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天玄烽烟录 » 四三 《胜林卫》

四三 《胜林卫》

    出千霞关南直道十里转向东,有一条窄一些的岔路,名为胜德道。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这条路直通唐国朔州,当年秦王朱明广派李家诸将千里援唐和得胜归来时,走得都是这条路。其实当时原本是叫“得胜道”来着,可后来随着两国交好,那个“得”字就被大臣们改成了百姓感念君主广施德政的“德”字。胜利在先,德政在后,因此也就颠倒过来,成了如今的“胜德道”这个叫法。

    而在胜德道的尽头,则是一处在当年援唐之战班师后,由羽林大将军李正威请旨修建的一处城寨,用他当年在文书中写的话叫“战时屯军,安时互市,使两国相交关键不致失察,亦可使边境乡民互通有无。此乃广布仁王盛德,兼顾边戍之两全策也。”

    朱明广是个明君,自然明白李正威的用意。虽然此时秦唐两国关系走到了前所未有的蜜月期,可就像历史上曾无数次发生过的那样,有和必有分,说不准哪天就因为君主更替或者其他什么事情再次交恶。因此李正威话说的虽然委婉,实际上却是个居安思危的好打算。更何况之前他们已经收到情报,赵宏调了国内颇有能力的一位南边能臣来做朔州刺史,看来对面也打的是同样做两手准备的主意。而现在的千霞关守备将军王峻,当年就是从这处新设“胜林卫”守将的位置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不仅唐国的朔阳城早就远胜当年边城气象,就连这一侧的小小胜林卫,也已经从当年只能驻扎数百军队的木质小寨,发展成了如今拥有半里见方城墙的坚固卫城。且在这座石头城四周,还遍布着数处特意开辟出来的驻扎营地。只不过平日里这儿都是给大量唐国商队准备的,此时已经被清了场,当做秦军营地使用了。

    守将府中,主位上坐的赫然是数日之前送走了李牧之和朱妍,风尘仆仆刚赶到此处的李振武。而他的左右手分别坐着的是千霞关守备将军王峻和镇南候麾下的江原军统领褚天度。至于原本守卫这里的是王峻的一名副将,此时早就被挤到更下面的座位上去了。

    “将军,我军目前已集结在千霞关的共有两万七千余人,而驻扎在此处的,正是由天度兄所率领的四千江原军。”王峻向着一旁的褚天度比划了一下,褚天度连忙也站起身来,朝着李振武抱拳一礼道:“启禀将军,末将麾下皆为本地人士,熟悉千霞岭东南之气候地形,因此自荐为先锋驻扎此处,为大军收集情报,开拓通路。因早到几日,未及与将军禀报,万望勿怪!”

    李振武此时还穿着便装,没来得及换上衣甲,正在急急地喝着一碗热粥,被褚天度这样一本正经地汇报,而且还冒出两句请罪的话来,一时差点烫了舌头。于是连忙挥手道:“坐下,坐下说。我赶路太急,还没回帐领衣甲印令,只是先到王峻这讨口饭吃,因此还不算正式上任,此处说了算的还是王峻,大家见我不必过于拘礼。”接着又抓起旁边水囊灌了两口,然后抹了抹嘴继续道:“天度,说来我这些年一直在北面和京里,也没来过南边几回,因此一晃也十多年没见过你了,想念得紧啊。”

    褚天度当年也是左武卫中风头最劲的年轻人物,虽然和李振武还不是一个级别的,可也都并肩作战过,最后累功同列赴唐六十五功将之中。因此听得李振武话中的暖意,一时竟然心绪激动,虎目微微泛了红。他微微颔首,掩饰了一下情绪说道:“振武将军,天度也想念您,想念李家诸位老将军啊。”言及此处,竟是止语凝噎。

    王峻这些年不论是公文书信,还是负责千霞要地的接待,终归是与李家人有不少接触的,尤其是他性格也磨练的圆滑了不少,瞧得眼下褚天度的动容样子,似是要把军情会给搞成战友会,连忙出口圆场,拍着褚天度的后背说道:“天度兄,看来这些年你憋在江原城中当教员,把这性子都给磨得温柔许多了。可咱振武将军还是当年的老样子,不仅豪迈一如往昔,而且连根白头发都不生,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说着还从自己的鬓角上拽下几根有黑有白的头发,高高地举在了褚天度和李振武中间炫耀着。

    坐着的一众将领都被王峻逗得大笑,褚天度也有些忍俊不禁,将那一点伤感的情绪都抛掉了。而李振武也刚好扒拉掉碗里最后一口,将碗筷重重地往桌上一拍道:“老子吃饱了,咱们说正事!”

    王峻朝门外招呼了一声,两个江原兵便压着一个俘虏进来,按在众将面前道:“启禀将军,此人是朔阳的细作,被我军斥候给拿了。”

    褚天度挥了挥手,示意两个手下出去,接着先与王峻对视了一眼,转由他开口对李振武问道:“振武将军,您看……”

    “你们抓的你们审,婆婆妈妈的事老子不爱做。”

    王峻算是了解李振武的性子,听口气就明白这是要自己唱红脸,因此便冲那捆着的人走去,替他解开了绳索道:“进了这儿也不怕你跑,绳子倒是没必要。你把该说的都交代了,我们也不难为你。”

    俘虏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长得憨厚,像是个农夫,但那一双眼睛自从进了大堂就不住地在四周扫动,似乎是在辨认在座的都有谁。仅凭这一点,王峻就可以断定,他绝不是表面那么简单。因此口气中既不肯定他的身份,也不否定,只是含含糊糊地先宽大对待一番。

    “将军们,小的确实不是秦人。今日清晨出来猎野鸡,不小心追过了界线,因路径不熟,便想着寻有人处投奔,不想竟然来到了这军营附近,实属无心之失啊。”

    王峻问话时,褚天度一直端着水杯在瞧那农夫举止。当这一句明显是准备好了的流利应答一出口,心里马上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不免在旁边冷笑道:“农夫猎户,若是久居边境,岂有不知境界所在?何况正值战时,你朔阳有告示叫百姓入城避难,怎独留你这厮不受号令?”

    此时坐在正位的李振武似乎正在把玩手里的一块令牌,没注意这边。但实际上这个粗中有细的家伙正在心中嘟囔:感情褚天度这个小老弟把自己的话给抢了。不过既然能跟上拍子,就叫他说,自己倒是省了不少事。

    其实这时王峻也是有些挠头,原本按照自己的打算,是要先循序渐进,旁敲侧击地使俘虏不经意地多露些马脚,再叫李振武当头一棒将他吓住。没想到自己才刚问了一句,这小子便拿了现成的话来应付。可即便这样,自己也大可以装作相信,继续钓上几句。不料这位褚仁兄或许是在江原憋的久了,急着立些功劳,竟然是当啷一句就砸了出去,把自己的小算盘全给掀了去。

    而场中最慌的当然是那个俘虏,他从没想到自己居然一被抓就能得到这样的待遇,劳累了大小十几位唐军将领开堂会审他。而坐上的那些人其实他也全叫得出名字,尤其是主座上那个正在抠牙的布衣大汉,跟之前识人小像上那秦国右骁卫大将军李振武的面容是一模一样。想到这里,他的冷汗簌簌而下,只几个呼吸间背心都湿了。因为绳子之前被王峻给解了,此时手脚都算是自由的,他把脑袋伏得更低了,其中一只手悄悄地从鬓发之后,摸出了个藏在头发里的小纸包儿。

    “他妈的,在老子面前搞什么小动作。”

    突然在场众人只听到那正百无聊赖的李振武突然骂了一声,手中的令牌也随着骂声猛地飞射而出,将那俘虏的手掌一下贯穿了,插在了他的大腿上。而与此同时,褚天度也是第一时间反应过来,猛地冲去一步,将那俘虏的脖子踏住,使其栽在地上无法擅动。

    这时王峻才从心里的小九九中解脱出来,也冲过去夺那俘虏手中的小纸包。方才要不是他走神了,哪里能轮到李振武发现端倪。此时他面红耳赤,缩膊低头地把那纸包呈给李振武看。

    李振武从来不在乎这些细节,接过了纸包便打开,只见里面躺着两个小蜡丸儿,竟是与前些日子运尸路上遇到的那些明月楼杀手带的一样,只是小了一些方便隐藏而已。

    “嚯,又是个明月楼的废物。”他哈哈一笑,把那小蜡丸捏在指尖把玩着说道。

    此言一出,俘虏原本被褚天度踩着脖子,憋得通红的脸肉眼可见地白了下去。他没想到自己的身份竟然一下子就被这个李振武道破,而眼下这个形势,恐怕是想死都难了。

    “来人,把他捆了,捆结实些。”王峻从门外招来了两个亲兵,把地上的绳子捡起来丢了过去。

    “不必了,对这帮狗娘养的何必那么客气,前些日子偷鸡摸狗的差点害老子没命。”李振武骂骂咧咧地走了过来,冲两个亲兵一挥手,示意他们站到一边去。

    在场的众将都被他这一句弄得暗笑,心道这振武将军把偷鸡摸狗和偷袭他放在一起讲出来,这不成了……可这阵腹诽还没完全成型,就见李振武来到那俘虏面前,竟是刚猛地踏出几脚,把他双腕双踝全都踩得粉碎。然后跟没事人似的转身走回主座,拿后脑勺抛了一句:“把他牙关卡上,省得咬舌头,这帮狗崽子对自己下手黑着呢。”

    虽说屋内这几十人全都是沙场宿将,即便没参与过十几年前的大战,也都随着褚天度经历过多次除叛剿匪的行动。但到底还是太平久了,对李振武这样雷霆霹雳般的行为还是有些不习惯。因此大家互相看了一眼,心中对这位名震天下的李振武又有了新的认识。

    那个俘虏已经疼昏了,王峻捏着他的双颊,先是检查了口内没再藏什么东西,接着便用粗布塞住了他的嘴。紧接着,一壶凉水便将这人泼醒,叫他像个肉蛆一般,疼得在地上不断扭动,却无法再出一声。

    “我问你什么,你点头或摇头就是。如有虚假,将军的手段你也见识过了,明白了吗?”

    那人的头先是点了点,接着又摇了摇,然后就是“呜呜”一阵怪叫,似乎有什么话要说。接着竟然强忍着疼痛撅了起来,用手肘撑地,努力地朝着前面磕起头来。

    “王峻,不必那样麻烦,这厮吓破胆了,扯了口塞直接问吧。”李振武见此情状,挠了挠头,有些尴尬地对王峻道。接着又好像想起什么似的,几步踱了过去低头又说:“狗崽子,老子高估你了,看来不是每个明月楼的家伙骨头都一样硬。不过我可跟你丑话先说,人身上有大小关节七十八个,我刚废了你四个大的,明白吗?”

    俘虏听了这话,身子猛然一激灵,接着便更如捣蒜一般拼命磕头。直到嘴里的麻布被扯掉,才哇的一声哭叫出来,瘫在那里。

    “疼!疼啊!”

    “唔?”李振武皱了皱眉头,发出了一声不满的嘟囔。这一下果真好使,那俘虏瞬间便闭了嘴不敢再叫,生怕这个家伙对自己剩下的“七十四”处关节再挨个踩上一脚。

    “我……我是明月楼的人……”

    直到他忍着痛交代完全部,众人才恍然大悟。原来李振武果然没有看错,此人正是明月楼派来探胜林卫的哨子。他的任务是化妆成农夫,主动接近军营,然后装成意外迷路被卫兵发现。一般这样的情况是会被卫兵即刻押到五里外驱逐,或者是被关押进临时的圈禁处,攒几个一起由巡逻队给带走遣返。如果是前面一种,他就会趁机击杀落单卫兵,然后化妆潜入军营,窃取情报画成小像,再溜走报信。如果是后面一种,他则是会利用在军营圈禁的时间,以攀谈和观察的形式尽量收集情报,然后等待被遣返再做打算。

    而今天他遇到这一场劫难的根本原因也有两个,一是江原军并非王峻的千霞守军,军规军纪并不一样。他们以往的军事任务基本全是平叛剿匪,而不是防备外国,因此对付这样混进来的细作眼线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明月楼的人不知道这样的区别,还用招呼千霞守军的方式来潜入,自然就会失算。

    “说完了?”王峻瞧俘虏瘫在那里浑身发颤却不再出声便问道。

    “回……回将军,小的把知道的全说了,一点都没有隐瞒。”

    “是吗?”听了他这样说,李振武远远地插了一句,而且作势要站起来。

    “小的把此行任务,计划全都说了,句句属实,请将军明察啊!”他此时最怕的就是李振武,一看到他那双穿着马靴的脚离自己越来越近,连哀求的声音都开始了颤抖。

    “好,好,都说了,都说了好。”李振武溜达到他的身边,开始围着他踱起了圈子,一边走还一边点着头,不住地上下打量着。

    俘虏只觉得李振武那眼神像两把刀子似的扎在自己每一处关节上,使得手脚的痛楚都似乎扩大到了全身。但也许正是在这样的压力下,他的脑子也突然被刺激的灵光起来,把头朝李振武一转,打起精神说道:“将军!小人突然想起一件传闻,要报与将军听!”

    李振武瞧了王峻一眼,大嘴一咧开心地乐道:“你看看,这小子开窍了。”

    王峻脸色有些发红,心道自己果然还是差些火候,便一拱手说:“振武将军的手段,末将也服了。”

    李振武撅了噘嘴,示意拍马屁就算了,不如听他如何交代。然后又蹲在那俘虏面前道:“那你还等啥呢?管他传闻不传闻的,讲来就是。”

    “是。小人是从天玄城直接来的,因为接的令是来胜林卫潜入调查,因此在经过朔阳城时,只不过在城外歇了脚便过来了,并没有进城。只是在几个给虎贲旅送给养的粮队兵那里听到了个消息。说是大将军白化延护着侍中黄老大人和太子爷进城休憩,不巧在夜里发了火灾。白大将军受了重伤,太子好像也出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只不过消息都被黄老大人给封锁了,具体细节没人敢往外传。”

    在场的众人全都听清了,一个个都露出了悚惧的表情,心道这小子哪里听来的传闻,这要是真的,那简直是天崩地裂的情报!比抓一百个明月楼的特务都有用!甚至胜过一场大胜!

    李振武在听到的第一时间,自然也是感到十分惊愕的。他的脑子快速转着,心想自己这才刚到前线,怎地对面就发生了如此的变故?这是巧合,还是……?

    他把大部分的情绪都压制住了,手搭在俘虏的肩头说道:“你这传闻是无意听来的,还是……有人故意叫你这样说的?”在问完的同时,五指化作虎爪,猛地扎进了俘虏肩头的肉里,顿时鲜血就洇透了衣裳。

    “啊!将军饶命!饶命啊!小的句句属实!句句属实!真是小的听来的!小的受明月楼天玄总部直派,根本没与朔阳任何人接触!连情报都是要直接递还天玄城的!跟前线大军不是一条线!”俘虏不住地哀嚎,但还是挣扎着从牙缝里为自己辩解着。

    李振武暗暗皱了眉头,心道自己下得是极重的手,抓的全是神经汇聚的穴位,世上几乎没有几人能受得住,用来审讯极为应当。瞧这人不过是个普通探子,在这样的逼供下,应该不敢撒谎。于是便将他身子往门口一抛,那儿早有两个亲兵等着将他捆了收押而去。

    “此人的话,你们怎么看。”李振武沉着脸,望向两侧众将。

    褚天度半天没有出声,此时李振武问完话,便先朝着王峻点了点头,示意自己有言要进,便转而说道:“将军,末将认为此消息过于重大,请准末将亲领人马前去探看一番。”

    听得褚天度这样说,在场的众将都是一惊,他们一半是褚天度的江原副将,另一半则是集结而来的将领和王峻的部下。现在胜林卫实际上是由褚天度主事的,他这一带头,呼啦啦大伙就都站起来向着李振武请起战来。

    “嚯!”李振武被这一大帮人弄得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指着众人说道:“你们啊,都跟着起什么哄!天度二十年前就是大秦第一斥候了,他这是着急立功,证明自己不减当年呢!”

    褚天度被李振武一语言中,脸上顿时露出羞恼的表情,急急再对李振武说道:“请将军务必准许末将出战!”

    王峻在一旁瞧着火候,此时站起来要打圆场。不料李振武冲他一比划,竟是先开口道:“准了,老子也多年没见过秦国军队了,这次与你一同去瞧个清楚。王峻,你老实看家便是。”说罢竟是一刻都不停,一搂褚天度的肩膀,二人径自出门点兵去了。

    众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把目光都汇聚到王峻身上,只把他瞧得浑身不自在。他学着李振武的样子,也冲大家一比划道:“就这样吧,听振武将军的。”一转念又补充说道:“再抽出五百精骑,带足弓箭,游骑边境,时刻准备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