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要当明君之大隋杨广 » 第173章 关于炼油厂的谋划

第173章 关于炼油厂的谋划

    饭后,杨广与秦琼、任警司分道扬镳,他示意王东洋,将二人底细了解清楚,自己要掌握秦琼的一举一动。

    这个。

    毫无问题。

    陛下有任何吩咐。

    王东洋都会安排得妥妥当当。

    ……

    ……

    虽然皇城六月,大地流火,但是,

    杨广有许多事情要办,所以,他并顾不得天气炎热,不停奔波在上朝办事的路上。

    累。

    忙。

    幸而他不胖。

    不知道为什么,虽然自从杨广穿越到大隋朝后,每天吃的都是山珍海味,

    明显营养过胜的东西,

    可是,

    他却丝毫也不见胖。

    许多次。

    杨广摸着自己刚刚吃饱后,圆滚滚的肚子扪心自问,自己为什么就是长不胖呢?

    大概,主要还是因为自己终日操劳国事,用脑过度的问题。

    杨广最近一直忙着铸造司所铸造的轴承的事情。

    因为一直掌握不好恰当的温度,所以,就导致铸造出来的轴承里面那些滚珠软硬不均匀,要不,就硬的太过导致很脆;要不,就又太软导致磨损得极快,总之,那些工匠们对于火候掌握方面,还未恰到好处。

    正如此时。

    此时。

    杨广盯着刚刚从一架大车上拆下来的两只足足有餐盘大的轴承,若有所思,按理说,这么大的轴承,若是装在载货数十吨重的那种工程车的153的后桥上,也够用了,可是,

    此时却见这轴承的钢珠和衬套已经磨烂了,每一粒钢珠都布满麻点,有些,还裂开碎掉了,那只衬套也被磨得严重变形,有几个位置甚至快断掉了。

    这冶金有问题。

    另外。

    杨广觉得。

    这润滑油也有问题。

    苦于没有现代化的采油、炼油设备,杨广明明知道石油的无限妙用,可惜,却丝毫没办法将它们从地底下开采出来,加以利用。

    其实。

    早在两年前,杨广就听说在土谷浑的境内,有一些居民发现了地下会无缘无故的冒出一层黑黑的油出来,当地的居民还用容器将那油盛到自己的家中,用来生火。

    据说。

    那火一旦燃起来之后,经久不息,杨广知道这就是石油呀。

    这证明,在西面某一个地方,肯定是有一些油田,并且还是那种露天油矿。

    但是。

    苦于没有现代化的提炼设备和技术,即便是知道有石油,

    也无法将它炼成汽油、煤油等各种产品。

    这也是让杨广觉得十分蛋疼的事情。

    怎么办?

    杨广觉得那些轴承坏的快,跟铸造工艺可能也是有关系的,但是,缺乏合适的润滑油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说句不好听的,包括活塞在内,无论什么东西磨擦起来,若是没有润滑剂的话,肯定会损耗的特别快,绝对会大大降低其使用寿命的。

    轴承靠的是黄油。

    因为没有黄油。

    …

    所以。

    杨广特地安排了工匠,经多道工序,精心熬制了一些动物油用来代替,虽然说也有效果,但是,毕竟不像黄油那样经久耐用。

    当然。

    即便是这样,这些轴承比起以前的时候木头做的那些车轮、车辅来说,也是强的多的多了。

    第一,马拉起来没有那么费力,极轻。

    第二,因为它的实际荷载能力比较强,所以拉的东西也多很多。

    另外,由于交趾一带的橡胶制品已经面世,所以,经过精心改良的大车不但拥有了轴承,而且就连车轱辘的上面也装上了橡胶的轮胎,虽然说是实心的,那也比木头的要强得多。

    现在的橡胶技术,还不足以生产出空心的、能充气的那种轮胎。

    实心的就实心的吧,有就比没有强。

    起码,杨广是感觉到了。

    他坐在车上的时候,远没有一开始的时候那么颠簸了。

    这些小发明,小技巧,若是单独拿出来一个的话也不算什么,可若积少成多,那么,可就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

    杨广决定。

    想办法搞一点石油炼制一下,看看能不能提炼出柴油、汽油以及黄油。

    现在大隋朝人力、物力都有,时间也不缺,缺的只是敢于实验的精神。

    怕什么?

    失败了,无非从头再来嘛!

    这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一下子就能够成功,一步登天的事情。

    杨广看着面前那只损坏的轴承,下定了决心,立刻派人前往土谷浑,也不用将油拉回来,直接就在那里设一个炼油厂好了。

    此事,必须交给一个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负责。

    杨广思

    ^0^来想去,觉得赵京是个不错的人选,可是,他负责的京杭大运河的项目却也不能放手。

    杨广摇摇头。

    后来。

    他想了半天后,突然眼前一亮。

    杨广想起了一个更加合适的人,这个人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可是他在任期间,却替杨广发明出了大隋朝的橡胶制品,别看他大字不识一个,是个文盲,可是做实事的时候,却很有一套。

    这个人就是交趾县的县令胡来。

    胡来……

    胡来!

    虽然杨广的案头也压了许多官员弹劾胡来的奏折,说他虽然身为一县之尊,可是坑蒙拐骗,什么坏事情都做。

    这些奏折全部被杨广给压了下来。

    杨广认为,人无完人,只要他的长处远远的大于他的短处,那么,这个人就是可用的。

    而此时,当杨广想到要上马炼油厂项目的时候,他考虑了一圈之后,觉得整个大隋朝虽然说人才济济,可是真要是用起人来,其他的人,还真没有胡来合适。

    成。

    就是他了。

    立刻。

    杨广命令王东阳拟旨,宣胡来进京觐见。

    如果说轴承之事,算是第一件大事的话,那么,第2件事都是杨广前往泰山封禅的路上,写的那本《越女剑》。

    因为杨广的特殊身份,《越女剑》一书,无论是从印刷到推广销售,都特别快,不过半年的时间,已经收到了非常热烈的反响。

    很多读过这本小说的人,都大赞不绝口,赞誉该书通俗易懂,故事情节曲折奇妙。

    当然。

    也有一些比较迂腐的人,专门指在这本越女剑中的漏洞,说它与真实的历史事件并不相符。

    杨广淡淡一笑。

    可以理解。

    小说毕竟是小说,绝不是《史记》,也没那么严谨。

    ?

    ?感谢支持

    ?

    ????

    喜欢我要当明君之大隋杨广