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九州降魔驱鬼录 » 第三十六章 御笔钦点

第三十六章 御笔钦点

    礼部尚书高俭和工部侍郎朱琏琛就这样各持己见地相互僵持起来。

    三百份答卷的审阅量是巨大的,十位考官和两位同考官会同一位主考官,忙活了一个下午加大半个晚上,才将将完成审阅工作,接下来由主考官高俭初步排定名次,然后呈送到内朝进行最终的名次核定,进行放榜。

    眼看百步行了九十九步,离他们回家补觉就差了一步,没想到同考官朱琏琛和主考官高俭杠了起来。

    有个别考官在心里埋怨朱琏琛不识抬举、死脑筋,反正最后的名单是由主考官高俭呈送给内朝的,真要怪罪下来,由他这个主考官顶着,你一个同考官强出头干什么?

    也有人支持朱琏琛,怨言高俭不知变通的。

    既然已经入了同考官的法眼,那么写了“取”的答卷,必定是有可取之处的,少一份答卷,你就算随便抽一份写了“取”字的答卷签个“中”字又怎样?能犯下不可挽回的过错吗?

    眼看天就快亮了,早朝都快开始了,主考官和同考官却闹出不同意见来了,若是耽搁了时辰,所有人都讨不了好,因此另一名同考官吏部侍郎曹策拿着一份答卷走到二人跟前说道:

    “二位大人,时辰不早了,鸡已鸣过三遍了,早朝就要开始了,陛下和诸位相公还等着我们的阅卷结果呢,我这里有一份答卷,还请二位大人过目。”

    高俭和朱琏琛转头看向说话的曹策,再看看窗外,这才发现天色确实已经不早了。

    高俭接过曹策递过来的答卷,他不由得皱起眉头,扫了一眼就交给了朱琏琛,疑惑不解地看向曹策,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将这样一份答卷拿过来给自己看。

    曹策脸上不动声色,心里却想道:“我早就知道是这样的结果,所以我才没有给‘取’字。否则不但浪费时间,恐怕还会凭空得罪你,以为我在消遣你。”

    朱琏琛接过答卷,起初也是一愣,不过他没有像高俭一样一扫而过,而是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审阅了这一份既没有“取”也没有“中”的答卷。

    他阅读完毕后,用同样疑惑的眼神看着曹策,心直口快地问道:“曹大人,莫非你与这名考生有仇?又或者是这名考生品行不端?”

    曹策摇摇说道:“我与这名考生素不相识,更是无仇也无怨。”

    朱琏琛追问道:“这份答卷从头到尾无一疏漏,全部回答正确,那你为什么不给‘取’?”

    曹策眉头轻抬问道:“这份答卷确实全部正确,可是朱大人注意到这份答卷的字了吗?”

    朱琏琛看了一眼手中的答卷,然后说道:“字确实是不太好看,可是一笔一划都工工整整,看得出来这名学子写得非常用心。”

    曹策也不答话,而是看向主考官高俭问道:“大人,您看呢?”

    高俭心中盘算道:“两位同考官都判定了这份答卷全部正确,我若是不同意录取的话,这个朱蛮子还不知道要跟我闹到什么时候,而且时间也不多了,不妨就取了这份答卷,将他列为第二十名算了。”

    高俭考量完开口说道:“既无疏漏便可取,将这份答卷一并送呈内朝吧。”

    说完,高俭就让曹策写上“取”字,可是曹策却推辞了:“下官既然之前已经做出不予录取的决定,那么再由我写就不太合适了,这份答卷还是由朱大人来推荐比较合适。”

    曹策不愧是比朱琏琛油滑得多的老油条,他这句话既是赞同了高俭刚才既然不给“中”就定有不足之处的言论,保全了高俭的颜面,又不着痕迹地抬举了一番朱琏琛,称赞他慧眼识珠。同时还能解决当前的困境,简直就是一举多得,老辣的手段可见一斑。

    他这个吏部侍郎的上位难度可比朱琏琛的工部侍郎高多了,毕竟两个部门的受追捧程度就不一样,他能坐到这个位置,没点过人的本事还真不行。

    “好,我来写。”朱琏琛爽快地拿起朱笔,在答卷的右上角写了一个“取”,并署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交给高俭。

    高俭也取过朱笔来,添了一个“中”,然后交还给曹策登记备案,然后再由他交给朱琏琛添加到录取名单里。

    天已经亮了,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所有人都加快了手脚,很快高俭便排定了二十人的录取名次,并连同他们的二十份答卷,一起送呈到内朝。

    等高俭带着朱琏琛和曹策赶到两仪殿的时候,皇帝李铉和几位朝廷重臣已经都到齐了,正在商量着国事。

    皇帝李铉正想着派内侍去催一催高俭的时候,有小内侍来报说高俭他们已经到了,于是便让小内侍把他们领进来。

    “陛下,臣等来迟了,请陛下责罚。”高俭一进两仪殿便低头弯腰请罪。

    “唉?卿等为国选材,劳苦受累,何罪之有?”皇帝李铉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说道,并让内侍给高俭三人安排座位。

    皇帝李铉接过内侍统领高青传递过来的录取名单,看过一遍之后,又打开考生的答卷,逐份查看起来。

    本次恩科的考察形式非常简单,都是默写固定的经书内容,正确率是第一衡量标准,不涉及文采等主观影响非常强的东西。

    其中也会涉及版本不同导致的些许差异,但是只要不是有特别大的出入,考官们也不会过于苛求。

    尽管如此,之前选出来的十九份答卷中,回答得最好的也不过只答对三道半,最后选出来的那一份反倒是唯一全部答对的,可惜他的字在所有考生中是最差的,多方博弈的巧合下才侥幸入了二十人的名单。

    李铉翻看的速度极快,不到一盏茶的功夫所有答卷就翻完了,他又拿过高俭排好的名单看了起来,看完之后,他闭目思索了一会,用朱笔在名单上勾了几笔。

    常科和制科录取的考生都会分成甲乙两榜。

    甲榜最多三人,也就是民间俗称的“状元”、“榜眼”和“探花”,其他录取的考生统一归入乙榜。

    甲榜究竟上几个人和批谁入甲榜是皇帝的权利,主考官的意见只是一个参考。

    具体名次究竟如何,其实皇帝和主考官并不是那么太在意,毕竟整个录取名单都是主考官选出来的,除了状元还有点噱头,第二名和第二十名有什么区别吗?都是为了入朝为官,最终的官途如何还是要看自己的造化,跟单纯的一场考试关系不大。

    不过一般情况下,皇帝也会做个轻微的改动,比如将第一和第二,或者是第二和第三做个对调,彰显一下自己的权威,象征意义要远远大过实际意义。

    这个流程叫御笔钦点,意为这份名单上的所有人都是皇帝钦定认可的,是莫大的荣耀。

    若是常科,放榜前皇帝还会将录取的前五十名准进士招入皇宫,举行殿试,亲自出题,然后根据殿试的结果再钦点状元。

    今年的恩科只是一场小考,只招收二十名官员入职钦天监,就没有必要那么兴师动众,皇帝直接御笔钦点,然后直接放榜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