说到:“落后就要挨打,弱小方是原罪。齐国想要发展,就要扩张。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其实与动物世界有所一样,优胜略汰,适者生存。是否正义,立场不同,观点也不同。当然,站在中立者的角度,我们并非正义。但是,这件事我还是选择参与其中。因为,我没有考虑是否正义,只是选择了利益。”

    “当然,其中也有人性的善恶本性在其中,对与错、正义与邪恶,倒是与儒家、道家的思想争论有所关联,但是其中牵扯太多,我不想去深究。”

    “适者生存,那为什么齐国或者说是我华夏民族在数百年上千年间一直都是你口中的适者呢?”

    玄皋不明白杨冉的意思,问道:“将军这话是什么意思?”

    “你有没有发现,我华夏之人自从千年前黄河中下游发展起来,无论是在统一之时,还是分裂之时,一直处于扩张之中,期间不知道覆灭或者是征服同化了多少异族,一直都是你口中的适者。在此期间,并没有其它的适者出现,能与我们抗衡,或者是打败征服我们?”

    “这我还真没有仔细想过。”玄皋此时是实话实说,他虽说十分了解历史华夏民族的历史,但还真是没有研究过这个问题。

    “你相信神吗?”

    “精怪鬼神,不可语有,不可言无。我父亲说过,凡是不能理解的事情暂且都可以以鬼神解释。”

    “鬼神象征着未知,这么说,到也是一种答案。我仔细研究过华夏历史,发现我华夏民族三百年还在山林之间艰难生存,蜷缩在一小片土地之中,与蛮夷争抢地盘,与野兽搏命厮杀,困于疾病和天灾,与我们现在眼中的蛮夷无异。”

    “但之后,我华夏民族飞速扩张,几乎每百年就会出现一位领袖带领着我们征战四方,另有一位仁君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如娲圣扫除华夏民族生活空间之内的所有异族,夏圣建立我华夏民族第一个奴隶王朝、发明文字、鼓励耕种,商圣征战四方、改进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周圣时代制定礼乐、出现百家学说,秦圣时代号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四面征战、戎蛮夷狄无不胆寒,之后九州分崩离析,禹圣时代重拾山河社稷,如此一松一驰,我华夏民族发展速度远胜周边的其他民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可以肆意地征伐、驱逐他们,抢夺他们的土地,不服从者要么成为奴隶,要么死于兵刃之下。”

    “这些人是我不能理解的,那他们是神吗?”这句话杨冉更像是在自言自语,继而,说到:“奇怪的是,禹圣五十年后却并没有人站出来,但九州还是乱了。”

    玄皋震惊,但仔细想来还真是这样,说到:“可能真有神灵鬼怪相助我们华夏,只是现在睡着了。”

    “神灵也会睡着吗?那么百年之期又要到来,神灵睡醒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