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天地半局 » 第一章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第一章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可对于一位士子来说,到底还是读书声来的好听。

    出巷风、过堂风、翻书风,风风宜人。可对于一位士子来说,到底还是翻书风来的讨喜。

    然而,对于学堂里的童稚来讲,哪还管你诗文为何物。先生教一句,我就念一句。真可以说得上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可奇怪的是,无心之下念诵的诗文,每个人竟然都能记得住。

    ......

    西山镇,在明国这片辽阔的版图上,不过沧海一粟。

    云麓书院,在西山镇这个不大不小的镇上,也不过一隅之地。

    尽管书院出过一位了不起的先生,可西山也因为先生的所为,注定成了一片天怨之地。

    云麓书院,闲置太久了!

    书院的大门上,官府给贴上了封条。

    院内的青石板路,屐齿印苍苔。

    祖师庙堂,哪来的什么香火余茵,一家燕子鸠占鹊巢,占住了首位。

    学堂讲室,也早已不复当年人声鼎沸的盛况。

    偶尔路过的农人,远远看见门上官府的封条,小市井人物的心理作用下,也就不敢造次了。

    难得前来问道求学的士子学生,远远望见云麓书院的萧条衰败,也只是躬身行了一个后辈礼,拂袖而去。

    到有几个胆大的蟊贼,在漏断人初静之时,顺着院墙溜进了书院,可随即便被一道“非礼勿动”之声给轰出了书院。

    没错,只是一道声音。

    几个蟊贼是七仰八叉的跌倒在院墙外的石板路上,个个疼的龇牙咧嘴。

    “呲呲呲”,“哇塞”。

    尽管摔的那叫一个疼,但谁也不敢大叫。只得颤颤巍巍的躬身爬起,随后一瘸一拐的作鸟兽散。

    在几波蟊贼的反复刺探之下,江湖上逐渐留下了云麓书院的传说。

    ......

    西山镇的亭长、里长也很愁啊,自己镇上明明有一个书院,听说还出过了不起的大人物,可朝廷不让用啊。

    好好一个书院立在那里,不浪费吗。

    镇上的孩子要读书,只得跑到相隔甚远的官学上学。

    父母谁人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好不容易家家户户凑了点钱,要另建书院请先生,可朝廷也是不让,上级领导甚至把亭长抓过去“教育”了一番。

    看着回来时一脸哭丧,直是摇头的亭长,众人心里也是纳了闷,这请先生教书是利在千秋之事,难道也犯法?

    有条件念书的孩子,只得一人接一人,一趟接一趟,离开这片西山故居,年幼的脚就踏上了求学的路。

    谁也不曾想到,小镇的宁静,尘封的书院,会被一人打破。

    ......

    有人把书院门上朝廷的封条揭了,这一消息迅速点燃了整个西山镇,也点燃了县衙。

    小小市井之人也只敢看热闹似的,远远的看着,这等罪行,怕不是要被砍头。

    远远望着这位先生“身陷重围”于众衙役,可用丰神俊朗,意气风发,来形容这样一位读书人毫不为过。

    一身读书人的打扮,浑身却散发着一股江湖习气。

    众人能听到的也不多,叽叽喳喳闹个不停。

    随着教书先生的一声呵斥,四下顿时鸦雀无声。

    “我倒想问问你,我官从正六品,你个小小的县令不过七品。你是想以下犯上?”

    “下官不敢,只是这封禁云麓书院,是朝廷命召,状元郎切莫自误!”

    “哦,那你看看这是什么,好像是圣旨欸?”看着高夜阑手里抛啊抛的圣旨,钱县令吓得赶忙下跪,“臣接旨。”

    “其实大概也没什么,就是云麓书院以后我全权负责,任何刁难的,就像你这种,砍了也没关系啦。哦,你要看吗?”高夜阑言语很是随意,顺手就把圣旨抛给了钱县令。

    钱县令飞也是的爬起来,拼死似的在空中接住圣旨,好歹诏书没掉地上。

    我去,吓死人嘞,钱县令心里想着,这圣旨当儿戏玩哪,回去定要好好参他一本。

    可随着看到“违者,斩立决”这一行字,我滴亲娘嘞,钱县令后背是湿了几回。

    “状元郎,那个下官突然想起县衙里有几件重要的事还没处理,先告辞了,改日再来谢罪。”

    “诶诶,你想把圣旨带回去研读啊?这可不行。倘若还有像你这样不讲理的,我还要和他讲道理呢。”

    “不敢不敢,下官告退。”县令一行人灰溜溜的,逃也似的回了县衙。

    ......

    这教书先生调戏县令一事,再加上皇帝的任命,隐隐约约好像还听说是个状元郎,六品官嘞,镇上的闲话中心,那是止不住的散布着惊人的消息。

    从此,西山镇的云麓书院,在十里八乡,那也是出了名了。

    教书先生,不仅是新科的状元郎,还是个从六品的官,县令见他都要点头哈腰。

    孩子跟他学,那登科及第,光宗耀祖不是指日可待了。

    随即有几个乡绅决定,把自己家的麒麟儿送来读书,雪花白银那是毫不吝啬的送。

    田间工作的农民家,也好不容易凑了凑钱,带了点家里好不容易省下,准备卖钱的鸡蛋,想送自家孩子来识几个大字。

    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教书先生一应全收,有教无类,可这价钱不一样啊。

    乡绅背地里骂他高扒皮,他妈的教个书,收这么多钱,还他妈的嫌少。

    可贫苦人家却一个劲的说他好,什么活佛转世,功德无量,只拿了一个鸡蛋,就笑嘻嘻的收下了他们家里的孩子。

    相比于乡绅、贵人的宴邀,高夜阑更喜欢上农家坐上一坐,帮忙烧烧火,蹭上一顿饭。

    当然,临走之前,还不忘放上点银子。

    淳朴的农人,哪里肯收,可高夜阑也就只是摆摆手,眨眼间就不知去向了。

    “高先生,是个好人啊...娃,你给俺好好学,以后也给先生争个面子。”

    乡绅、贵人也只得背地里骂骂他,“真他妈的贱种,山珍海味吃坏你了,去吃糟糠?我家猪吃的都比你吃的好。”

    可是这高先生,教书确实有一手,回来考察考察,也很是让人满意,小镇的上流社会,也就不计较高扒皮这等小毛小病了。

    ......

    云麓书院步入正轨,这就有了开头童稚念诵的《东山》。

    举书诵读的稚童们,谁都没有注意到,洒脱无比的先生,听着听着,眼眶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