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带着外挂混文娱 » 第二十一章:定档

第二十一章:定档

    从故事性的角度,天下无贼只是一个成人童话;从厚黑学的角度,这就是一出还算精彩的‘戏’。

    一场现代版的安徒生童话,用写实的手法展现出黑色幽默,在喜剧中构思了耐人寻味的情节,人心善恶间彰显出真挚的情感。

    ‘当好人不容易,扒三层皮都算少的’是王薄认知的世界,也是王丽追求理想路上所要付出的。

    韩三坪作为经过时代浪潮的人,对这个故事的感悟更深刻,所以他才会说天下无贼‘是个好电影。’

    ......

    韩董悄然离场后,工作人员也默默走到一边,放映厅里只剩下张轩、小王总以及这部电影的发行负责人李晓燕。

    小王总亲自到场,就知道华壹对张轩的这部电影很上心;李晓燕作为新调到发行部的人,负责的电影的成绩若是取得好成绩,就是她的功绩,所以她也很难不上心。

    而张轩比他们两个更上心!

    毕竟是自己的第一部电影,注入了自己的心血,又怎么会不关心呢...

    而且对于张轩来说,电影若是取得高票房,第一能得名,电影卖座的导演可不是说着玩的,没看冯裤子都被华壹连绑带捆的拉上了战车。

    第二能获利,院线的票房分成不必多说,而且投资一部电影能赚多少钱,不只是单单看票房的,广告商的广告费、音像店的版权费、卖到海外的‘代理费’...只要票房够高,就凭张轩60%的投资份额,数钱都能数抽筋~更何况张轩还有外挂的奖励...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都是高票房!

    没有票房一切都是扯淡!

    作为一个商业片,不卖座,卖什么?卖情怀么?

    票房就是一个商业片导演能力的最好证明!

    现在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人加入到导演这个行业,没点实力凭什么让投资方出钱?

    甚至到了十几年之后,互联网、房地产巨头进场,大数据被广泛应用,新人导演想出头变的越来越难。

    有了大数据支撑,没人脉、没本钱的导演想找投资就会越来越难。毕竟大佬们可不是曾经那些为了博美人一笑的‘煤老板’,不拿出证明来,别想让他们掏钱。

    那要什么证明?

    文艺片看获奖,商业片看票房。

    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张轩或许不需要别人的投资,毕竟他有外挂也不缺钱~但他外挂的奖励也要看票房的。

    所以商业片不卖座,啥也不是!

    “张导,您的电影想要什么时候上映,我帮您看看有没有档期。”

    李晓燕看上去年龄不大,估计不到三十,穿着一身正装,昂首挺胸,衣服不知道是小了,还是就那么紧,穿在她身上显得有些胸襟旷广...一头短发,手中拿着一沓文件,看上去有些英姿飒爽。

    张轩心里默默算着日子,今天周五往后推迟七天...

    “不如12月27日上映吧,留出一周刚好做宣传...”

    “张导...”

    李晓燕听到张轩的话有些迟疑,不过她和张轩又不算熟悉,对于他的决定还是没有出声过问;可小王总就没有这层顾虑,有问题直接就提了出来。

    “张导,冯导的电影昨天刚刚上映,你的电影这么快就上映,这不就撞档了么?”

    “大家都是自己人,万一因为撞档,导致哪一方票房受损,既破坏你和冯导的感情,输的一方又丢了脸面,还会影响票房。要我说,不如1月在上映,档期错开,谁都不会受影响。张导,你觉得怎么样?”

    张轩偷笑一声,他明白小王总的心思,现在的内地电影市场不可能同时容下两部高票房电影,普通人一个月工资不到一千块,一张电影票就要二十五。

    黑客帝国11月率先上映,收割一波票房,12月刚下映,无间道就紧跟其后,再次收割票房,再然后冯裤子的手机上映。

    贺岁档竞争激烈,电影一茬一茬的上,普通人一个月看一两次已经顶天了,又怎么会舍得将十分之一的收入都扔在电影院,不如之后买DVD,想什么时候看什么时候看,想看多少次看多少次...

    “王总,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过我有些不认同。”

    “我看过冯导的手机,一直觉得这部电影肯定会大卖。而您之前也和我说过,冯导很看好我的剧本,这说明什么?”

    “什么?”

    “这说明这两部电影不是对手,是兄弟!”

    “我一直非常喜欢冯导的电影,这部电影未尝没有走冯导的喜剧路子,尤其是冯导新上映的这部电影,二者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那这两部电影为何不能成为兄弟篇呢?”

    小王总目光闪烁,有些明白了张轩的意思。

    这不就是‘炒作’么!

    只要把这话说出去,然后宣传到位,让群众知道‘好兄弟’上映了,那看完手机的观众会不会想去看天下无贼?看完天下无贼的又会不会去看手机?

    可能性是有的,但这也知道张轩的‘一厢情愿’,观众会不会按他的想法做,那就不一定了...

    “我能理解张导你的意思,可要是观众不买账怎么办?而且冯导的电影在南边卖的可不好,要是这么捆绑上,只怕会影响观众对天下无贼的感观...”

    “我倒是不这么觉得,我非常相信冯导的这部电影,这次在南方肯定会大卖!”

    “嗨,那我就先替冯导谢谢你的吉言了。”

    1997年执导中国内地首部贺岁电影《甲方乙方》,该片奠定了冯裤子黑色幽默的电影风格。1998年执导的电影《不见不散》,成为中国内地电影年度票房冠军。

    2001年凭借执导电影《大腕》,获得第2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

    每年贺岁档都能见到冯裤子的身影,又凭借他的作品使得‘冯式喜剧’深入人心。

    可冯导的电影在这之前,一直有一个问题...

    南低北高!

    《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冯裤子的前三部贺岁片都是情节铺垫轻松的片子,而且在最后肯定还要安排一个美满大结局的‘古典式幽默’。

    这个时候的冯裤子无非就是把葛大爷打扮成一个小人物的靶子,戳在银幕上,让观众向各自现实世界中人物瞄准,让观众挠一挠生活的痒痒罢了。

    可这种京味调侃形式的电影也不是所有的观众都会买账,也就造成了电影票房南低北高的局面。

    而在01年暑期在拍摄《大腕》的过程中,电影除了保持一贯的京味调侃风格,冯裤子还敏锐地注意到彼时社会上存在的一些热点问题和争议话题,比如互联网热潮、注意力经济、娱乐炒作风气、房地产热和无孔不入的商业广告...等等。

    作为该片的导演和编剧之一,冯裤子将如此缤纷错杂的内容和大量时尚元素,都浓缩映射到影片故事情节当中,以荒诞的表现形式加以描画,足以证明他的导演和编剧实力。

    尽管《大腕》还是喜剧片,但已经不同以往冯氏贺岁电影极力取悦观众,刻意追求‘皆大欢喜’的叙事风格了。

    而是一部彻头彻尾的黑色幽默,让观众第一次在‘冯氏喜剧’电影里领略到对现实的鞭挞和讥讽。

    如果把《大腕》和前三部贺岁喜剧片放在一起,就其故事内容而言,都不需要观众具备多么深入的鉴赏能力,便都能感受到前后之间的差异。

    导演在前者中想要表达的思想,远比后三者中的任何一部都要复杂得多。

    冯裤子导演风格的‘转型,就从这部《大腕》开始了。

    而今年的这部《手机》,更是冯裤子经过长期病休之后的复出之作。

    该片是他对自己导演叙事风格的新尝试,轻佻随意的京味对白逐渐减少,而对社会问题的勾勒却愈重愈浓,观众在这两部电影中,能体味到更深刻的社会揭示和更厚重的人文关注。

    冯裤子由早期的务虚调侃逐渐偏向刻画现实的套路,也让大江南北都能接受他的电影。而早期‘冯氏喜剧’一直存在‘北热南冷’的地域局限问题,在《手机》上映后也就消失了。

    张轩为什么要和冯裤子搞‘兄弟篇’?

    第一,因为《天下无贼》和冯裤子的《手机》可谓是‘一脉相承’!

    同样是黑色幽默的电影,喜欢《手机》的人,没理由不喜欢《天下无贼》。观众看完天下无贼会不会看手机,张轩不知道;但看完手机之后,跑去看天下无贼的可能性很大!

    第二,因为这部电影的票房够高!

    王中雷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不知道这部电影的最后票房,但张轩作为‘过来人’他知道。

    张轩就是要借冯裤子的‘势’,借助《手机》大卖的春风,为《天下无贼》造势!

    ......

    张轩和小王总东扯西扯,说的话好像都有一点点道理,可又微微有些不合理,不过张轩死活不松口,非要让电影上映。

    之前韩三坪放话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小王总拿张轩没辙,也不敢找他麻烦,生怕闹到韩董那里,最后自己挨一顿收拾。

    王中雷虽然答应了电影上映,但他心里一直想着‘这次要是电影票房不高,哼,下次死活都不会再投你了!’

    张轩提议12月27上映,韩董没有过问就按张轩的想法办,王中雷无奈之下只能同意。

    至此,《天下无贼》的上映时间正式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