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九州降魔驱鬼录 » 第十章 母子闲谈

第十章 母子闲谈

    “爹、娘,我们回来啦!”重双双刚推开院门就高声呼喊。

    重九拎着大包小包一堆吃食跟在她身后迈入家门。

    “你呀你!你看看你,脸上脏得跟花猫一样,一点姑娘家的样子都没有,赶紧去洗洗。”母亲李虹听到女儿的呼喊,从里间走了出来,看到重双双不知道吃了什么,蹭得满脸都是酱汁,一指点在她脑门上,让腻在她胳膊上撒娇的女儿赶紧去洗脸。

    数落完重双双,李虹又对着当苦力的重九假装生气地骂道:“整天乱花钱,家里是饿着你们了吗?还出去给她买这些多吃的,你就宠她吧,都快要把她宠上天了。”

    “娘,你别冤枉我,不是我要吃的,这些都是我让哥哥特地买回来给你们尝鲜的,可好吃了。”正在屋里打水洗脸的重双双听到了,探出头来邀功。

    如今,重家已经脱离了庶民阶层,迈入了小地主的行列。

    重九自从跟随玄天道人读书习字,重家为了表示感谢,尽管玄天道人一直推辞不受,重柱还是没少往云福观送米面油盐。

    玄天道人知道百姓人家攒点粮食不容易,老是这么送,重家指不定哪天就真的要卖地了。

    自古医药不分家,终南山是个天然的药材宝库,于是医术精湛的玄天道人指点重柱开垦些荒地种一些适合在终南山生长的药材来补贴家用。

    一来,种药材的收益比单纯种地要高得多,既不太累,又能获得额外的收益,二来,重九跟着他学医,不能不了解各种药材的特性,重家开辟的药圃,正好能给他当个实践的基地。

    重柱半信半疑地开始种起了药材,有玄天道人的指点下,重家人又勤劳,以至于到后来药圃的规模越种越大。

    重老头的年纪大了,李虹不善于农事,重家单靠重柱一个人,又要种地,又要种药材,有时还要干木匠活,实在忙活不过来了,不得不雇佣了几家佃户,帮他打理药圃和粮田。

    如今,重柱早就不干木匠活了,曾经仪表堂堂的青壮小伙变成了大腹便便、中年发福的重老爷。

    太乙镇一半以上的农户,都在农闲的时候帮重家打理药圃,重柱成了方圆几十里都有名的药材种植大户,是众多药材商的巴结对象。

    重柱发迹的事情传到隔壁李虹的娘家李家镇,人们纷纷夸赞道李家的老寿星李老太爷是真有眼光,当年一眼就相中了还是穷泥腿子的重老爷,做主将自家的宝贝孙女下嫁于他,曾经的李家小姐变成了好福气的重夫人。

    重家本就不是真穷,如今阔了起来,对儿女更不会苛刻,重九花几个小钱给妹妹买零食实在算不得什么。

    李虹当然不是真的生气,重家也不缺买这些零食的钱,只是出于做母亲的看到孩子承欢膝下习惯性地唠叨几句的本能而已。

    “九郎,这次回来准备待几天?还是明天就走?”李虹接过重九递过来的吃食一一放好。

    随着重九学道逾久,他越来越不喜欢热闹,在家的时候,除了看书和练武这两件事能做,其他修行都很不方便,他还是更喜欢待在云福观。

    重九今年过年就在家里待了除夕和初一两天,区区大雪对于已经能踏雪凌枝而行的重九,不算多大的麻烦,于是初二一大早就进山陪师父去了。

    不经入世,何来出世,枉修百年,仙梦成空。

    妄图以出世来逃避因果,终究还是难逃因果。

    这是玄天道人修道几十年悟出来的道理,玄天道人之所以一定要重九下山历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察觉到他的宝贝徒弟受他影响颇深,越来越有不食人间烟火的倾向。

    为了重九的根基也好,为了遵守当年收徒时的承诺也罢,总之玄天道人一定要让重九多多接触红尘俗世,这样他将来才能走得更远。

    李虹对此也是有些不满的,觉得过年一家人就该整整齐齐的,儿子才待了两天就走,实在太少了,今天是年后重九第一次归家,李虹希望他能多待两天。

    “明天不走,孩儿打算在家待上一个月,好好陪陪你们,等天再好些再去京城历练一番。”重九陪着母亲归置带回来的吃食,有些放得住的就慢慢吃,放不住的要赶紧吃掉。

    “要待一个月?”李虹转过身来有些诧异地看着重九。

    “一个月太长了吗?那孩儿早点动身去京城。”重九闷闷地说道。

    “傻孩子,娘是高兴,一个月我还嫌太短了呢。”李虹够不到重九的头,只能对着他的胳膊拍了一巴掌,嗔怪地说道。

    戏弄娘亲成功的重九嘿嘿傻笑,心思玲珑的他怎么会误解母亲的意思,只是装傻而已。

    “这次怎么能待这么长时间?”李虹追问道。

    “师父说我学业有成,再闭门读书就没什么长进了,让我下山历练一番,师父还交代了,他老人家要外出云游一段时间,让爹爹别再送东西上山了。”重九解释道。

    “好男儿志在四方,是该出去看看。”李虹不是那种没见识的村妇,她也支持儿子出门历练去,又问道:“这么着急去京城干什么?”

    她还是有点舍不得儿子,出门历练也不着急一时半会的。

    “师父说今年朝廷可能会开恩科,让我去长安碰碰运气,最好能求个一官半职。”重九说道。

    重九说完之后半天没听到母亲吭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见母亲李虹双手颤抖,眼中含着泪花,嘴唇都有些微微颤动。

    “娘亲,您怎么了?”李虹的样子把重九吓坏了,以为母亲犯了什么急病,赶紧扶她坐到椅子上。

    “娘没事,娘是高兴的,我的九郎终于长大了,要去京城当官了。”李虹抚摸着重九的大脑袋,喜极而泣地哽咽着说道。

    在吃晚饭的时候,当李虹宣布重九要去京城考状元的消息,重家老两口激动地相拥而泣,重柱咧着大嘴,一杯一杯复一杯地不停地往嘴里倒酒,重双双则是蹦蹦跳跳地欢呼:“哦~~哥哥要当状元喽!哥哥要当状元喽!”

    “我只是去京城长长见识,哪就是要当状元了?”重九见家人们误解了,连忙解释道。

    “状元!状元!哥哥就是状元郎!”重双双一个劲地嚷嚷道。

    镇里的戏台上都是这么演的,只要是进京赶考的读书人,最后都是以状元的身份衣锦还乡的,在重双双的心目中进京赶考和状元画上了等号。

    重九见此也不再分辩,笑着摇了摇头,看着妹妹闹腾,心里想着,既然妹妹要他当状元郎,那他就考个状元回来。

    男儿当有凌云志,要是这点志气都没有,还读个什么劲的书。

    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了一顿晚饭,席间李虹还提起,今年过年重九赶着回小太乙山,都没有去外公家拜年,既然不着急回山了,那就抽个时间去一趟李家镇看望一下外公外婆。

    这事的确是自己失礼了,重九自然满口答应。

    重双双也吵吵着要和哥哥一起去李家镇外公家,一家人拗不过她,只能无奈答应,重柱嘱咐重九一定要照顾好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