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九州降魔驱鬼录 » 第三十三章 颁布制诰

第三十三章 颁布制诰

    轩辕历三三八零年,这一年重九十六岁,他还是第一次到离家这么远的地方待上这么多时日。

    或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人长大了之后,总要面临分别,只是时间早晚的区别而已。

    长安城的繁华超出了他的想象,他和表哥李灿游玩了七八日,连小半个长安城都没逛过来。

    自从那日在太白楼与李淇主仆一别,就再也没遇到过,除了知道两人的名字,若大个长安城也不知到何处去寻他们。

    若是有缘总有再见之日,若是无缘那就当是茫茫人海中的一朵涟漪吧。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钦天监特科在长安城漫天飞扬的各种小道消息中终于公布了。

    三月十五日是朝廷举行大朝会的日子,吏部尚书齐国公孙道清正式上表,奏请开设钦天监特科。

    朝议当庭通过,皇帝让钦天监监正李仙宗任主考官,可是却被他拒绝了,气得皇帝破口大骂,声称就没见过这么懒的人,这下“懒监正”的诨名算是被金口玉言彻底坐实了。

    最后主考官的重任落在了礼部尚书申国公高俭的头上,常科的秋闱和春闱都是由礼部主持的,历届礼部尚书都是春闱主考官的第一人选,因此高俭任主考官也算在情理之中。

    三月十六日,朝廷颁布制诰,在长安的各大城门和县衙门口都有张贴。

    长安城大体可分为三部分,分别是皇城、长安县和万年县。

    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东面为长安县,西面为万年县。

    重九和李灿暂居的平安坊归属长安县管辖,离长安县县衙比较近,所以他们在长安县衙的八字墙前和拥挤的人群一起观看朝廷颁布的恩科制诰。

    “嚯!这时间安排得也忒紧了点吧。”一名儒生打扮的年轻人说道。

    “可不是嘛!十六颁布,二十二到二十八报名,四月初一就开考,一点准备的时间都没有。”另一名儒士附和道。

    “幸亏我等去年春闱之后未曾归乡,否则等消息传到我等的家乡,黄花菜都凉了。”

    “时间紧也有时间紧的好处,至少跟我等竞争的对手少了一大半不是?”一名儒士面带笑意地说道。

    “好什么好啊,你仔细看看制诰上写的开考科目,算学、推步也就算了,毕竟是钦天监的特科,可是竟然还要考《道德经》、《黄庭经》这又是为了哪般?”一位看得比较快的儒士哭丧着脸说道。

    “还真是,《道德经》、《黄庭经》我都只听说过,从未曾读过,这该如何是好。”

    “《道德经》我倒是读过,《黄庭经》我也未尝读过,况且推步之学我是半点也不精通,这还怎么考啊?”

    ……

    原以为是捡了一个大元宝,未曾想颁布的制诰给众多学子狠狠浇了一头的凉水,从头凉到脚的那种。

    重九和李灿将制诰从头到尾地细细读了两遍,又听了一会诸多学子的议论,转身离开了长安县衙。

    “这哪是招钦天监的官员,分明就是招道士为官嘛。”李灿愤愤地说道。

    “呵呵,有意思!”重九听到李灿的话,露出会心一笑。

    “你还笑得出来?此番恩科的科目如此生僻,就算我等去寻那高尚书的门路行卷,怕是也万万难以得中。”李灿见重九没心没肺的样子,不由得踢了他一脚。

    “哈哈!等回府之后,你自会知晓。”重九躲开李灿的袭击,大笑着往平安坊李府跑去。

    当李景瑞下值回家后,询问起重九和李灿是否已知晓朝廷颁布制诰的消息。

    重九将自己的行礼打开放到李景瑞和李灿的面前,两人皆是目瞪口呆地看着重九。

    “什么?你,你,你……”李灿惊讶得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

    “九郎,你竟然是出家的道士?”李景瑞翻看重九的度牒、道袍、枣木剑等物什,再三确认之后,才确定自己的这个小表弟竟然是个道士。

    “这么说你读过《道德经》和《黄庭经》了?”李灿好奇地问道。

    “朝游苍梧暮东海,闲来静坐诵黄庭。《黄庭经》乃是道家修行必读之书,你说我读过没有?更不用说大名鼎鼎的《道德经》了,乃是我道门之根本。”重九行了一个道门揖礼说道。

    “那你为何总是一副书生打扮?我们也从没听说过你出家的事。”李景瑞好奇地问道。

    “哎~~此事说来话长,真说起来也是一桩头疼事。”重九脸色一垮,唉声叹气道。

    “哦?此中有何隐情?”李景瑞问道。

    “我是个修道之人不假,可是麻烦就麻烦在这本度牒上了。”重九拿起桌上的度牒说道。

    “莫非这度牒是你伪造的?”李景瑞接过重九的度牒翻看起来。

    “真度牒长什么样我都不知道,小弟我怎么可能去伪造一本度牒,这本度牒是我师父交给我的,说实话我也不知道真假。”

    “不管是封皮还是印章来说都不像是假的,咦?这本度牒确实有待商榷啊。九郎,你这是第一次来长安城吧?”李景瑞自己端详了半天,又翻看起度牒里面的内容,看到某处的时候,脸色一变,向重九问道。

    “对啊,小弟确实是第一次来长安城。”重九点点头道。

    “那你有没有参加过敕度考核?”李景瑞又接着问道。

    重九摇了摇头说道:“这正是我所担忧的,当年我取得度牒的时候年岁还小,不懂得朝廷的敕度制度,等岁数大了一些才知道,原来还要经过一系列的规程才能获得度牒,所以我也不确定这本度牒的真假。”

    “如此说来,你这本度牒还真有可能是作伪的。”李景瑞说道。

    “哦?兄长你如何得知?”重九急切的问道。

    “你看,你的度牒上的道籍入籍地是哪里?”李景瑞将入籍地那一项指给重九看。

    “九霄宫!九霄宫在哪儿?”李灿也把头探过来,看到上面的字后问道。

    重九也不知道九霄宫是什么地方,当时他拿到度牒的时候,还问过师父玄天道人,为什么不写云福观,玄天道人说九霄宫是他的出家之地,所以重九理应也要跟着他一起入籍九霄宫。

    “你俩在长安闲逛了这些时日,连九霄宫都没听说过?九霄宫乃是长安最大的道观,皇室宗亲、王公贵族出家的首选之地,说是皇室的家庙也不为过。九郎你从未来过京城,更没参加过敕度考核,如何得以入籍九霄宫?”李景瑞恨铁不成钢地说道。

    “啊?九霄宫竟然有这么大的来头,九郎你可真牛!就算是造假你也编得像一些啊,选这么大名头的道观,岂不是轻易就被人戳穿了?”李灿幸灾乐祸地说道。

    “这本度牒确实不是我伪造的。”重九眉毛一竖,冲着李灿低声吼道。

    “好了,好了,十一郎,你少说两句,为兄相信九郎。凡是正式出家的僧道,在礼部和出家的道观、寺庙都有备案,此事以后再慢慢求证就是了。”李景瑞见重九有些急眼了,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

    “不过,九郎你最好在未查证之前,不要轻易暴露你出家人的身份。”李景瑞叮嘱道。

    “嗯!我晓得利害,所以我一直都是穿着儒袍,未曾在人前穿过道袍。”重九点点头说道。

    “这次的恩科,你们可有把握?”李景瑞又谈起本届特科的事。

    “小弟的道士身份虽然不知真假,但是道家学问不是假的,算学、推步包括道门典籍都还算擅长。”重九自信地说道。

    “我就不行了,算学还算勉强,推步不太懂,《道德经》和《黄庭经》更是都未曾读过。”李灿垂头丧气地说道。

    “无妨,我教你便是了,离开考还有半个月,能学多少算多少,临阵磨枪,不快也光。”重九拍拍李灿的后背安慰他道。

    “好吧!”李灿的兴致依然不高,他实在是没什么信心能在半个月内学会推步和两本道门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